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334 返回首頁    go iPhone_iPad_Mac_apple


美味佳肴,最難忘還是兒時味道

東陽素有“婺之望縣”“歌山畫水”之稱,人文薈萃,英才輩出。“2017世界東陽人發展大會”將於中秋期間拉開帷幕,為迎接這一盛會的到來,世界東陽人發展大會組委會特別推出“東陽記憶”征集活動,讓世界東陽人共話鄉情、共敘鄉愁。

東陽記憶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征集開始以來,我們陸續收到來自世界各地東陽人的大量投稿,內容涵蓋東陽自然風光、人文曆史、鄉土人情、民俗非遺、傳統美食等,其中不乏感人至深的佳作。一處風景、一份美食、一種習俗、一首民謠、一件物品、一個地標…都匯集成“鄉情”二字。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許多山珍海味已經走入尋常百姓家,然而最讓人難忘的還是兒時那些土菜的味道,讓我們和筆者一起回憶兒時的味道吧。

美味佳肴,最難忘還是兒時味道

蔣永興

這些年,生活條件改善了,我們在家裏也是雞鴨蛋、魚蝦蟹的不間斷,豬肉更是幾乎天天上餐桌,牛羊肉、全雞整鴨、山間野味、生勐海鮮也都不再是奢侈品了;上酒店、赴喜宴,一級廚師、特級大廚的烹飪風味也領教了不少。吃膩了大魚大肉,吃多了山珍海味,吃夠了調味品、添加劑;吃成了大肚腩,吃出了“三高”,吃壞了腸胃……。於是,我又懷念起了兒時味道。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有素魚幹、碎肉蒸豆腐、飯鍋頭蒸茄子等。

碎肉蒸豆腐----傳家好菜

我小的時候,豬肉是一統價,不論哪個部位不論精瘦油肥,都是六毛五分錢一斤,兩毛錢、三毛錢也可以來一小刀。

我們家在畫水鎮上。小鎮每逢農曆三、八為集市。那時侯,我就盼著集市到。因為外婆常常要來趕集,常常要給我們帶來一些好吃的東西,媽媽也總要做一道菜來招待外婆。“城隍殿帶挈太子殿”,我也就能沾光口福一回。

這道菜就是碎肉蒸豆腐。它成本不高,烹調工藝也簡單的很,就是買點既精也肥的“夾花肉”,切碎了,再斬上幾刀以不至於太粘連,但又不是剁成太細的肉末。然後,把豆腐和生薑以及少許黃酒和醬油與碎肉糅合在一起,實際上跟肉圓的料兒和餛飩的陷兒差不多,隻是燒法不同而已。它非炒非煮,而是在做飯的時候一同下鍋蒸。飯熟了,菜也好了。揭開鍋蓋,那個香啊,真讓少年的我垂涎三尺。吃起來,肉中有豆腐,豆腐裏有肉,肉和豆腐都是嫩嫩的,特可口、特滋味。媽媽說,這道菜,外太婆就做得很好,也是我們家的傳家菜了,年歲大的人,牙齒掉了,紅燒肉咬不動,光吃豆腐也不好,碎肉豆腐蒸爛了,吃起來噴噴香營養好。媽媽這樣說,用意很明顯,無非是不讓我多吃。其實呀,這道菜也不是老人的專利。碎肉蒸豆腐,色香味俱全,老少中青皆相宜。

素魚幹——外婆的拿手好菜

小時候,媽媽帶了我去她姐姐家拜年。大姨夫是個老肺支,喪失了勞動能力,還要常年服藥,家過日子比較困難。過大年的,我們又是稀客。好客的大姨還是做出了滿桌子的菜,也有雞肉、豬肉和魚塊。但是,這些個菜拜年時親戚家都能吃到,我不是特別要吃,最喜歡大姨媽家的一道菜叫素魚幹。一碗黃又亮的素魚幹,差不多全被我一個人“壟斷”了。為此,我還不止一次挨了媽媽的教訓。外婆、大姨知道我偏愛素魚幹,就投其所好,用大盆上這道菜。年複一年,直至1976年、1995年她倆先後因病去世。媽媽為了滿足我的食欲,“前赴後繼”,做素魚幹她就親自掌勺。媽媽說,素魚幹是你外婆的拿手好菜,與你大姨媽一樣,她在娘家就會做這道菜了,之所以前些年沒做給你吃,是家庭條件不允許。

