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
期貨
研究與交易“兩手都要硬”—專訪銀河期貨期權分析師楊振坤
期貨研究如何產生價值,是期貨公司在發展中麵臨的共同難題。許多期貨公司選擇投研一體的發展道路,這就要求研究人員不僅要精通期權理論,而且要走進市場,讓策略與市場變化結合在一起,讓策略真正落地,然後再推送給客戶。
麵容甜美、青春洋溢、幹練從容是記者初見楊振坤的第一印象。令人意外的是,這位化著淡淡的、精致的妝容,眉宇間滿溢颯爽英姿的90後年輕女孩不僅獲評鄭商所2017年度期權高級分析師,還擔任著銀河期貨“權銀河”投資經理的要職。
“成為‘權銀河’團隊的期權策略研究員或許是命中注定的緣分。”楊振坤告訴期貨日報記者,2014年正值國內期權發展的起步階段,銀河期貨也正在組建期權投研團隊,懷著對衍生品研究的滿腔熱情,她加入“權銀河”,立誌要在五年內從一名期權研究員成長為一名成熟的期權交易員。
“優秀的期權交易員首先要是頂尖的期權研究者。換句話說,期權交易員應該確信自己已經掌握了關於各種策略的基本麵和技術分析技能,並在此基礎上培養交易理念和交易技巧。”楊振坤表示,三年來圍繞期權研究,她撰寫了多份高質量的投資報告,如股指期貨期權量化日報、上證50ETF期權量化日報,同時參與設計了期權定價、保證金計算、期權行情監控等交易輔助工具。
與我國場內期權市場共同成長
“2014年年底到2015年年初是我工作以來最繁忙的日子。那時,一直籌備中的股指期權並未如期上市,卻突然宣布了上證50ETF期權上市,真的令人措手不及。”據楊振坤回憶,突如其來的變化讓整個“權銀河”團隊在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內連續高速運轉,從準備材料到軟件設施、人員配置、研究報告、交易輔助表格等各個方麵,團隊成員上下齊心、通力合作,順利完成了迎接上證50ETF期權上市的所有工作。
“這期間我們還經曆了團隊由北京到上海的搬遷。印象最深刻的是,上海的冬天沒有暖氣,每次通宵趕工時手指都會凍僵,好幾次醒來都會發現自己抱著電腦坐了一夜,但是這一切的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一年的等待終於迎來了我國第一個場內期權的上市,作為見證這一偉大時刻的先行者,既榮幸又自豪。”楊振坤說。
機遇偏愛有準備的人。2015年,我國首個場內期權產品上證50ETF期權正式上市,不久後,楊振坤便以助理交易員的身份參與到期權實盤交易中。“作為我國場內期權交易員,2015年的股市行情令人終身難忘。短短三個月內,上證50ETF期權從3.390跌至1.829,跌幅高達46%,急跌行情在期權市場掀起了一場疾風驟雨。”據楊振坤回憶,在20150615—20150629標的第一波下跌結束後,主力合約的隱含波動率(IV)由40%左右一路攀升至75%,又在隨後的一個月內迅速回落至20%左右,緊接著20150818標的再創新低,連續5個交易日的大跌將主力合約的隱含波動率直接抬升至了100%。
“這樣的極端波動可遇而不可求,最重要的就是堅定信心,然後依靠自己的專業素養做出理性的交易決策。曆史波動率(HV)是評估隱含波動率水平的重要指標,股市大跌初期,行情波動大,下跌風險大增,隱含波動率一度低於20日HV、60日HV,我們團隊采取大量買入正Gamma與正Vega的交易策略。然而,隨著行情繼續大跌,隱含波動率大幅上升遠高於20日HV、60日HV。此時我們判斷市場過於恐慌,將前期買入部位平倉止盈,並在此基礎上加賣主力合約,同時嚴控方向型風險,縮窄Delta調整區間,順利守住了前期盈利,獲得了可觀的收益。”楊振坤坦言,當時並沒有想到隱含波動率在接下來的兩年內會迅速回落,低位振蕩,此後再沒有出現過那麼好的交易機會。
機構投資者不斷湧入期權市場
對大部分投資者來說,提到期權首先會把它當做一個風險對衝工具,能夠保護原有頭寸,降低風險暴露。在楊振坤看來,期權策略組合越來越受到機構投資者的青睞。一方麵,期權比現貨、期貨多了一個波動率的維度,即使在現貨、期貨長期盤整時,投資者也能夠通過波動率交易獲取收益。另一方麵,期權的合約設置更加靈活,投資者能夠將對後市的任何看法,包括漲跌幅、漲跌速度等,用期權組合策略完美表達,因而投資團隊的研究實力能夠最大化地體現在獲利上。不僅如此,正因為合約眾多,從而產生了大量跨期、跨行權價間的無風險套利機會,既能增強總體收益能力,又可以稀釋總頭寸風險。
“從近兩年的投資收益來看,期權綜合交易具有風險低、回撤小、資金利用率高、獲利穩定的特點。對機構投資者來說,在具有一定期權研究能力的前提下,配置一定資金在期權上是非常好的選擇。”楊振坤認為,波動率交易是專業期權投資者的主要獲利來源,期權對方向型策略也具有很好的替代性。另外,期權合約眾多,因而套利機會時有出現,投資者可以配合期貨、現貨進行統計價差套利,這些風險低、收益穩定的策略可以大量消化閑置資金,來增強投資的組合收益。
“對產業客戶來說,期權是性價比很高的風險對衝工具,不僅資金占用量低,而且可以根據企業實際的對衝需求對行權價、到期日靈活選用。需要指出的是,企業常用的期權策略都是配合本身持有的現貨標的來實現的,最長用的有備兌策略、保險策略、領口策略等。”楊振坤分析說。
由於軟硬件設備、資金都較為有限,楊振坤認為,波動率策略、賣方策略、套利策略,對個人投資者都不太適合。她建議,個人投資者主攻買方策略,利用期權買方虧損有限而收益無限的特點,把握投機時機獲利。
多元化是期貨投研發展的主流
期貨研究如何產生價值,是期貨公司在發展中麵臨的共同難題。“許多期貨公司選擇投研一體的發展道路,這就要求研究人員不僅要精通期權理論,而且要走進市場,讓策略與市場變化結合在一起,讓策略真正落地,然後再推送給客戶。”楊振坤說。
“權銀河”團隊經過三年多的摸索,逐漸形成了經紀業務、投研一體交易、做市商、場外期權等方麵“多元化、投研一體”的運作模式。“這種模式要求團隊在日常研究工作中,貼近產業,聯係行業、企業,將期貨市場與現貨市場有機結合起來,針對不同類型的投資者提供對應的、精細化服務,力求讓投資策略幫助客戶獲得盈利。”楊振坤認為,分析師並不是後台人員,而是真正站在最前線的“戰士”,隻有經曆過實盤虧損才能懂得風險控製的重要性,隻有經曆過盈利才能懂得如何進行資金配置。
2017年,豆粕、白糖期貨期權上市後,楊振坤正式作為投資經理獨立管理銀河期貨的期權資管產品。她認為,投研一體、多元化發展將是期貨投研發展的主流,未來,期權將會更多地被運用到資管業務和場外業務上。鄭商所高級分析師評選為期權分析師和投資者提供了一個雙向了解的橋梁,不僅可以吸引期權人才,豐富期權研究框架,而且有利於投資者更多地了解期權知識。
(責任編輯:DF306)
最後更新:2018-01-04 08:1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