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824 返回首頁    go 期貨


搭交流合作平台 促高校期貨教育質量提升

  近日,大商所在大連舉辦高校期貨人才培養座談會。來自吉林大學、湖南大學、河南財經政法大學等18所高校的20餘名教師介紹了目前高校期貨等衍生品教學麵臨的問題和難點,提出了相關意見建議,並表達了加強期貨等衍生品教學的願望。

  “高校期貨人才培養是大商所發展戰略之一,也是國內衍生品市場人才培養的重要渠道。”大商所會員部負責人在會上表示,此次座談會旨在推進期貨教育走進我國高校教育體係,推動高校期貨人才培養,從基礎上為我國期貨市場的發展提供人才支持和儲備。

  據了解,當前期貨等衍生品教育還未被納入我國現有的國民教育體係,高校的衍生品教學麵臨師資力量和教材不足、教材內容刻板、案例陳舊、實踐教學資源匱乏等問題。

  座談會上,沈陽農業大學吳東立表示,針對高校師資的衍生品知識培養應有針對性、分層開展,並使之成為常態化的工作。衍生品教學的學科教材應標準化,推出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教材。

  山西財經大學王曉婷表示,案例教學是衍生品教育非常好的教學方法,但現在高校使用的教材還是上世紀90年代的案例,已經嚴重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和市場的進步,“高校迫切需要對期貨等衍生品案例教學內容進行更新,以適應時代的發展需求,滿足高校學生的求知欲,提升學生對期貨等衍生品市場的認識”。杭州師範大學、湖南大學的教師代表也談到了案例教學在衍生品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與之不匹配的現有教學模式。

  “高校可以聯合期貨公司或行業協會,定期舉辦期貨知識進高校的相關活動,以提升高校師生對期貨等衍生品市場的認識。”重慶工商大學曾勝建議。

  另有不少高校教師代表建議交易所牽頭開展區域性產業企業調研活動和課題研究,發揮交易所與高校的優勢,切實服務地區經濟轉型和實體經濟發展。

  據介紹,在大商所的支持下,目前有部分高校和期貨公司在推動衍生品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係以及相關人才培養上走在了前麵。吉林大學金融係副主任王皓介紹,2016年,吉林大學與國投安信期貨合作定期在學校舉辦期貨知識講座,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今年在大商所支持下,吉林大學進一步把期貨知識課程納入學分管理體係,提升學生對期貨市場的認識和理解。福建師範大學教授黎元生介紹,福建師範大學已經和中大期貨開展教學試點,把期貨課程知識作為學生選修課並計入學分,共同設計本科教程並設立獎學金,取得了一定成效。

  針對當前高校衍生品教育麵臨的問題,上述大商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大商所將從四個方麵持續推動高校衍生品教育的開展:第一,建立交流平台,擴大培訓範圍。持續推動期貨行業和高校之間的交流,定期舉辦高校教師期貨知識培訓。第二,編輯相關教材,征集教學案例。聯合期貨業協會、會員單位和高校,編輯高校期貨知識教材,納入期貨市場最新的發展形勢和案例。第三,充分發揮產業培育基地等平台的作用,搭建橋梁,促進高校與產業企業的對接與合作。第四,與高校聯合加強期貨市場前沿課題研究,共同推動期貨知識走進課堂。

(責任編輯:DF306)

最後更新:2017-11-28 08:50:07

  上一篇:go MKS:黃金在50和100日均線有所支撐
  下一篇:go 美聯儲貨幣政策不明 白銀市場能否激起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