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3
期貨
大商所銀期合作多點開花
黨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係,把現代金融納入產業體係,使金融回歸本源,與實體經濟緊密聯係、互相支撐,包括期貨市場在內的金融各專業市場迎來了難得的曆史發展機遇。近年來,大商所以銀期合作等業務為抓手,推動期貨業與其他金融各業建立更加緊密的共生關係,建設良好金融生態圈,合力服務實體經濟、服務國家戰略。
2017年,大商所繼續鼓勵期貨公司會員與以銀行為代表的金融機構合作,創新推出“1+N”銀期合作模式,即以期貨保證金存管業務為基礎,與銀行重點推進包括鐵礦石期貨國際化、“保險+期貨+銀行”、場外期權、商品期貨指數及基金、標準倉單質押融資、場外互換業務、市場培育等方麵的合作,取得了積極成效。
銀行助力大商所開創“保險+期貨+銀行”新模式
2016年以來,大商所累計支持推動“保險+期貨”試點項目44個,累計支持資金近9000萬元,對穩定糧食生產、保護農民利益起到了積極作用。為進一步創新完善服務“三農”模式,今年大商所嚐試引入銀行,探索“保險+期貨”與銀行融資相結合的新方向,推出“保險+期貨+銀行”模式。該模式是交易所、銀行、期貨公司、保險公司聯合為農戶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搭建的以融資、保險和期貨為依托的風險管理平台,充分發揮各金融機構合力,有針對性地解決農業生產的資金問題,同時可以切實提高國家農產品補貼資金利用效率,真正做到支農助農。
“保險+期貨+銀行”的具體操作模式是,農戶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因參與“保險+期貨”,收入得到保障,提升了在銀行的信用水平,銀行以此對通過信用評估、符合貸款條件、有融資需求的農戶授信,並根據用款需求發放貸款,可以部分解決農民從事農業生產的資金問題。
“保險+期貨+銀行”模式得到了大商所各存管銀行高度關注和積極參與,目前,中國銀行和中國農業銀行已對農戶進行了授信。2017年7月,中國銀行遼寧省分行在遼寧開展的“玉米收入險”試點項目,為鐵嶺縣玉米芯新品種推廣專業合作社提供150萬元授信。8月,中國農業銀行遼寧分行法庫縣支行為遼寧省法庫縣玉米“保險+期貨”試點項目的一名參保農戶提供優先放貸的便利,提供20萬元農戶貸款用於購置農機具。
銀行加入“保險+期貨”業務,有助於推進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提高農民貸款的可獲得性和便利性。下一步,大商所將繼續推廣“保險+期貨+銀行”項目試點,形成由期貨公司、保險公司、銀行等多家金融機構共同參與的、綜合性服務體係,有效解決農民種地的資金難題。
(責任編輯:DF134)
最後更新:2017-12-19 19:5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