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6
美食
美味淄博 可以吃的淄博特產美食——周村燒餅
圓圓一張碗口大的小的餅,薄薄的像一層透明的紙,餅的一麵均勻的灑滿一層芝麻粒——這就是周村燒餅。
周村燒餅
因產於山東省淄博市周村區而得名,是山東省的著名漢族美食之一。
周村燒餅以傳統工藝,加上純手工精工製作而成,有“酥、香、薄、脆”四大特點,富有營養,老少皆宜。其外形圓而色黃,正麵貼滿芝麻仁,背麵酥孔羅列,薄似楊葉,酥脆異常。入口一嚼即碎,香滿口腹,若失手落地,則會皆成碎片,俗稱“瓜拉葉子燒餅”(淄博人聽過嗎?)。
周村燒餅製作曆史悠久,至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曆史。幾經工藝改造,如今已是馳名中外,家喻戶曉,深受世界各國消費者的喜愛。
貼 餅
正宗的周村燒餅的製作,要經過配方、延展成型、著麻、貼餅、烘烤等多道工序,而配方、成型和烘烤則是製餅的關鍵。特別是烘烤的火候、非名師高手,很難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所謂“三分案子七分火”、“火中求財”都是製餅師傅的多年經驗。
著麻
製餅大師手持麵劑,右手旋餅,餅如飛輪,轉眼之間,一隻隻似乒乓球大不的麵團兒便變成了薄如蟬翼的生餅坯。延展、著麻、貼餅,動作輕巧靈活,一氣嗬成,將旋好的餅坯,用手輕輕揭起,唰地一下放在攤滿芝麻仁的木盤內一蘸,又迅速揭起,啪的一下,反托在右手指背上,送入爐堂……操作自始至終,明快熟練,猶如變魔術一般。
古代周村燒餅製作
酥
入口一嚼即碎,不咯不皮,失手落地,即成碎片。
香
入口久嚼不膩,越嚼越香,且回味無窮。
脆
脆與酥相輔相成,脆、酥合成,給人以美好難忘的口感,食欲大增。
薄
薄如秋葉,形似滿月,在餅類中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如紙片之薄的燒餅,拿起一疊,有唰唰之響聲,如風中之白楊。是以,又稱為“呱啦葉子”燒餅。
文人雅士曾對周村燒餅作過評價讚譽:“形如滿月,薄如秋葉;落地珠散玉碎,入口回味無窮”。清末皇室曾屢次調貢周村燒餅,這也讓周村燒餅名滿天下。
周村燒餅燒餅有鹹、甜兩味,
鹹
鹹的開人食欲,令人不忍釋手。
甜
甜的香甜可口,久食不厭。
若細分,有甜、五香、奶油、海鮮、麻辣、新鮮蔬菜等多個係列品種。蔬菜係列產品新鮮蔬菜含量20%,營養豐富,口味純正。
周村燒餅
周村燒餅已有上百年的曆史,為當時的“聚合齋”燒餅店郭雲龍所首創。傳說,他發現馬蹄燒餅上麵鼓起的薄殼,酥脆噴香,食而不膩,於是就試製了這種酥燒餅。特別在膠濟鐵路築成通車後,這種酥燒餅也就成了旅客爭相購買的食品,於是生產酥燒餅的店鋪,便蜂擁而起,其中以“聚合齋”、“大順勇”、“東興和”三家較大。
周村燒餅博物館
在周村大街上,有一座周村燒餅博物館,這是一座專門為吃而建立的博物館。與其他博物館不同的是,大家可以邊參觀周村燒餅的整個製作過程、邊品嚐,這已經成為周村古商城中一個特色旅遊項目。周村最出名還是這裏的燒餅,地上地下2層,1層為曆史文化介紹等,地下為燒餅加工現場,遊客可觀看燒餅的製作工序,如果願意還可以親自烘烤,當然是要付費的。地下可以參觀可以自己體驗製作燒餅,專人教,一樣隻要10塊的樣子。
在周村燒餅博物館裏,一處20世紀初周村火車站模型形象地表現了那時周村燒餅的叫賣情形:小販推著小車或背著背簍,沿街叫賣。
最後更新:2017-10-08 05: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