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3
期貨
激發創新活力 交易所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喜迎十九大·砥礪奮進的期貨市場”特別報道之二
十八大以來,各期貨交易所通過不斷推進品種擴容、創新服務模式等舉措,使現貨企業有了更多的避險工具和更靈活的避險組合選擇,提升了企業穩健經營的信心和能力。各期貨交易所緊緊圍繞服務實體經濟,激發市場創新活力,拓展市場廣度深度,也為更好地發揮資本市場優化資源配置的作用奠定了基礎。
細看期貨市場五年大變化
“兄弟心連心,共圓保值夢”,作為棉紡期貨品種服務實體發展的親曆者和見證者,同舟棉業董事長魏剛民與期貨相融共進,對國內期貨市場這五年的變化有著更深的感受。
據他介紹,近年來,隨著國家棉花目標價格改革的深入,鄭商所不斷優化合約製度,大力開展“三業”活動,積極推動棉紗期貨上市,深入服務涉棉企業。這五年,涉棉產業鏈利用期貨規避風險的能力明顯提升。在“老期貨”魏剛民看來,已有越來越多的涉棉企業借助期貨穩健經營,現貨貿易利用期貨定價已成為常態。
與此同時,國內黑色產業鏈期貨品種也經曆了由“量”到“質”的飛躍。五年前,黑色產業鏈隻有兩個品種——2009年上市的螺紋鋼期貨和2011年上市的焦炭期貨。那時鋼鐵、煤炭等行業的定價機製還很傳統,尚未普及點價模式。區域間的定價差異、品級差異和市場割裂導致相關企業往往麵臨價格波動、價差波動等一係列風險。如今,黑色係品種期貨價格已經成為行業內定價的標杆,煤炭、鋼鐵和鐵礦石貿易普遍采用點價模式。不管是產區還是銷區,期貨價格已經成為企業采購和銷售的重要參考。
不可否認,最近五年,國內期貨市場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品種和工具越來越豐富,市場流動性增強,期貨服務實體經濟也站上了新的台階。
據期貨日報記者了解,近年來,上期所著眼於服務實體經濟,不斷推動產品創新。繼2013年10月石油瀝青期貨上市後,上期所先後又推出了熱軋卷板、錫、鎳等期貨新品種,目前交易品種已增至14個,覆蓋主要基礎工業品領域,相關品種的國際定價影響力持續提升。
2012年以來,鄭商所先後上市了玻璃、動力煤、鐵合金等期貨品種,不斷拓寬期貨服務實體經濟的廣度和深度。今年以來,鄭商所品種創新步伐加快,截至9月底,已先後上市白糖期權及棉紗期貨,期貨服務實體經濟的工具更加豐富,方法更加多樣。
2013年8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大商所,並殷切囑托“腳踏實地、大膽探索,努力走出一條成功之路”。十八大以來,大商所先後上市了焦煤、鐵礦石、雞蛋、纖維板、膠合板、聚丙烯、玉米澱粉期貨品種,進一步完善了農業、化工、能源產業鏈品種體係。
2015年3月20日,十年期國債期貨正式上市,這是繼五年期國債期貨之後我國國債期貨市場的又一重要品種。國債期貨價格連續、公開、透明,進一步提升了反映市場供求關係的國債收益率曲線的準確性和有效性,豐富了交易策略,助力金融機構轉型發展,增強了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今年國內衍生品市場又增加了商品期權這一新成員,豆粕、白糖期權的成功上市,填補了國內商品期權市場的空白。
期市擴容提升企業套保效率
上市的期貨、期權品種越多,服務產業的領域就越廣泛;產業鏈的品種越豐富, 企業風險管理的效率也越高。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國內期貨市場品種擴容,對進一步拓展服務實體經濟的廣度和深度具有重要意義。
“一些新品種上市之後,更有利於企業參與套保,企業可以同時鎖定上下遊風險。”新湖期貨總經理馬文勝稱。
對此,魏剛民也表示,期貨品種擴容特別是同一產業鏈品種的擴容,使現貨企業可以借力期貨向產業鏈上下遊擴展業務。品種間的價差變化也促使企業加快產品結構調整,加快技改升級,提升企業發掘套利空間的能力。“品種套利和期現套利加速了上下遊價格的傳導,更立體化的組合套保工具助力產業鏈穩健發展。”
記者了解到,在價格發現方麵,目前一些商品期貨價格已經能夠很好地反映現貨價格的變化趨勢,可以用來預判產業鏈的發展變化情況。
