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442 返回首頁    go 期貨


大商所:打好服務實體的創新“組合拳”

  在11月15日於廣州召開的第十二屆國際油脂油料大會上,大商所相關負責人表示,服務實體經濟是期貨市場的根本宗旨,大商所持續探索創新服務產業模式,近年來推出了“保險+期貨”、場外期權、基差交易等服務實體經濟的“組合拳”,取得積極的市場效果。

  2014年以來,大商所累計開展了30個場外期權試點項目,在2017年的試點中,不僅產品設計和策略組合更加豐富,商業銀行、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也積極參與進來,為產業提供了更加豐富多樣的服務,場外期權試點取得了積極效果。企業對利用期權工具進行風險管理也越來越認可,一些企業開始持續開展場外期權業務,甚至從期權的買方發展成期權的賣方。

  在服務“三農”的過程中,大商所不斷探索創新,成效顯著。2015年,大商所將場外期權與保險結合,成功探索出“保險+期貨”模式。在該模式中,農戶或合作社向保險公司購買價格保險,將風險轉移給保險公司,保險公司向期貨公司風險管理公司購買場外期權進行再保險,通過這兩次轉化,使農戶間接利用期貨市場實現風險管理,期貨走進農民千家萬戶成為可能。

  在“保險+期貨”推進過程中,“期貨”有兩個重要作用。一是利用期貨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以期貨價格作為保險產品目標價格和理賠價格的確定依據;二是利用期貨市場的套期保值功能,抵禦農作物價格下跌風險。

  期貨日報記者了解到,“保險+期貨”模式已經取得初步成效。保費逐年降低,2016年項目試點的保費平均122元,今年的試點保費在70元左右,進一步降低了農民參與的費用支出水平。而且,通過“保險+期貨”模式,利用衍生品分散價格下跌風險,不影響價格的市場形成機製,如果采用對保險費用進行補貼的方式,財政補貼總額可事先確定,資金運作公開透明。同時,“保險+期貨”這種方式運作流程相對較短,資金完全在金融係統內運轉,非常透明,易於審核、監督和評估效果。

  此外,為進一步推廣基差貿易模式,大商所還將推出基差交易試點。據該負責人介紹,基差貿易較傳統的一口價模式有很多優勢。采用基差貿易,企業可以較早明確供求,提前安排生產計劃,節約成本,並且交易價格公開透明。今年大商所將在焦煤、焦炭品種上開展基差交易試點,推動國內鋼鐵和煤礦企業積極利用期貨市場定價。對於服務“三農”來說,通過基差貿易合同的方式銷售糧食,農民可以較早確定收購糧食的貿易商,無需擔心收割後“賣糧難”的問題,同時農民可以在交貨前很長時間內自主選擇有利的銷售價格,保障收益。通過這種方式,農民將真正實現利用期貨市場“先賣後種” “先賣後收”。

(責任編輯:DF306)

最後更新:2017-11-16 08:49:58

  上一篇:go 大商所與3家證監局簽署監管協作備忘錄
  下一篇:go 企業風險管理需求旺盛 大商所建立多層次避險體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