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8
期貨
高校教師走進大商所學期貨
促進衍生品教育理論與實踐結合
11月22日,大商所期貨學院高校教師衍生品研修班在大連開班,來自全國32所高校的60名教師在這裏集中研修學習國內期貨市場新發展、新業務。
大商所副總經理許強出席開班儀式並致辭。中期協非會員理事李強等來自中期協、研究機構、期貨公司的4位專家將圍繞期貨市場的基本情況與功能發揮、創新業務、期貨公司服務實體經濟模式等課題進行為期3天的培訓,同期還將組織開展交割庫調研及高校期貨人才培養座談會。
本次高校教師衍生品研修班重點對高校相關專業方向的老師進行衍生品知識與實踐內容的培訓,旨在進一步促進高校老師對國內外期貨市場新發展、新形勢以及期貨市場創新業務模式的了解,促進教師隊伍知識結構更新、完善,促進高校衍生品教育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並進一步保證高校期貨人才培育項目質量,同時積極推動期貨等衍生品行業產學研結合、理論與實務結合,拓展交易所與高校合作領域。
許強在致辭中表示,從國際、國內、金融業和期貨市場自身發展情況來看,當前,我國期貨市場正處於最好的發展時期。我國已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人民幣國際化及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的步伐日益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化,實體企業利用期貨市場管理風險的需求與日俱增;隨著金融改革的深入推進,期貨市場與證券市場、基金市場、銀行市場、保險市場之間的聯係更為緊密、合作更為深入。但人才供給不足已經成為期貨市場發展的瓶頸,嚴重製約了交易所、期貨公司、銀行、券商、基金公司等金融機構的產品創新和市場服務,嚴重製約了企業利用期貨市場進行風險管理。
人才是期貨市場發展創新的基石,大商所十分重視期貨人才培育工作。2005年以來,大商所通過開展“千村萬戶”“千廠萬企”等市場服務工程,創立“期貨學院”“期貨十大投研團隊”評選、EDP培訓等服務品牌,開展針對產業人員、行業從業人員、企業高級管理人員的各類人才培育工作。
今年大商所根據市場需求,以產業培育基地為平台,深度培育期現結合人才。近十年來,這一係列工作累計培育期貨從業人員3萬人次,培育產業企業和機構高管千餘人次,培育產業企業、機構人員達40萬人次,為期貨行業創新發展及市場服務打下了堅實的人才基礎。
針對當前我國高校期貨知識的教育不夠係統、內容不夠豐富、實踐教學不足等問題,去年下半年以來,大商所著眼行業發展大局和人才“供給側”,啟動高校期貨人才培育支持項目,前置期貨教育,將人才培育拓展至高校環節,聯合會員單位、地方期貨業協會、高校共同推動期貨課程走進高校課堂,通過相對全麵係統、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期貨教育,推動解決行業人才瓶頸問題,向未來輸送了解、熟悉期貨市場,具有現代市場風險管理意識的人才,壯大行業發展支持力量,營造市場良好生態環境。
據期貨日報記者了解,截至目前,大商所已和8個地方期貨業協會、25個期貨公司一起,與包括浙江大學、同濟大學、中央財經大學等在內的33所高校合作完成了37個期貨知識培育方案,其中學分教育占全部項目的83%。目前,已開班29個,培育大學生約1800人。
(責任編輯:DF306)
最後更新:2017-11-26 21:0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