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839 返回首頁    go 美食


美食探廠 六成三烤鰻魚的極致追求

本文圖片均來自《食品背後》,拍攝對象為福清福榮食品有限公司,版權所有,請勿轉載商用。

在一日三餐都離不開工業食品的今天,如果對食品產業一無所知,如何能挑選到真正好的美食?在消費時,對於高價低價的評判隻能是通過品牌與宣傳力度,而不是食物本身的品質。《食品背後》美食探廠欄目,發現並拍攝那些製造高品質美食的工廠,生產過程中令人驚歎的細節與企業性格。

《食品背後》[美食探廠] 係列

第一期

《烤鰻魚,我們隻做六成三》

拍攝對象:福清福榮食品有限公司

聯合出品:食品580、Mr.Pa

拍攝製作:一符視頻

不少人和我說,他們自從吃過福榮的烤鰻後,基本就一直買福榮的產品。而且隻要一吃,就知道是不是福榮公司做的。

同樣是烤鰻魚,為何經由福榮製作,便會如此與眾不同?

我想是因為福榮有清晰的自我定位,堅持隻做六成三,這是他們認定的美味與品質的最高值。所有去過福榮工廠的人都驚歎一個年產值幾千噸的鰻魚工廠,居然聞不到腥味。因為他們隻挑選藥檢合格、鰻魚肉質鮮嫩不老的高品質活鰻,這樣的鰻魚本身就沒有腥味。而且可怕的是,他們真的每天至少花4個小時以上對生產環節進行清洗消毒,保障食品安全,這還不包括每個月的大掃除。

還有一點很有意思,福榮的曾總經理喜歡養花,每天固定練書法。廠裏有數塊修剪整齊的大草坪,還有60畝的花園,種滿上百個品種的蘭花和山茶,點綴著荷花等草木。秋冬滿園盛放時,清香悠悠,廠裏人都愛到園子裏休憩片刻。

圖片來自福榮

把控品質的王副總喜歡養茶壺。買的茶壺價格便宜,材質粗糙,樣子醜醜的,大部分人都不會買。但是經他養護後,所有的粗糲都變的細膩滑潤,樸拙中透著靈光,素而不寡,看過的人都想買去收藏。

作為接班人的年輕一代留學歸來,為企業網羅國際資訊,連接新一代的消費理念。和她們的父輩一樣,幾位接班人也有著顯而易見的平和心態,這來源於企業深厚積澱帶來的安全感;兩代工作者溝通融洽的幸福感;以及對自身技能的自信。這份心境直接反應在他們的產品上。

他們會拒絕不符合自己定位的事,有足夠的耐心雕琢食品,有遠見拓展潛在市場。福榮有著這盲從嘈雜的現代社會裏罕見的凝神靜氣。

你飛去日本吃的烤鰻魚,有80%幾率來自中國

不少文章盲目崇尚活殺現烤,貶低冷凍再加工。也許是因為從來沒有機會接觸烤鰻魚背後的強大工業鏈。普通的小型日料餐廳,如果沒有良好的渠道能力,甚至買不到高品質活鰻。由於鰻魚至今無法人工繁育,日本、歐洲鰻苗瀕臨滅絕,活鰻的價格高昂,如果你吃到的一整尾烤鰻價格在幾十元以內,原材料可能沒有那麼新鮮。

如果有餐廳和你說他家的鰻魚是野生的,並且是日本野生鰻魚,有極大幾率是在忽悠你。

在日本,每年進口大量中國養殖生產加工的烤鰻來供給龐大的消費量。日本進口鰻魚製品的70-80%進口自中國。

福榮的王副總告訴我,有一回他侄兒去日本一家高級料理亭吃烤鰻。對其滋味大為讚歎,他得知店名後說:“謝謝你的讚美,那家店也是我們的采購商,你吃到的就是我們福榮的產品。” :)

但即使是養殖的鰻魚,品質高低之間也有巨大的差距。由於對原料的苛刻要求,福榮工廠活鰻進貨的價格,就差不多是別人加工完出廠的價格。打個比喻,別人一尾烤鰻魚可能賣80元,但福榮從鰻魚養殖地買的活鰻就差不多是80元。加上加工過程的精益求精,直接導致福榮烤鰻魚的價格高於市場價。

但即使是全球鰻魚市場最不景氣,鰻苗價格奇高的那幾年,福榮寧可減產,也不願意接受需要降低品質的低價訂單。這需要一份堅守。

為什麼是六成三?

