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3
期貨
親曆適當性新規實施首周:“雙錄”流程需一小時 具體執行有差異
《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下稱“適當性管理辦法”)在7月1日正式實施。第一財經記者走訪滬上多家券商營業部,親曆適當性新規後的實施情況。
與上月多家券商人士所反應的“加班加點升級係統、業務培訓”形成對比的是,多家營業部相關業務辦理情況穩定,並未出現較大幅度的波動。
從落地情況來看,由於此前已留有六個月的過渡期,多數營業部適當性管理的基礎功能,如投資者分類、風險測評、匹配等均按時上線;但在更為個性化的需求流程操作的熟悉度、係統調試和穩定等方麵,還在完善之中。
但除了關注短期的應對和落地情況之外,有券商一線業務人士還強調,適當性新規的推出和實施,對券商經紀業務的影響不亞於此前的“一人多戶”。推動券商更為深入了解客戶的需求,進而層層推進前、中、後台業務模式和流程的重塑。
市場“初試”適當性新規
在上月,多家券商的業務部門人士都反應,正加班加點升級係統和業務培訓。而目前,新規正式實施已過半周,第一財經記者走訪滬上多家券商營業部,新規的執行基本都平穩落地。但在流程操作的熟悉度、係統調試和穩定等方麵,還需要時間進一步完善。
“這幾天平均每天會有一兩個投資者來做‘雙錄’,基本都是來開創業板賬戶和退市整理股的。”國內一家大型券商上海某營業部業務主管稱。其還透露,所在券商日前已向各分支機構、各營業部正式下發適當性新規的各業務準入通知。
文件顯示,對於不同的業務和產品類型,已明確列出了對應的客戶類型、辦理渠道、知識測評和產品風險等級要求、客戶交易經驗和風險評級、資產準入和認定範圍等要求。對於匹配度也有明確的標識。
若以上述該券商內部的業務指引統計來看,當前納入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的業務共有14項,包括股票交易、港股通、公開與非公開發行、新三板業務等,目前必須要臨櫃辦理的業務已過半。但上述營業部業務主管表示,相關標準在各家券商之間會有差異。
在市場“初試”新規的首周,以記者走訪情況來看,由於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此前給出了6個月過渡期,多數營業部的基礎功能如投資者分類、風險測評、匹配等均可按時上線。但在適當性新規的基礎之上,一些個性化的需求可能還需要時間完善,然後逐步上線。
另一大型券商營業部總經理介紹道,投資者適當性管理新規實施後,對於開戶流程而言並無太大的變化;若僅僅是股票買賣股票新開戶,仍可以全程通過網上渠道完成。規則調整較大的業務,如新三板的交易和開戶、融資融券交易等;在其所在券商,客戶目前必須要進行雙錄。
還有券商營業部工作人員介紹道,新規實施後的業務辦理並沒有提高操作難度,隻是步驟上比較麻煩。存量客戶如果不開新業務的話,隻需要自己在手機客戶端做一個新版風險測評;如果要開新業務,要根據具體業務而決定是否需要臨櫃辦理。“但目前營業部確實存在因軟件升級而出現bug的現象,屬於信息技術的問題,這需要存在一些時間和物質成本。”
從走訪時了解到的運行情況來看 ,多個營業部的投資者業務辦理情況穩定,並未出現較大幅度的波動。以新開賬戶為例,有部分工作人員就表示,目前仍有相當一部分用戶青睞線上開戶。此外,還有營業部人士透露,在新規實施的前幾周時,已開始加緊通知老客戶先行把港股通、創業板等賬戶先行開好,以免新規後的手續繁多。
親曆新規“雙錄”
投資和適當性管理已全麵實施。而記者在親曆適當性新規實施首周的業務辦理時發現,在具體執行和落實階段,各券商和各營業部之間的執行標準也會各有差異。
記者在近日以客戶身份來到上海普陀區首創證券一營業部。該營業部一高級經理稱,記者是該營業部第一位進行“雙錄”的客戶。“市場環境不好,作為小型營業部,一周開戶的人大概也就一兩個,部分大營業部一天則有一兩個”。
盡管一周隻有一兩個開戶的客戶,但上述高級經理稱其最近並不清閑,新規之後工作量增加,每天僅僅是報告就要寫“一大堆”。新規給券商帶來的成本並不低,一台“雙錄”的錄音錄像設備成本在1400元左右,即使一家小營業部,也需要標配兩台。“很多大營業部的人都要瘋了,交易所這個新規搞得太著急,很多程序都不熟悉,現在有些大營業部‘雙錄’需要排隊。”
