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
機器人
機器人都開始搶指揮家飯碗啦?
點擊播放
GIF/385K
由機器人擔任指揮的音樂會全球首演。當地時間9月12日晚,由ABB公司設計的雙臂機器人YuMi,與意大利男高音安德烈·波切利(Andrea Bocelli)一起合作,在比薩劇院威爾第(Pisa Verdi Verdi)奉獻了一場盛會,並以此來慶祝星期五在意大利開幕的“第一屆國際機器人節”。擁有古老傳統的意大利,成為了第一個擁有機器人指揮家樂團的國家。

YuMi機器人為兩首曲目擔任了指揮,一首是波切利和樂團演繹的《女人善變》,另一首是Maria LuigiaBorsi演唱的《啊!我親愛的爸爸》。 YuMi模仿的是指揮家安德烈·科隆比尼的手勢。科隆比尼是盧卡愛樂交響樂團的指揮。
首先需要對YuMi的性能進行編程,然後進行微調,使它的運動與音樂同步。科隆比尼表示,難以置信的是,YuMi可以完全複製指揮家的手勢細節,這是以前僵硬的機器人無法做到的,整個過程“雖然具有挑戰性但結果令人滿意”。
“以前的機器人手勢非常僵化,而在YuMi身上,指揮家的手勢卻可以被複製到難以想象的程度,細節之處也十分逼真,這真是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一步”。
人工智能已經火熱到人人都擔心會被機器人取代的地步,連藝術家的飯碗都要被被搶了?
不過,盡管YuMi可以指揮某段特定樂曲,但它無法和演奏者互動,並且無法代替人類指揮的情感。科隆比尼堅持認為, YuMi和人類終究不一樣,它不會在管弦樂表演中注入“情感”與“靈魂”。人類獨有的感情與感受力仍是機器人無法取代的東西。YuMi可以精準的模仿指揮的每一個動作,卻無法理解音樂中的情緒,傳達出音樂的情感。
其實,人工智能更像是對人類變化角色的提醒,它是科技的必然發展方向,新的時代正在來臨,在它的幫助下,人類能夠極盡潛能,發現未來更多的可能性。
而在音樂教育領域,智能教學也逐漸引入,成為了音樂教育的發展趨勢。這種現象引起了業內的激烈討論,甚至出現了兩極化的評價。
有的老師十分讚成將智能與科技引入傳統的音樂教育之中,認為它們能為音樂教學帶來更多的幫助與支持。
“智能教學能夠成為我們教學中的幫手,彌補課堂互動不足、孩子不願意練琴等問題,我認為這個也是教育行業的發展趨勢,我們老師應該好好學習與利用。”
有的老師則十分反對。
“音樂是一門藝術,不應該由機器取代。像一些帶有糾錯功能的智能工具,會不會讓學生和家長誤以為這些工具就能夠代替老師的作用?這其實是很錯誤的看法。”
實際上,人工智能隻能是音樂教育的一種輔助工具,永遠無法取代老師的作用。我們應該做的,是思考如何將新智能融入到音樂教育之中,彌補傳統教育的不足,探索更先進的教育方法。
純理性的人工智能與純感性的音樂藝術,能夠碰撞出怎樣的火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最後更新:2017-10-21 21: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