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954 返回首頁    go 期貨


順應市場走勢 而非強求

  周二,又到期貨日報投資交流版“每周交易誌”欄目交稿時間。從前時間好像過得很慢,即使是周末,似乎也沒有特別的感覺。倒是如今每到要交稿的時候,突然發現一周過去了。其實,交易員本來就需要養成做交易記錄的習慣,隻是未必每次都會很認真地轉化成文字。對我而言,與其說是不吝分享,倒不如說這是一個從思維轉化為具體文字的梳理過程。

  過去的一周,工業品和農產品仍然呈現較為明顯的分化走勢。雖然說黑色當前位置已存爭議,但依然在萬眾矚目下高調攀升,帶領著工業品攻城拔寨,不過大部分農產品卻顯得疲弱。想起今年年初市場議論紛紛的農產品供給側改革,彼時不少人摩拳擦掌,如今恐怕多少會有些失落。

  同樣是供給側改革,結局卻大相徑庭。農林牧漁行業負債率實際不高,銀行在這方麵也不存在大的風險,同時城市化進程很快,農產品未來依賴進口嚴重,國內資金不可能主動做多抬升價格,農產品供給側改革應該是把過於分散的種植和養殖規模化,目標是穩定價格。從這方麵去體會,做期貨是需要一定政治覺悟的。實際上,基本麵分析不應隻是局限於紛繁複雜的數據,畢竟是協作社會,單一品種分析得再透徹,如果沒有結合整個產業鏈條,沒有宏觀大局,也容易一葉障目。

  技術分析也是如此。我常常建議投資者如果有時間可以多翻翻股票,不一定每天都把所有股票翻一遍,但能看多少是多少,看得越多就會越挑剔,因為你會發現實際機會很多,隻是資金不夠多。這譬如找對象,期貨總共就是幾十個品種,選擇來選擇去發現可挑選的機會不多,認為世界也就那樣了,而股票卻有很多,可供選擇的餘地更大。做交易的道理一模一樣,看得越多,才不會跟風,才會真正珍惜資金——對於交易來說,拓寬眼界也是一種科學有效的方法。

  人性其實才是最珍貴的東西,講究的是一個“順”字。該大口吃飯的年紀偏偏去辟穀,這是為難身體,逆生理而行。什麼樣的年齡做什麼樣的事,該意氣風發的年齡,不要裝作老練豁達或老氣橫秋,就像什麼樣的行情做什麼樣的單子一樣,講的都是一個“順”字,而非強求。

(責任編輯:DF306)

最後更新:2017-08-02 09:15:21

  上一篇:go 怎樣做好資金管理與止損
  下一篇:go 投資需要好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