烤鰻魚的火候十分重要。其中鰻魚皮是最關鍵的部位,烤的過分則會丟失皮脂感,烤的不夠則會產生腥味。烤到滲出油來表皮微焦的狀態最佳。

福榮堅持的六成三不是烤的熟度,是出成數量。例如一百公斤的新鮮鰻魚,烤至六十三公斤。福榮認為隻有烤到六成三,魚皮和魚肉之間的雜味才會完全去除,聞起來有著鰻魚最原始的純粹香甜。

六成三的程度無法用電子儀器進行自動監控,隻能依靠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來判斷。對生產技術人員的磨煉,使得不少有誌深耕烤鰻技術的人員前來學習。

如果隻烤到六成七甚至七成,因為重量的原因可以獲得更多利潤,但是福榮對產品美味程度的堅持,使得他們始終穩定保持著六成三的品質輸出。

對食物最真實滋味的追求

如果你的味覺夠敏銳,那你一定要嚐嚐福榮的白燒鰻魚。

與加了醬汁烤炙的蒲燒鰻魚不同,白燒鰻魚不加醬汁。因為沒有配料,純以煙火氣作為調料,所以鰻魚本身腥味的處理尤為關鍵。福榮一直堅持使用炭火炙烤,當白燒味不加修飾地呈現在你的口中,你就能體會到福榮的堅持是對食物最真實之美的追求。有人說:“如果沒吃過白燒的話,那恐怕在你心裏理解的鰻魚的美味,90%都是醬汁的味道。那剩下的10%,大概是山椒粉+白米飯+鰻魚的功勞。”這句看似誇張的話,在此卻得到詮釋。

對食物美學的極致追求

鰻魚需活切,切鰻時如不能一氣嗬成,會導致烤的時候魚身卷曲,破壞美感。即使口感完全一致,這樣的烤鰻魚在福榮也隻能淪為次級品。福榮所有的剖殺技師都需要練習一年以上才能正式入崗,多數人都在福榮做了十幾二十年。我看過不少鰻魚職人現場或視頻裏的剖殺,過程多有停頓,和我在福榮工廠裏看到的刀速有天壤之別。有些厲害的職人一分鍾處理7條,福榮廠裏工人一分鍾能處理10條,最厲害的是4秒一尾。

拍攝前,王副總曾讓我試吃兩尾剛烤出來的鰻魚,並告訴我其中一尾是一級品,一尾為次級品,讓我嚐試鑒別。我閉息凝神看去,兩尾烤鰻形態修長完整,聞之甜香,不焦不油。各夾一方肉細細啖之,滋味無不一致。雖然我對飲食頗為講究,平日也能辨別一二,但麵對這兩尾鰻魚,我完全看不出也嚐不出任何區別。王副總指著其中一尾說:“這裏、這裏、和這裏,這三個地方破了皮,但凡烤完後魚身出現三處破皮、開裂,在我們廠裏,就是次級品。如果烤出的鰻魚尾巴開叉了,也是次級品。不隻是你分辨不出區別,很多采購商也分辨不出。覺得我們的次級品足夠當一級品賣”。

這已經不隻是對食品安全的執著,而是對食物美學的追求。在別人看不出的地方依然自我堅持,這行為本身便已構成美。

新鮮活鰻運到福榮工廠後,要在吊養池裏空腹24小時。清澈的水中,鰻魚體態輕盈,滿是肉感,看上去很是神秘。工廠裏30個經過挑選的味覺嗅覺最靈敏的人,每噸鰻魚隨機抓三條白燒試吃,嚐著沒問題再送去實驗室檢驗,所有檢驗都通過後才能進入加工。

韓國明星雪莉因為在INS上傳了一則活烤鰻魚視頻,斷開的魚身,魚嘴尚在動,配上雪莉嘲弄的配音 “啊~救救我~救救我~”,引發廣大爭議和批評。當下人們在品嚐美食外,更關注食物處理的過程是否人道。

因為鰻魚要活殺確保肉質,為了減輕鰻魚的痛苦,福榮除了提高工作人員的刀法外,在剖殺前都會先進行“冰昏”。將鰻魚放入冰桶,使其失去知覺,進入“冬眠”狀態,然後再讓訓練有素的工作人員手起刀落。

福榮公司管理者二十多年的堅持,耗費巨大的人力和物料堅持至今的品質,使得福榮雖是一家工廠,做出的食物卻讓人恍惚感受到手工藝人的溫度,用一份“奢侈”打造出的樸素味道。

如果你也想認識福榮

最後更新:2017-10-21 18:59:28

  上一篇:go 全城警戒!天津“吃貨”注意!美味肉食小館瘋狂突襲!
  下一篇:go 美味爽滑粉絲8種家常做法,趁著周末做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