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
機器人
機器人被授予公民身份?盤點未來發展4大趨勢
上周末,在沙特利雅得舉行的“未來投資計劃”(Future Investment Initiative)大會上,沙特授予了類人機器人索菲亞公民的身份。這是曆史上首次有機器人受如此殊榮,同時也加劇了有關“機器人權利”的爭論。
暫時還不知道索菲婭享有的公民權利是否與沙特一般公民相同,還是說會另外設置一套專供機器人的公民權利係統呢。
其實關於索菲亞,之前就有許多爭議,畢竟她曾說過要毀滅人類之類的負麵言論。事實上,在這次大會中,索菲亞表現得相當好。在與主持人的交流之間對答如流,並且機智風趣,Hold住全場,贏得不少好感。
這不禁讓我們開始猜測,今後的機器人會變成什麼樣子呢,會不會像電影裏一樣,與人類和諧地生活在一個社會中呢?那麼今天,科技君就來談一談機器人未來的發展趨勢吧。
機器人的發展史猶如人類的文明和進化史一樣,都在不斷地向著更高級發展。
1911年,世界上第一台機器人問世,名叫Elektro,采用電纜控製,可以自由行走,能說77個字,甚至可以吸煙。不過距離想象中的人工智能還差著十萬八千裏。
而如今,機器人們已經進入了意識化的高級形態。它們可以在科學家限定的範圍內產生自我意識。不過意識又可劃分為簡單意識和複雜意識。
人類是具有近乎完美的複雜意識,而目前的意識機器人,最多隻能達到簡單化意識。那麼由此看來,關於未來機器人發展的方向就比較明顯了。
智能機器人既然被稱為“人”,那麼語言交流能力當然必不可少,因此機器人語言功能的完善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
未來智能機器人的語言交流係統的日漸完美是一個必然性趨勢。通過內部存儲器預先儲存的大量語音和文字信息,能讓它們輕鬆地掌握多個國家的語言,擁有遠高於人類的學習能力。
不少朋友對索菲亞在“未來投資大會”上的表現非常滿意。因為她不僅能說會道,還熟練地避開了主持人為她下的套,甚至用開玩笑的方式調侃馬斯克的AI警告。
其實,這也體現了機器人的語言詞匯重組能力。當它們與人類交流時,若遇到語言包程序中沒有的語句或詞匯時,可以自動使用相關或相近的詞組,按句子的結構重組成一句新句子來回答。
這也相當於人類的學習能力和邏輯能力,是一種意識化的表現。
外形越來越像人類,也將是機器人的一大發展趨勢。從目前來看,科學家研製更高級的智能機器人,都是以人類作為參考。自然也需要有一個很仿真的人型外表。
在未來,機器人的仿真程度很可能達到完美,即使近距離觀察它的細節,包括表情、皮膚、長相等,都很難分辨出它是機器人還是人類。就如《西部世界》裏的機器人一樣,當然這一趨勢還要依賴於生物技術的發展。
目前的機器人不論是機器狗還是人形機器,都可以按照程序設定做出相應的動作,而且根據傳感技術也足以支撐它們自由行走而不會失去平衡。不過,這些動作總是不夠流暢,有一種蠢笨的僵硬感。
未來機器人將借助各種傳感技術的進步和處理器能力的提升,以更靈活的姿態出現。或許擁有高仿真的人造肌肉與關節,使其動作更像人類,甚至可能完成一係列困難的動作,比如跳舞等。
人類的大部分行為都是根據邏輯分析後得出的結果,而為了讓智能機器人更趨近於人,科學家未來一定會賦予它們更多邏輯分析程序功能。
其實目前已經開始著手於這項工作了,比如索菲亞自行重組語言的能力便是邏輯能力的表現形式。甚至是掃地機器人在電量不足的情況下自動充電,也是一種意識的一種表現。
許多人對智能機器人的印象始終停留在科幻電影和小說裏,但隨著各項技術的發展,一個近乎完美的人形機器人最終會出現在大家眼前。
雖然目前咱們的技術還不過關,不過並不影響在不久的將來這種奢望會不會變為現實。對此,大家有什麼想法,可以留言與科技君一起討論哦。
最後更新:2017-10-30 17:3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