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979 返回首頁    go 美團網


美團王興:做CEO,這3本書讓我受益匪淺!

版權聲明:本文來源捕手誌(ibushouzhi),不代表管理智慧立場。如果您認為標注與事實不符,請告知我們。

商務合作:合作請加李老師微信tracylty

精彩推薦:在公眾號菜單回複關鍵詞“案例、課程、曆史、職場、演講、經典、書單”,即可獲得相應文章和推薦。

本文來源:捕手誌是一家專注優秀投資人的新媒體,授權請聯係出處。

文 |王興 整理|潘宇波

輯 |王倩

導讀:美團CEO王興本人非常喜歡看書,他說讀書最有利於建立全局觀念,這也是他能帶領美團快速發展的原因之一。本文是他在公開場合提到的喜歡的三本書,以及對這三本書的理解。讀完這篇文章不能讓你成為王興,但或許會對你構建自己的全局觀有幫助。

依然盡可能地多看書,商業管理有一些,小說有一些,讀的最多的還是曆史相關的書。看書對我而言是心靈層麵的成長,不管我是CEO還是我幹別的事情了,有一些東西不會改變——我還是對事物充滿好奇,有些事情對我來講,它的樂趣在於了解它本身。

我有一個朋友,他提了一個概念,我覺得挺好的,叫人類文明體驗計劃:

假設某一天你要代表地球向外星文明介紹地球,你是否理解地球上幾十億年下來的自然構成,以及整個人類曆史演變當中的精華?你是否聽過最好的音樂、看過最好的文學作品、欣賞過最好的藝術品,以及看過能代表人類文明尖端的城市?現實來看,雖然你不會有機會代表地球向外星人介紹我們,但這卻不失為是一個認識自己與世界的一個角度。

過去我看了大量的書,這對我經營企業有很大的幫助。我曾讀過一本美國退役的特種兵指揮官寫的書,書名《The Mission, The Men and Me》。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要麵臨很多選擇,到底該如何選擇?書裏提到一個原則,我覺得很有指導意義。

作者講了一個3M原則,第一個M是Mission,任務、使命;第二個M是Men,就是人。第三個就是Me,我自己,他認為按這個順序,當麵臨一些相對困難的選擇時。你可以這樣來思考:

首先思考Mission,也就是你的使命是什麼?有時候達到目的可能要有人犧牲,但這是你必須接受的現實,要把使命放在最前麵;

其次就是Men,這幫兄弟跟著你出生入死,你要為他們的利益考慮;

最後才是Me,也就是自己。

這個3M原則我覺得也適用於指導經營公司。

我還讀過一本書叫《資源革命》,這本書讓我從另一個角度思考過去幾年做美團以及互聯網的很多事情。

舉一個電影院的例子,電影在過去幾年發展很快。2013年年底全國共有4600家電影院,2014年年底這個數字就達到了5600家,增加了22%,這是資源供給。從資源需求來看,2013年全國票房218億,2014年底票房296億,增加了36%。

這組數據變化的背後是什麼?資源的使用效率提升了。之前的資源使用率非常低,存在巨大的資源浪費。建一個電影院需要很大的空間,資源投進去消耗也很多。所以如果我們能想各種方法,不管用互聯網方法還是非互聯網方法,不管是美團來幹還是別人來幹,隻要能提升資源的使用率,都算是創造了商業價值。

我再以汽車舉例。北京的霧霾問題非常嚴重,PM2.5令人討厭,而且一部分原因來自汽車尾氣的排放。有些人認為如果能夠讓一部分汽車減少汙染排放或者把內燃汽車變成電動車就可以解決很多問題,這當然是一種方法。但如果我們從一個更宏觀的層麵來看,整個汽車行業最大的變革機會可能就是提高對汽車資源的使用率。

中國沒有數據,但是美國有數據,一輛車生產出來後95%的時間被放在車庫,隻有5%的時間在行駛。這5%的時間裏再細分,隻有2.5%的時間是在以正常速度行駛的,另外2.5%的時間車主要麼是在找停車位,要麼就還堵在路上。

這裏有巨大的提升機會。如果人工智能有很大的進展,就不需要花費時間找停車位了,汽車可以少開一段時間,可以少排放一些汙染。

另外,如果路上沒有交通堵塞,我們可以再減少開車的時間。這裏的變革技術不是汽車本身,與輪胎、方向盤、發動機完全沒有關係,它需要的是更高層麵的組織形式。

如果所有的車都聯網了,如果位置信息都在中央係統能看到,大家可以調度每個紅綠燈、十字路口的車流和車的速度,這樣就不會堵塞了。堵塞是因為每個人在獨立做決策,如果你把決策匯集到係統,能夠很好的調度整個車群,那麼交通堵塞就會少很多。

一輛車還有95%的停放時間,多麼可怕,如果這時候這些汽車可以被使用起來,將創造非常大的價值。所以現在共享經濟很火,從所有權和使用權分離的層麵能夠改變車的使用模式,減少對資源的消耗。