在上述高級經理的建議下,記者選擇了手機快速開戶。由工作人員的指導,記者首先下載該券商APP,進行相關信息填寫,上傳身份證照,並進行人工視頻,確認本人姓名以及自願開戶。進行到新開創業板賬戶時,則一定需要現場“雙錄”,並需要先完成風險等級測評。工作人員在一旁稱,因為是人工勾選,絕大部分投資者的風險測評都可以符合創業板要求。
“我會給你提供‘劇本’,聽我念,你基本上回答‘是’就可以了。最後再把交易承諾讀一遍。”按照工作人員指示,記者按照“劇本”共回答了六大問題,並複述相關承諾後完成雙錄。從開戶到完成“雙錄”的過程,時間需要近一小時。
隨後,記者選擇了一家大型券商營業部進行現場谘詢和體驗,相關操作的標準極為嚴格。
在國泰君安上海某營業部內,在場櫃台人員表示,新開戶可以選擇手機開戶、網上開戶。若要現場開戶的話,則需要進行錄音和錄像;從目前的實踐情況來看,“雙錄”需要一個多小時。“在錄音和錄像後,還需要進行檢查一遍,看是否出現錯誤,若有差錯則需要重新錄。”上述櫃台人員表示。
該櫃台人員還同時介紹,以開戶流程為例,客戶需要先做一份投資者適當性的測評,以測試風險承受能力,是否具有做證券交易的資格。若未達到最低風險承受能力,客戶將會被拒絕開戶;若達到最低風險承受能力,與部分產品和業務選項不匹配,則現場會通過錄像的方式對相關問題做特別警示。上述步驟完成後,用戶進入“雙錄”進而完成開戶。
對部分營業部指導客戶做適當性測評的現象,該櫃台人員表示,這種現象在其所在營業部不允許,客戶的測評需要自己根據實際情況完成,做題過程中工作人員不能進行指導。這是為了保證客戶的真實測評情況,由此來看其符合怎樣的投資產品。
被忽視的轉型拐點
適當性新規在具體執行中出現的這種差異,業內人士此前就有預期。而這僅是適當性倒逼券商模式轉型的一個苗頭。
“現在市場對於適當性新規的理解並不完整。在目前短期的應對和調整後,適當性對行業的影響才剛剛開始。適當性新規以被動、強製性的形式,讓券商不得不去了解你的客戶。在這個過程中,券商對客戶對了解會更深入和真實,客戶需求就會越明確。”某券商內部人士表示。
具體來看,就投資者而言,在不同券商的適當性管理執行標準下,可能會測評出不同的風險評級,這影響到投資者能夠買怎樣的產品、做什麼交易;如果一個低風險評級的投資者希望買高風險等級的產品,除了簽署相關的文件之外,他也可能會通過更換券商來實現。這將會對券業的業務格局產生一定的影響。
除此之外,新規對券商影響還會層層推進。就券商的前台業務來看,適當性新規對新增客戶的影響並不大,隻是在開戶過程當中增添了步驟。但在向存量用戶進行產品銷售或提供服務的過程當中,按新規要求必須準確識別客戶的風險等級,這就極有可能出現客戶等級情況跟券商產品銷售策略不匹配的情況。
該人士進一步舉例稱,假設今年一家券商營業部某款產品的銷售目標是5個億,產品風險等級是五級,新規實施後可能發現營業部中並沒有足夠多相應風險等級的客戶去銷售。
想要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就要借助適當性的實施而加大對客戶需求的分析。在獲取用戶適當性的相關指標後,分析用戶風險等級主要集中在哪一塊;在設計和引入產品的時候,就要更多針對這一塊用戶做相應的開發和設計,針對性要加強。“借助適當性新規的推出,券商的業務模式和流程能夠實現重塑。”上述券商人士稱。
與此同時,適當性還將推動營銷模式的升級。目前,多數券商也會根據資金規模而給用戶“畫線”,也就是一定規模之上的客戶主要由人工提供服務,此規模之下則提供智能化服務,以期實現更為精準的服務和營銷。但在該人士看來,給投資者“畫線”並不是簡單的因資金多少來區分,而是要結合更多維度大數據做到精準分類。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指標,即以投資經驗等為代表的專業度判斷。讓合適的投資者去做適合的事,同時享受匹配的服務。
“信息係統的改造、業務規則的調整,隻是應對適當性新規的第一步。從係統層麵完成適當性的匹配,以及相應業務和流程的調整才是最根本的。從這點來看,適當性的出台對券商提出了新的要求,就看誰能夠把握這個機會。”該券商人士總結稱。
(責任編輯:DF314)
最後更新:2017-07-06 21:2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