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9
期貨
路易達孚:百年老店的風險管理寶典
路易達孚是一家跨國集團,是全球大宗商品貿易及農產品加工的領先者之一,1973年與我國首次開展棉花貿易,2005年成為首家在我國進行農產品貿易的外貿公司。路易達孚在我國的業務領域包括咖啡、棉花、奶製品、飼料、化肥與農業用品、貨運、穀物、果汁、金屬、油料種子、大米和糖。該集團能夠延續百年,發展至今,主要得益於成熟的風險管理流程。通過這一流程,路易達孚能夠管理從田地到最終客戶這一複雜供應鏈中蘊含的風險,包括物流風險、運營風險、國家風險、財務風險以及商品價格風險。在原糖與白糖經營方麵,利用期貨期權等衍生品工具管理商品價格風險是其中重要的一環。
期貨日報記者在采訪時了解到,路易達孚糖部在泰國、印度、中國、澳大利亞、巴西、美國及歐洲等地從事著原糖和白糖貿易。憑借在目標市場的廣闊網絡,其向非生產國和供應不足的國家提供白糖。在此過程中,原料價格、成品價格及國際糖價的變化都會給企業經營帶來風險。
路易達孚(中國)貿易有限責任公司首席執行官周學軍表示, 2011年以來,白糖市場波動性加大,每年幾乎都有20%的波動,而公司為滿足下遊客戶集中采購要求,通常保有一定的庫存,這就需要利用期貨期權規避庫存貨值大幅下降的風險。舉例來說,在進口貿易方麵,國際糖價上漲或者內外價差收縮,都會令企業利潤下滑,甚至出現虧損,這時同樣需要期貨工具,以此鎖定進口利潤。
“路易達孚是‘四大糧商’中最早參與金融業的企業, 130多年的金融業務經驗為公司穀物貿易的順利開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勢。路易達孚設有專門收集市場信息的研究機構,對全球商品市場走勢和供求關係進行全方位分析和預測。路易達孚(福建)精煉糖有限公司沿承路易達孚一套全麵的風險管理體係,在整合全球化的生產信息和市場信息的基礎上,總結出了一套以金融技術為基礎的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控製的方法,內部專設的風險管理部門與期貨部門和交易部門一起進行風險管理,不僅防範公司經營風險,而且為客戶提供谘詢服務。”周學軍介紹說。
路易達孚正是憑借其卓越的風險管理能力才始終保持公司糖業的平穩發展,並以此向前邁進一步,將路易達孚(福建)精煉糖有限公司發展起來。
據期貨日報記者了解,路易達孚(福建)精煉糖有限公司2011年成立,2014年投產,是一家集原糖精煉、熱電聯產、原糖貿易和保稅倉儲、白糖貿易和倉儲等職能於一體的企業。2016年8月,南鼎山牌一級白砂糖、優級白砂糖、精製白砂糖均獲國家糖業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產品質量優秀獎。
路易達孚(中國)貿易有限責任公司糖部總經理洪培倫介紹說,路易達孚(福建)精煉糖有限公司多年來一直堅持發展主業,主要在廣西、雲南甚至內蒙古采購原料,壓榨後進行銷售,終端包含國際知名的一些大公司。
同時,路易達孚(福建)精煉糖有限公司將創新合作作為公司的主攻方向。
物流上,從小包裝轉變為大包裝,再通過散裝類運輸,目前多是50公斤一袋。另外,在福建建立保稅倉庫。路易達孚(福建)精煉糖有限公司是第一家做此業務的公司。
除了物流上的創新,在產品上更是精益求精。建在福建的精煉廠,主要在食品安全的基礎上進行精製糖的生產。
現在,國內市場的精製糖以進口為主,路易達孚希望取代韓國糖在國內的份額。進口糖除了原糖,還有幾十萬噸高品質的精糖,也主要來自韓國。目前,韓國精糖比國產一級糖每噸高出400元,10年均價高出中國精煉糖1000元。雖然國內精煉糖的產能已經供過於求,但能達到精糖等級的糖,仍然不足。“路易達孚(福建)精煉糖有限公司將利用路易達孚160多年的製糖經驗和技術填補中國市場不斷增長的精糖需求,目前已經達產的部分,50%—60%是精煉糖,剩下的40%是一級糖。精煉糖的產量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洪培倫說。
創新的同時,路易達孚(福建)精煉糖有限公司也憑借自身完善的期貨交易機製和雄厚的資金實力參與國際大宗商品市場的期貨交易。目前,國際市場通行點價交易,即大宗商品交易價格為期貨價格加合理的升貼水。在現貨市場的配合下,路易達孚(福建)精煉糖有限公司通過在多個期貨市場跨市操作,實現了期貨和現貨兩個市場的雙重收益。
公司要發展,風險會常伴左右。周學軍將風險概括為三方麵。第一,外部因素,比如是否有完善的交割機製,是否可以確保期現回歸,這些需要鄭商所、相關行業和企業共同努力。第二,企業是否有合理的資金規劃。交易時要選擇合適的時間點換月移倉,這時需要資金的配合。第三,也是最關鍵的,需要克服人性的弱點,貪婪和恐懼會使企業麵臨巨大的風險,所以要保持自律,劃分清楚套保和投機。
據了解,路易達孚(福建)精煉糖有限公司將“在生產環節保價格,在加工環節保基差”作為經營的核心理念。為了將全麵風險管理思想貫徹於所有業務活動中,公司建立了風險約束機製,以避免業務部門盲目追求利潤導致重大經濟損失。另外,設立清晰的風險問責製度,以公司資本金為基礎,明確定義公司整體風險的上限,再將風險分攤到各個業務部門,並要求部門在各自規定的風險範圍內開展業務。同時,各業務部門還設有專門的崗位,負責對該部門業務風險的檢測、記錄和報告。公司成立了獨立的風險管理委員會和風險管理部門,每日審查和監控各類風險,確保風險在可控範圍之內。一旦風險溢出,相關的業務部門就要配合風險管理部門,調整交易倉位。
(責任編輯:DF306)
最後更新:2017-12-19 19:5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