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223 返回首頁    go 天貓


這個慈禧同款“禦膳”,天貓上翻倍增長卻有這樣的反思

點擊播放 GIF/10K

慈禧愛吃,七代傳承,這個老字號如何在21世紀煥發青春?

點擊播放 GIF/31K

文|王佳健

馬強,今年隻有32歲的小夥子,身上卻流淌著一個240多歲品牌的文化記憶。

2016年,他接過了師父滿運來的衣缽,成了月盛齋第七代技藝傳承人。

月盛齋南方人可能不熟悉,但在北方家喻戶曉。它創始於乾隆四十年(1775年),專賣醬燒牛羊肉,曾經被慈禧太後喜愛。2008年,月盛齋的醬燒牛羊肉技藝入選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慈禧賜給月盛齋的四道“腰牌”,月盛齋可直接將醬羊肉送到禦膳房

“全在腦子裏了。”馬強說起來極其自信,月盛齋的味道之所以傳承百年,各中秘方就像DNA遺傳因子一樣,經過師承,代代相傳。也就是說,吃一塊今天的月盛齋醬羊肉,味道和百年前慈禧吃過的基本沒區別。

不過,隨著消費習慣的改變,老字號不再一招鮮吃遍天,當年吃月盛齋的40後、50後們正在老去,要想再現百年之前的紅火,急需尋找到新的消費者。

2014年,月盛齋在天貓開出了第一家旗艦店,第一年,月盛齋的年銷售額隻有20多萬,與線下龐大的市場比不足一提。

但改變也在發生,他們發現,傳統依賴線下的模式裏,門店流量的好壞決定了銷售量,更多的費用被花在渠道上,而電商,則更多是花在建立和消費者的互動,這個老國企頭一遭看清消費者的模樣。

2016年,月盛齋天貓旗艦店的銷售額已經達到了200萬,通過電商,這個區域性的品牌全國用戶的比重也突破了20%,它甚至在香港找到了用戶。

“每年的增長突破了百分之百,至少是翻倍,甚至是翻幾倍。”月盛齋市場總監張新文說。

但擔憂隨之而來,“所有的人都比我們成長快,他們翻的可能不是三位數,是一千,是十倍百倍,這說明我們對這塊的重視不夠。”張新文預計,隨著月盛齋在電商上的跑步前進,今年雙11天貓旗艦店的銷售規模在50萬左右。

老字號的電商改造才剛剛開始,百年後,這塊慈禧愛吃的醬羊肉在年輕一代的帶領下有了更多互聯網味道。

240多年前的味道

月盛齋的創始人是回族人馬慶瑞,清乾隆年間,20歲不到的馬慶瑞在清廷的禦膳房當廚役,跟禦膳房一位廚子偷學了醬羊肉的手藝。

起初,他隻是推著小車擺攤賣羊肉,一連賣了幾年,才有了掛著月盛齋匾額的店鋪,由於門店地處戶部街,兩邊有很多衙署,每天,月盛齋的醬羊肉一出鍋,四溢的芳香引得周圍的官民、衙吏前來購買,生意興盛,慢慢就有了名氣。

時間到了光緒年間,垂簾聽政的慈禧太後偶然吃到了進獻的月盛齋五香醬羊肉,大為喜歡。1886年1月,慈禧賜給月盛齋四道“腰牌”,月盛齋便能手持通行證,直接將醬羊肉送到禦膳房,醬羊肉成了皇宮禦用貢品。

滿運來

說起月盛齋的這些曆史,月盛齋第六代醬燒牛羊肉製作技藝傳承人滿運來如數家珍。2016年9月,71歲的滿運來正式收馬強和李廣瑞為徒,完成了技藝的傳承,而這,已經是馬強在月盛齋的第14個年頭。

馬強說,月盛齋傳承百年,這個祖傳秘方經過了六代傳承人的研究,加上幾代名醫的改良,形成了肉香、醬香、料香、湯香融為一體的獨有特色,在美味之外甚至有了養生的功能。

“越學越覺得高深,我才剛入門。”馬強說,作為傳承人,他們其實是傳承了200多年的記憶,這中間包括了火候、選料、配方、調湯、煮製等二十多道工序。比如,兩斤生肉出一斤熟肉,牛肉要選牛脖子、牛腱子兩部位的肉,活動多,有勁道,切肉也有講究,要跟肉絲反著來,把肉絲切斷,嚼起來容易爛。

月盛齋最神奇的是老湯,調料包括砂仁、豆蔻、丁香、肉桂等數十種中草藥,光煮就要花費5個小時,讓生肉在鍋裏三升三降。就是這套技藝,在2008年入選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除了傳承人,無人得知其中奧妙。

滿運來曾說,拿香料舉例,他們會派專人兵分兩路從不同店鋪購買,以此掩人耳目。

月盛齋的現代化加工車間

90後的口味

在馬強看來,作為第七代創承人,這一輩更大的挑戰在於創新,而他們更多是在“糾結”中一步步往前走。

以“兩燒兩醬”為例,月盛齋此前原本沒有麻辣口味,不過,隨著市場的拓展,考慮到西南地區的消費群體,以及80後90後對於口味中趣味感的追求,月盛齋也適時做出了調整,200克裝的香辣牛肉在天貓賣得不錯。

馬強說,這類改變實則相當艱難,月盛齋不同於普通品牌,它有著傳承百年的文化,還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口味、包裝等形式的創新上,需要考慮如何體現月盛齋的百年傳承,甚至還要考慮月盛齋作為回族品牌的特殊性。

在七八十年代,馬強的師傅滿運來開始在原有的產品之上嚐試研發腸類產品,但問題在於,回民是不接受腸類產品的,他們會顧慮腸類產品的血放不幹淨。

“思想是不能固守在傳統上的。”滿運來感慨,現在,薩拉米腸、德式冷切腸,甚至是摩洛哥腸等都已是熱銷產品。

目前,在他們的努力下,月盛齋也形成了包括醬燒、西式、速凍、休閑、清真調理等多個係列百餘種產品。在北京地區的伊斯蘭教少數民族中,熟食類產品的市場覆蓋率到達了90%以上。

“我們現在才知道新的消費群體,他們對產品的真正訴求是什麼,然後去定製產品。”張新文透露,月盛齋正在嚐試依靠天貓的消費者數據,定製符合當下青年一代喜歡的產品,以及適合電商渠道銷售的產品。

從天貓的數據看,100到200克之間的肉製品、熟食製品的銷量表現最好,定製化的第一步,月盛齋就從規格下手,開始嚐試小包裝的熟食,降低單價的同時,吸引願意做第一個吃螃蟹的消費者。

張新文也在想,低折扣會帶來很大的銷量,但這是不是適合月盛齋這個老字號?或者說哪些產品適合做促銷?他們還需要評估,“我們更看重的是這塊牌子,金字招牌。”張新文說,入駐天貓,他們也不單追求銷量,更多的是增加老字號傳統文化與創新平台的融合,幫助品牌不斷提升。

這兩年,月盛齋有兩塊成本在逐年增加,一是人員投入,二是研發投入。“作為一個老品牌,正處在發展階段,如果說我們短期不投入,極有可能是被淘汰掉的,危機意識的角度來講不進則退。”

歡迎關注由天下網商主辦的

2017新網商峰會

掃碼購票

最後更新:2017-11-08 14:56:23

  上一篇:go 天貓雙11福佳白等食品定價貓膩曝光!先勐漲後降價
  下一篇:go 換機不糾結,天貓購OPPO R11s有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