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9
期貨
市場人士:建立健全多層次黃金市場體係
黃金具有商品和貨幣雙重屬性,是維護國家金融安全的最後防線。當前,我國黃金市場已實現了由商品交易為主到商品交易與金融交易共同發展,由現貨市場為主到現貨與衍生品市場共同發展,由國內市場為主到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共同發展的“三個轉變”。在日前於上海召開的第十四屆上海衍生品市場論壇黃金論壇·招金專場上,與會嘉賓圍繞建立健全多層次黃金市場體係等話題展開了熱烈討論。
上期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國務院的統一領導下,我國逐步形成了由央行監管,以上海金交所為主的現貨市場;由證監會監管,以上期所為主的期貨市場;由銀監會監管,以各大商業銀行為主的黃金櫃台市場。整個監管體係完善、清晰,多層次市場協同發展,使得我國黃金市場成為世界重要的黃金市場之一。
該負責人表示,黃金期貨上市9年來,上期所始終秉承規範發展的理念,不斷優化市場規則,市場規模逐步擴大,黃金期貨功能得到有效發揮。2016年上海黃金期貨單邊成交3476萬手,成交金額9.3萬億元,分別是2008年的9倍和12倍。銀行、黃金生產及消費企業、基金、一般投資者等已經成為市場的參與主體。
“從上期所和上海金交所的曆史成交數據來看,目前商業銀行在兩大交易所市場中的平均交易量占比都已經突破了50%,這說明商業銀行已經逐步成為黃金衍生品市場最重要的參與者,為市場流動性提供了重要的支撐。從另一個層麵來講,衍生品市場已經成為商業銀行服務實體經濟的主戰場。”浙商銀行副行長張長弓說。
隨著“一帶一路”的縱深推進,我國黃金行業的發展麵臨著難得的機遇。上海金交所副總經理宋鈺勤認為,“一帶一路”黃金要先行。發揮黃金市場功能,推動沿線國家黃金市場的融合,加強黃金方麵的合作機製共建,完善中國黃金市場實物轉口功能,為沿線國家央行購金提供便利渠道,不僅有助於沿線國家官方黃金增持戰略的實施,還有助於拓展沿線國家商貿輻射圈,有助於探索資源型產業合作發展的新模式,對打通“一帶一路”沿線實物循環、加快黃金市場對外開放、促進市場與貿易的融合、提升“上海金”定價影響力和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但同時,“一帶一路”也對我國黃金行業發展帶來了挑戰。資源、技術和資金是黃金生產的三大要素,然而,黃金資源的長期匱乏,黃金品質、品位的逐漸下降是中國黃金工業不得不麵對的現實。北京黃金經濟研究中心劉山恩表示,當前,我國黃金行業出現了產量與利潤增長雙停滯的發展瓶頸。這是新世紀我國黃金工業發展的痛點,而要根除這些新的發展痛點,就必須從黃金資源、技術、資金三個方麵對黃金工業進行深入的供給側改革。
黃金價格劇烈波動、世界經濟複蘇緩慢、國際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等諸多問題也是我國黃金企業確保穩健經營所必須考慮的影響因子。“合理運用黃金期貨、期權等衍生工具,綜合管理企業融資、采購、生產、庫存、銷售等業務,已成為黃金企業提升運營管理的重要內容。”招金集團副總經理李宜三說。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全球各國央行對黃金儲備日益重視,已連續多年成為淨買家。央行繼續淨買入,但購金速度有所放緩,賣出黃金的情況仍鮮有出現。宋鈺勤認為,黃金目前是被嚴重低估的資產,現今或是儲藏或配置黃金的最好時期。
世界黃金協會中國區投資總監楊振海表示,黃金具有分散風險、高流動性、無信用風險等優點,且黃金與國內主流固定收益類資產以及權益類資產的相關性較低,可以作為有效的多元化工具。投資組合中加入一定的黃金,可以起到在同等預期收益率的前提下,提高組合風險收益率水平,降低組合波動率,優化投資組合有效邊界的作用。
此外,與會嘉賓積極倡導成立黃金市場發展基金,並期盼上期所未來能推出黃金期貨期權,完善品種序列,不斷豐富市場避險工具。
(責任編輯:DF306)
最後更新:2017-06-18 01:2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