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9
機器人
人工智能領域爆發“搶人大戰”,教育和培訓或可治本
隨著人工智能領域發展不斷加快,全球競爭形勢日趨白熱化,業內企業對於人工智能人才,特別是高端、專家型人才的需求愈發緊迫,紛紛展開了“搶人大戰”。但是,要想從根本上上解決人才稀缺問題,還得從教育和培訓體係入手。
近兩年來,全球最為火熱的關鍵詞肯定少不了“人工智能”。隨著人工智能熱潮的興起,各國、企業對於人工智能的投入也不斷增長,因而導致了人工智能人才的競爭也越發激烈,包括許多矽穀巨頭都相繼加入了“搶人”的行列。
人工智能人才需求暴漲 薪資水漲船高
人工智能已經成了全球科技、經濟領域的“寵兒”。穀歌、Facebook、亞馬遜和蘋果,包括我國的BAT三巨頭等都已經將人工智能視為核心發展目標。當下,企業巨擘們都在爭相加大對人工智能領域的投入力度,幾乎所有的大型科技公司都有人工智能項目,這也導致了對人工智能人才的需求暴漲。
以穀歌此前花費6.5億美元收購的DeepMind公司為例,當時它的雇員隻有50人。而經過兩年的發展,到了2016年,員工人數就擴展到了400人。
人才需求的極速上漲導致薪資也是水漲船高,像穀歌和Facebook這樣的大型科技企業在人才爭奪上不惜重金。典型的人工智能的專業人才,甚至包括剛從學校畢業的博士生,或者教育學曆不高但有幾年相關經驗的人,都可以獲得30-50萬美元年薪或者等值的公司股票。
高端AI專家緊缺 競爭形勢更為嚴峻
一般的人工智能人才爭奪已經非常激烈,而真正有經驗、有能力的高端專家型人才更是無比搶手。但是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有限的專家數量愈發滿足不了行業的需求。
要想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實現深度發展,僅僅依靠畢業生或是僅有數年經驗的人員顯然不太現實。而訓練一位博士都需要花費數年時間,想要培養出一名優秀的專家可想而知有多麼艱難。
根據蒙特利爾獨立人工智能實驗室Element AI的估計,現在全世界隻有不到1萬人有能力處理更深層的人工智能領域的問題。而且隨著各大巨頭不惜血本的爭奪,學術界的專家數量也正快速減少。
中國人工智能企業加快“挖人”步伐
作為全球第一人工智能大國美國的直接競爭對手,我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同樣十分迅勐。但是同樣的,我國人工智能人才的需求缺口也十分龐大,並且還在持續擴張當中。據工信部教育考試中心副主任周明在2016年的說法,中國人工智能人才缺口已經超過了500萬人。
隨著搶人大戰的加劇,國內人工智能人才行情也是漲幅驚人。年後不久,就有業內人士表示,國內名校剛畢業的人工智能博士生受到多家公司的爭搶,年薪從將近五十萬被抬高到八十萬以上。
而且,相對於矽穀巨頭在人才儲備與人才吸引力上的優勢,國內企業對於頂尖人工智能人才的需求更為急迫。BAT三巨頭等企業紛紛選擇從美國挖人,來推動人工智能業務的發展和突破。
百度在今年1月份成功聘請了微軟全球前執行副總裁陸奇負責百度的人工智能事務;緊接著3月份,百度自己也被挖了牆角,百度研究院副院長和大數據實驗室負責人張潼博士正式加盟騰訊;接下來,騰訊再度出手,又從微軟挖來了俞棟;阿裏巴巴同樣也“不甘寂寞”,從亞馬遜挖來了資深主任科學家任小楓、從微軟挖來了首席研究員聶再清、從穀歌挖來了技術主管李名楊;到了10月份,國內電商巨頭京東也宣布,前亞馬遜首席科學家薄列峰博士正式加盟京東金融,出任京東金融AI實驗室首席科學家。
完善人工智能教育與培訓體係才是根本解決之道
人工智能人才的競爭愈演愈烈,但是簡單的爭奪並不能改變人才缺乏的現狀。想要從根本上上解決這一困境,就必須注重“開源”,從人才培養上下功夫,補齊人才短板。從具體上來說,就是要加快完善人工智能教育與培訓體係,“製造”出更多符合行業發展的各型人才。
首先是教育方麵。此前,國務院印發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明確指出應實施全民智能教育項目,在中小學階段設置人工智能相關課程、逐步推廣編程教育。建設和完善人工智能科普基礎設施,支持開展人工智能競賽,鼓勵進行形式多樣的人工智能科普創作。
如今,在全國各地,已有多個中小學開設了相關課程,讓學生了解人工智能這個學術前沿領域的發展和應用狀況。而且,在部分大學,也開始嚐試設立人工智能、機器人等專業,培養新型專業人才。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毅也對此提出了他的建議。李德毅表示,中國應當把智能科學技術列為一級學科,在大學成立人工智能學院或者是智能科學技術學院。
另外是培訓方麵。相較於注重體係培養、基礎培養、長期培養的教育模式,培訓更加偏向短期和提升。如今,包括穀歌、阿裏等企業都在積極開展人工智能培訓計劃,提供一些培訓課程,以幫助員工和客戶提升AI技能和知識水平。
此外,還有一些企業選擇與高校加強校企合作,通過舉辦培訓班等形式來進行人工智能人才培養,擴大培養基數,推動人工智能人才在質和量兩方麵都得到快速提升。
文章來源:中國智能製造網
最後更新:2017-11-03 05:4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