據了解,棉花、白糖等期貨價格已經成為相關企業貿易定價的基準。2016年棉花期現貨價格相關性達到0.93。權威、有效的期貨價格,為政府製定目標價格提供參考依據,為完善棉花收拋儲政策提供了及時有效的反饋信息。PTA期現貨相關係數更是達到0.99,PTA和甲醇等期貨價格已經成為國際相關行業的“風向標”。
鐵礦石期貨與國際鐵礦石普氏價格指數相關性達到0.99,對國際普氏價格指數的運行開始產生較大影響,已成為境內外現貨貿易定價、相關價格指數發布和開展衍生品交易的重要參考。我國油脂油料行業中,有70%的棕櫚油、50%的豆粕以及40%的豆油現貨貿易已采用期貨價格進行基差定價。
與此同時,點價交易在國內有色金屬行業中也廣為流行。隨著點價交易的持續推廣,近年來有色金屬行業對期貨市場的參與度越來越高。以鋅為例,今年上半年鋅期貨套期保值參與機構數較去年同期增加61%,套期保值日均持倉量同比增加58%,日均交易量同比增加48%,套期保值效率維持在高位。
另據不完全統計,國內主要的白糖生產、加工和貿易企業都已經參與期貨市場,白糖期貨在服務實體經濟和國家戰略方麵的作用越來越重要。PTA期貨的法人客戶持倉占比達到60%,超過90%的PTA生產、貿易企業和80%的聚酯企業參與PTA期貨市場。我國已有近百家鋼鐵、焦炭、焦煤企業以及500多家鐵礦石貿易商參與期貨交易,600餘家化工企業參與化工品期貨交易,國內日壓榨能力在1000噸以上的油脂油料企業中,90%以上的企業參與油脂油料期貨套期保值交易,50%的全國30強飼料企業集團參與豆粕、玉米等品種的期貨交易。
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菜粕、菜油、白糖等品種套期保值效率均達到或者接近90%,PTA、甲醇等品種套期保值效率均在90%以上。
期貨的價格發現和套期保值功能得到了較好的發揮,為現貨貿易提供了價格基準,為宏觀決策部門預研預判經濟形勢、微觀企業進行風險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目前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實體企業參與期貨市場,開展套期保值業務,管理原材料和產品價格波動風險。
完善合約製度提升服務產業水平
期貨市場新工具是否有效,核心在於合約規則製度設計的科學性以及市場參與者結構的合理性。
“產品設計不合理,特別是交割製度設計不合理,極易引發市場風險。”鄭商所理事長陳華平表示,鄭商所堅持“風險防控從產品設計開始”的理念,在設計產品時,鄭商所紮實深入地進行市場調研,多方聽取意見,反複研究論證,盡力消除製度缺陷導致的風險隱患。
事實上,近年來,各期貨交易所也都在密切跟蹤產業和現貨市場發展趨勢,根據現貨市場變化創新完善合約和製度,不斷提升服務產業的能力和水平。
在堅持認真防範化解市場風險,切實維護經濟金融安全方麵,上期所持續優化交易、結算機製,細化和完善手續費風控措施,推進交割環節倉單配對自動化,完善保證金管理辦法,完善套保套利審批流程,優化規則體係。
據上期所理事長薑岩介紹,近年來,上期所修訂了《鋼材交割商品注冊管理規定》《石油瀝青注冊商品管理規定》和《石油瀝青(期貨)檢驗細則》,根據市場實際情況調整天津地區螺紋鋼及廣東地區鉛品種升貼水,同時根據上市品種特性及產業發展情況,動態管理交割倉庫設置,探索構建多維度多層次的交割倉庫評價指標體係。
“科學管理注冊品牌和交割倉庫,有序引入優質企業成為上期所注冊品牌,擴大可交割資源,輸出大宗商品質量、環保及品牌標準,逐步形成示範效應,推動期貨市場貫徹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薑岩表示。
2016年以來,根據國內棉花生產布局的變化,鄭商所積極調整棉花基準交割地至新疆,推動中纖局出台期貨交割棉公檢五點新規,促進期現貨市場高度融合,適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同時,鄭商所著力改進優化動力煤、玻璃、PTA、鐵合金等品種的交割細則。
大商所2013年推出集團內廠庫倉單串換製度,2014年優化交割流程推出“三步交割法”,有效解決了交割中買方接貨難的問題,為市場主體提供了更多的交割便利。“為滿足玉米市場化改革後迅速增長的套保需求,創新推出集團化交割製度,拓展了玉米品種的交割區域,有效滿足了市場交割需求,為玉米品種走出東北產區、覆蓋全國打下了基礎。”大商所理事長李正強如是說。
