閱讀726 返回首頁    go 機器人


機器人上班,工人失業?最新報告:操作機器的人才缺口達450萬

近日,中國電子學會發布的《2017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顯示,我國連續五年全球最大工業機器人應用市場

機器人來了,工人怎麼辦?

飯碗被搶了?失業走人了?

現實卻是這樣:

近期一些粵閩魯等地招聘會上,許多招聘機器人維護、操作、編程的崗位,月起薪都在4000元至6000元,最高至20000、30000元,雖是“高薪急聘”,但不少企業仍空手而歸。

教育部、人社部與工信部發布的《製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中預測,到2020年我國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領域人才缺口將達到300萬,到2025年,缺口將進一步擴大到450萬

現狀

企業麵臨“招工難”

“有一名工人第一天上班就把一個價值40萬元的刀頭弄斷了。工人的技術水平達不到機器和企業要求,已經嚴重阻礙了企業發展。”東莞市恩盛機械模具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專精製作及超精密加工的製造工廠,總經理鄔彬沒有被技術升級難倒,卻為招工一籌莫展。

晉江龍峰紡織公司從2011年開始試點機器替人,新增的2000多台設備都屬於自動化、智能化設備。“操作設備都有PC端,操作指令都有英文,操作工人至少要認識一些紡織英文單詞,會編程、設計等,有的還需要懂一些日語。”公司副總經理衛巍感歎,“這樣的工人太難招了。”

廣東、福建、山東等地人力資源行政主管部門人士透露,目前能適應“工業4.0”發展需要的技能人才已出現明顯結構性短缺。

“機器換人不是簡單把人換下,而是換上更高技能水平的人。”工信部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中心工業4.0研究所所長王喜文認為,高技能勞動者稀缺已成為我國製造業轉型升級的攔路虎。

原因

“雙高”人才奇缺

以“機器人操作”“機器人工程師”等關鍵詞檢索各大主流招聘網站,發現大量招聘崗位長期懸掛。

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蘇海南認為,勞動力技能提升進程受到產業環境、教育製度、薪酬體係、社會傳統等影響,“目前合格技工總量少,招聘自然不易”。

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製造業規模以上企業專業技術人員占人力資源總數不到10%,特別是裝備製造業規模以上企業人才當中具有研究生學曆高技能人才僅占總數的2%

一方麵高技能人才本身就稀缺,另一方麵,一些高技能人才投身一線崗位的意願較低。泉州輕工職業學院輕紡工程係的應屆畢業生王小福告訴記者,不少同學寧可穿西裝打領帶去跑銷售,也不願意進車間當工人,他們覺得工人雖然現在“能賺點”,但未來“沒前途”

破題

改革職業教育

為配合《中國製造2025》戰略部署,有關部門製定目標,到2020年,製造業從業人員中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要達到22%,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勞動者的比例達到28%左右。

在三年內填補相關缺口並非易事,眾多專家認為,優化強化職業學校對高技能勞動者的培養能力是關鍵。蘇海南認為,當前大多職業院校的教育方法與課程設置無法適應“工業4.0”時代的需求,改革勢在必行。

東莞市技師學院從2013年開始同德國、英國等國家和地區開展合作辦學,將德國雙元製和英國學徒製本土化,目標是讓學生技術水平達到世界水準。據東莞市人力資源局局長司琪介紹,首屆中德班116名畢業生在數百家企業的爭奪中被一搶而空,具有國際認證的學生起薪高達6000元至7000元。

來源:勞動報

最後更新:2017-10-08 05:34:49

  上一篇:go 直升機索降、機器人排爆!這些場麵,你不一定能hold住!
  下一篇:go 大開眼界!各類“酷炫”機器人空降禪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