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116 返回首頁    go 美團網


美團也玩共享充電 行業競爭加劇將倒逼企業創新?

在共享經濟領域中,共享充電是一個被眾多資本看好的細分市場,聚美優品、騰訊、阿裏都已陸續進入該領域,而一直以來向人們提供美食、電影、娛樂等服務的美團點評,也早已瞄準了這塊蛋糕,如今美團點評正式確認共享充電業務正在進行之中。

美團要進軍共享充電領域並不是今天才聽到的,早在今年5月就已經傳出此類消息,如今網絡上一張“美團充電寶”圖片被各大網站轉載,這說明美團已經開始了共享充電業務,有業內人士透露,目前美團僅在青島和石家莊等地展開測試,具體的發展計劃尚不清楚。

在許多人看來,作為一個知名的互聯網公司,美團要比聚美優品、騰訊等更有做共享充電的欲望,因為美團早已將外賣、餐飲、娛樂、購票等消費內容聯係在一起,擁有6億用戶和450萬家商戶,日訂單量超過1800萬單,包含餐飲、外賣、酒店旅遊、麗人、休閑娛樂、親子等10多個業務條線,覆蓋2800多個城區縣,對於需要豐富場景支持的共享充電業務來說,美團無疑是一塊肥沃的土地。

有業內人士認為,美團做共享充電可以更好地發揮第三方平台的作用,讓共享充電與線下的各個店家展開深入合作,有利於在口碑的積累和推廣等方麵大幅提升效率,對於美團來說,進軍共享充電也並沒有太高的門檻。

共享充電與共享單車一樣,同樣需要大規模的融資才能玩轉,至於盈利前景幾何,來電科技創始人袁炳鬆曾指出,來電科技的充電寶每台每天被借出0.7至0.8次,單日收益平均2元,一台充電寶成本在90元左右,循環使用次數約為800次,在不考慮充電寶櫃台成本、場地費用外,一台充電寶平均45天就能回收成本。Hi電創始人劉文源也曾透露,桌麵式充電寶成本大多在100元以內,在理想情況下,一個月即可回本。既然如此,那麼如果換成合作商更廣泛美團點評,那麼我想盈利能力應該會更強。

當然了,共享充電業務的盈利也不可能光靠租賃費用和押金再投資來實現,一旦共享充電設備的投放達到一定規模,那麼讓其成為廣告入口那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這也是未來共享充電領域最主要的盈利方向。

與共享單車一樣,共享充電也被人看成是最容易獲得融資的行業,不管是充電寶還是充電櫃,隻要是涉及了共享充電就可以快速吸引到投資方。該行業此前曾有過在短短40天內總融資額接近12億元的紀錄,另有數據顯示,2011年至2014年,我國移動電源市場規模分別為34億元、58億元、105億元、165億元,2016年移動電源行業規模達到約320億元,全球充電寶規模也已突破千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約25.9%。對於任何一家互聯網企業來說,進入共享充電行業就意味著有機會獲得更多的融資,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能力也會有所提升,在這樣的背景下,共享充電是不是偽需求就無關緊要了,拿到更多的融資才是重中之重。

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入局共享充電領域,未來市麵上出現的共享充電寶、充電機櫃品牌和數量會越來越多,用戶的選擇自然也就越多,相應的,單一共享充電企業獲得的收入會被攤薄,很快就會有一些企業被市場淘汰,留下來的要麼是資金非常雄厚,要麼就是生態鏈較為完整,如美團這類的企業,所以說現在是共享充電行業的收割時期並沒有錯,但是被收割的對象應該很難輪到美團。

其實對於美團入局共享充電領域,大家是有所期待的,期待的是它能否給我們帶來打破常規的共享充電體驗。最近一段時間有不少媒體報道,租用充電寶會麵臨被不法分子改造加裝病毒的風險,網上已經有移動充電寶被改裝成dao qu 用戶手機信息的工具,而一體式充電也同樣存在這樣的問題。眾所周知目前的共享充電就兩種模式,一個是比較常見的線機一體式,即固定場所充電;另一個是租用充電寶的形式。但不管哪一種模式都有比較明顯的弊端,如果美團要想從當前競爭已經十分激烈的共享充電領域中快速上位,那麼除了大手筆投資和布局之外,還需要在服務和運營模式上多加創新,以差異化和人性化的體驗來快速提升用戶的忠誠度。此外,美團的入局也會迫使其他共享充電企業加大創新力度,在安全性方麵狠下功夫,從這個角度來說未嚐不是一件好事。

最後更新:2017-08-20 00:42:43

  上一篇:go 美團也入局共享充電寶,共享充電領域又添新玩家
  下一篇:go 美團正式入局共享充電寶,行業競爭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