其實,這道菜現在來說成本是絕對不能說高的。你看,主要原料是豆腐,兩元五毛就可以買一市斤,是最便宜不過的食材了。輔料是生薑,作料則以紅糖為主,加上小許的食鹽。做一盆素魚幹,要不了五元錢的。

素魚幹的烹調工藝也不複雜。製作程序是,先把豆腐油炸,直至白白嫩嫩的豆腐外麵包裝了黃色而有些脆的皮子。然後撈出,再拌入生薑,和進紅糖、食鹽,用旺火炒。至生薑熟了,即可起鍋。

成本低廉,烹飪簡單,卻非常的好吃。不油不膩,甜中帶鹹。那豆腐、那生薑,都好像變異了,特可口、特滋味。

但是,這麼一道好菜,卻登不上大雅之堂。大酒店、大飯店的菜譜上都找不到它。向服務員打聽,她們壓根兒就沒聽說過。與廚師商量,也說從沒做過。

媽媽1997年病逝後,看在眼裏記在心裏的妻子依樣畫葫蘆,也時不時地給我做素魚幹下酒下飯。2010年妻子去世以後,我就沒有在家裏吃到過素魚幹了。

飯鍋頭蒸茄子、蒸絲瓜——媽媽很擅長

小的時候,我也吃“博士菜”,是媽媽在飯鍋頭蒸出來的。米粒煮沸,抽了“湯水”,然後把盛了黴幹菜的瓷碗放在上麵與飯一起燜。梅幹菜起鍋以後放入一勺湯水,攪拌勻了就開吃。這“湯水”就當油水了。

這樣的“博士菜”我們都吃得不要不要的。然而同樣是飯鍋頭蒸出來的茄子、絲瓜、還有南瓜甚至豆莢——媽媽的花樣很多。這些菜,我和妹妹卻都是很喜歡吃的。因為,媽媽會在蒸熟的食材裏麵加點豬油進去。雖然隻是筷子頭蘸了一點點,我們卻覺得超級好吃,所以都盼著夏天早日到來。因為這些蔬菜,冬、春兩季都不出產。

遺憾的是,現在家裏已經沒有土灶,用上了煤氣灶,做飯都用電飯煲。沒有了抽湯水這道土灶做飯的工序,自然也就沒有了飯鍋頭蒸菜的功能,我自然也就沒有了吃碎肉蒸豆腐和飯鍋頭蒸茄子、蒸絲瓜的福分了。素魚幹還偶爾能在喪事上吃到,我還是像兒時一樣,把素魚幹拉倒自己麵前,基本上一個人承包了,有時候還會向端菜的阿姨再要一碗,也算過一過口福。

勤勞聰慧的東陽人,書寫了東陽的光榮曆史,其中也包括傳統家常土菜在內的燦爛的美食文化。兒時的味道,其實就是媽媽的味道、外婆的味道、祖上的味道;是傳統美食的味道,是有益身體健康的味道,是可以放心吃的味道。特懷念、特想吃——懷念故人,懷念家常土菜。我想,如果還能想吃就做起來吃該有多好。

作者簡介

蔣永興,東陽市畫水鎮人,退休教師

你有沒有特別懷念的家常土菜呢?

快留言告訴我們吧!

編輯:吳美琳 程嘉豪

最後更新:2017-08-26 14:45:06

  上一篇:go 美味醇厚的鹵牛肉 保存方式這麼多
  下一篇:go 世界各國的肯德基,美食也根據當地特色大有不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