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8
期貨
專業人士:私募欲“破繭”應輕裝上陣
監管趨嚴競爭激烈
“隨著一係列嚴格監管政策的出台,當前私募行業步履艱難,堅持還是放棄成為很多私募人思考的問題。”在7月8日舉行的“2017期貨日報實盤大賽全國行湖北站——武當論道私募匯”上,善境投資管理(上海)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吳洪濤表示。
困境當前,私募該如何“破繭”呢?“適者生存,私募基金必須尋找適合自己的模式。”在吳洪濤看來,私募發展經曆了從主觀趨勢交易到多元發展模式,再到FOF基金。不是所有模式都適合,而是要尋找適合自己的模式才能生存下去。
在探索私募行業發展的道路上,吳洪濤目前有一個設想,那就是等條件成熟時,試行“股份製私募基金”,即根據自身交易模式,推出有特色的私募基金,根據優勢建立符合自身特長的經營模式,所有私募基金份額持有者都是私募基金公司股東,做到同唿吸、共命運。
私募破繭不僅是私募行業的話題,而且引起了期貨公司和相關機構的關注,它們都在利用專業優勢,加大服務力度,為私募行業發展探索路徑。
“業務外包可以控製成本,撫去繁雜,專注投資,提升價值。”這是長江期貨資管營運部總經理助理魏詩婷給出的私募基金運作綜合化解決方案。在魏詩婷看來,私募基金係統建設成本和中後台人員成本壓力較大。依托專業金融機構,通過中後台業務的剝離,私募基金能夠將有限的資源集中到投研上。專業的中後台服務可提升私募投資客戶的服務體驗和滿意度,提高募資和運營效率;專注投資又為客戶創造更多財富,提升基金的價值,進而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魏詩婷介紹說,以長江期貨為例,期貨公司可以為私募提供的支持包括三個方麵:一是服務內容支持,包括產品設計、合同擬訂等增值服務;二是創新業務支持,既包括複雜創新產品設計,如國際上主流的私募業績報酬方法、FOF/MOM產品設計、套利產品設計等,還包括各類複雜的交易,如ETF套利、期現套利、商品期貨、期權交易、跨境交易等;三是產品銷售支持,既可以代銷私募基金自主發行的產品,也可以與銀行、第三方財富管理機構洽談私募產品銷售事項,解決產品的渠道問題。
“私募基金應化繁為簡,專注投研。”上海合富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朱繼米告訴期貨日報記者,私募機構人員一般較為精簡,且專注於投資研究,但需要處理大量紛繁複雜的日常業務,同時需要滿足持續升級的合規監管,這在一定程度上耗費了私募大量時間和精力。
“好的投資業績,不等於好的企業績效。”朱繼米認為,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私募一些外圍業務,可外包給專業公司,以便輕裝上陣。
(責任編輯:DF306)
最後更新:2017-07-11 09:2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