此外,根據雞蛋現貨貿易特點,大商所推出車板交割及全月每日選擇交割製度,有效降低貿易商參與雞蛋交割的成本。另外,根據現貨市場特點,大商所設計了鐵礦石貿易商廠庫製度、PVC注冊品牌製度、焦炭廠庫異地交收製度、保稅交割製度等。
在采訪中,期貨日報記者了解到,針對目前國內期貨品種多數呈現近月合約不活躍、主力合約不連續的特點,近年來,各交易所也進行了多種方案研究,包括降低非主力合約交易手續費、推出倉單服務商以及探索期貨做市商製度等。為了解決企業的個性化需求和標準市場之間的矛盾、風險管理需求旺盛與操作人才匱乏的矛盾等,各交易所積極推進場外市場建設。此外,各交易所還積極推動期貨資管產品、商品期貨基金發展,引入各種類型的機構參與期貨市場。
通過不懈的努力,期貨市場參與者結構不斷優化,市場穩定性進一步增強。在業內人士看來,期貨品種製度的創新和優化,滿足了更加廣泛的客戶群體的交割需求,為各類經營主體參與期貨市場提供了更多便利和製度支持,有力提升了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水平。
服務實體經濟期市大有可為
服務實體經濟是期貨市場的使命,更是期貨交易所工作的重中之重。近些年來,各家期貨交易所在有序推動市場建設、維護市場平穩運行的基礎上,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市場培育活動,幫助產業企業和相關機構提升期貨認知、樹立正確的套期保值理念,引導各類經營主體有效參與和利用期貨市場。
據記者了解,近年來,上期所持續推進和優化市場服務,重視投資者教育工作,與會員合作舉辦各類市場活動、服務產業客戶,打造投教品牌,組織各類從業人員培訓,建設上期所市場服務中心。鄭商所“三業”活動以完善產業企業服務平台為抓手,逐步構建交易所與地方政府、行業協會、期貨公司等共同參與的產業企業服務體係;持續推進期現結合“點”“麵”基地建設,引導更多產業企業利用期貨期權管理風險。大商所場外期權試點、基差交易試點等也在積極推動並且不斷擴大,並與高校積極合作開展EDP培訓項目。今年以來,大商所推動產業培育基地建設,實現了以產業培育產業的市場培育新格局。
此外,“保險+期貨”試點項目聚焦“三農”,服務國家目標價格改革,助力精準扶貧,積極探索穩定農民收入及農業發展。商品期權推出後,“保險+期權”成為試點新亮點,場內期權低成本、高保障、精細化的優勢開始顯現。
從傳統意義上來看,期貨市場具備的主要功能是價格發現和套期保值。但如今隨著企業訴求的多樣化,原有的功能已遠遠不能滿足產業需求,這對期貨市場服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馬文勝看來,隨著國內期貨市場投資者類型更加多元化,期貨交易所要強化期貨和現貨之間的關係,引導各類投資者樹立正確的投資、套保和風控理念。
“從培育市場角度看,交易所還應對一些業務製度進行優化。”馬文勝說,比如套保額度申請盡可能市場化,交割庫及其升貼水的設置也應市場化,以方便更多的企業參與。
其實,在這些方麵,各家期貨交易所已經在謀篇布局。
“上期所將加快推進紙漿期貨上市、推動橡膠期貨國際化,並根據市場情況修訂、完善現有期貨合約,同時將建設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年內上線倉單交易,推進期權等衍生品上市,推進‘期貨+保險’精準扶貧試點。”薑岩說。
據了解,目前鄭商所正在積極推進蘋果、紅棗期貨上市準備工作。同時,鄭商所還在努力推進場外期權、基差交易、倉單交易等業務模式設計,以降低實體經濟參與成本、滿足多樣化個性化需求。此外,鄭商所正在積極與國家相關部門溝通,爭取盡快引入境外投資者,推動PTA市場對外開放。
“新品種方麵,大商所正在加快生豬、航運等重大戰略品種研發,並爭取盡早推出玉米、鐵礦石等期權產品。”李正強表示,大商所還將陸續推進黃大豆2號、棕櫚油等品種對外開放,探索在境外設立辦事處和交割倉儲設施,穩步推進場外市場建設;繼續擴大“保險+期貨”及場外期權試點,完善試點模式。
據了解,中金所也在努力豐富產品供給,促進金融期貨市場穩步發展,目前正加大股指期權、國債期權、外匯期貨等產品研發和儲備,為構築完整的金融期貨產品線奠定堅實基礎。
金融機構的天職就是服務實體經濟,期貨交易所還要不斷探索,在服務實體經濟道路上邁出更加堅實的步伐。
(責任編輯:DF306)
最後更新:2017-09-27 08:4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