很多人都喜歡科技,尤其是極客,但是一件事情最大的價值可能並不見得是在最底層的技術上產生的,因為一個時代的進步它需要科技的變革,但同時也需要新的商業模式與組織模式。就像要控製排放,我們可以想如何協同減少堵塞,如何用商業模式減少需要車的數量,讓大家達到同樣的目的隻需要更少的資源。

我再舉一個例子,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並不是說你做的事情不底層就不好了。

我們都知道科學分很多門類,有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社會學、經濟學、心理學等等,如果你從最底層想的話都可以回到物理學上麵,就那麼一些基本的物理原理。如果有足夠大的計算機模型是不是就不需要化學了?因為你能準確計算出原子與電子的運動,而化學是基於物理的,你隻要知道底層的物理原理,再加上有足夠大的計算能力就能夠把化學反應計算出來。

如果你能把物理弄明白了,能把生化弄明白了,還有足夠大的計算機,有無窮的計算能力,你確實能夠把每一個動物體最高的行為做出來。當你知道一個生物體的心理和生理之後,我們還需要社會學嗎?需要經濟學嗎?從某種角度來說不需要。

但事實上人類社會並不是這麼組織的,所以我們需要不同層麵的東西,我們需要有人研究物理,需要有人研究化學、生物學、心理學、社會學、經濟學各個方麵的東西,而且這些科學所遇到的挑戰和創造的價值不見得比解決最底層的問題更小。

今天我們在互聯網上碰到類似的問題或機會,我始終相信互聯網會改變一切,但是這個改變是根本、是徹底的,但不一定是最底層的。例如互聯網對農業的改變,互聯網對餐飲的改變,它並不是改變你種的稻子,改變菜的好壞。

這個世界可以分成原子和信息兩個部分,原子是物質單位,比特是信息單位,互聯網可以有兩種表現:一種是用移動比特代替移動原子;一種是用移動比特輔助移動原子。

如果信息本身就是目的,看一個視頻或讀一本電子書,需要的不是那些介質,你需要的是信息。以前印書需要伐木、造紙、印刷等工序,最後才能成書。

而亞馬遜、當當通過在網上賣書,它們是用移動比特輔助移動原子,你不用跑到書店去買書了,可以直接在網上下單然後等書寄到家。進展到後麵,你根本不需要書了,你有kindle以後可以把書傳過來,移動比特代替了移動原子。

這些年美團所從事的不是移動比特代替移動原子,我們做的是移動比特輔助移動原子的事情。因為不管互聯網如何發達、網速如何快、手機 CPU如何高、屏幕如何好,它都不能代替你咀嚼一塊牛肉或者按摩時候舒服的感覺。

但是這裏有用移動比特輔助移動原子的機會,就像美團做的事情。例如電影院已經建好了,資源已經消耗了,我們怎麼樣讓大家能省錢省心買到更便宜的票。

在餐飲方麵更是如此,因為你最終還是需要吃飯,這裏麵的物質無法被取代。但是我們可以用移動比特輔助移動原子,幫助大家找到更好的餐館,知道點什麼菜更好,得到更好的折扣或者更好的服務。

我們還可以想改變移動原子的方向,你自己開車去一個較遠的地方吃東西,不如用外賣的方式,用一個更係統組織的方式把食物送到你麵前。換一個組織模式效率更高,對資源消耗率更少,這樣總體資源使用率更高。

《禮記》第四十二篇《大學》當中,有一句話我反複咀嚼,越想越覺得有意思。這句話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從某個角度來講,孔夫子就是2500年前的創業者,他從魯國起家,有自己一套想法,然後有一套商業計劃書,但他需要獲得支持,在本地沒有得到支持他就到處遊曆,去獲取資源,希望能夠把他的想法變成現實去改變社會,這是孔子一生的故事。

如今我們反過來思考。先看「平天下」,你要徹底占領這個市場,而「天下」就是目標市場,怎麼定義你要幹、能幹的事非常重要。你要選擇正確的目標市場,而且要有足夠的規模,有足夠的價值。創業歸根到底是要解決問題的,如果你解決的問題不夠大,那創造的價值就不夠大。

而做一個公司最後都是需要「平天下」的,「平」的意思就是,你不光要進去做,最後還要徹底地占領、壟斷它。因為隻有迅速結束競爭並壟斷這個市場,才能創造最大的價值。

那你怎麼去「平天下」呢?

你不可能自己去幹每件事情,要有人寫代碼、做設計、談客戶,你需要「治國」,這裏的「國」就是你的整個企業。你可以看到,在BAT的發展過程中,他們都非常注重去構建自己的生態係統。

一個公司一開始隻有單一的業務,按職能部門分,後來業務多了,就要按事業部門分,再後麵就要按事業群分,或者外麵他們有投資公司,有生態鏈的各種合作夥伴,這才合成一個「國」要「平天下」。治國就是要設計好、治理好整個企業以及相關的生態體係。

具體要怎麼「治國」呢?再來看「齊家」。對於你而言,因為不管公司規模多大,CEO能直接管的人都是有限的,也就是七個左右,直接下屬就像你的家人一樣。個人精力是有限的,他們的質量、投入度、成效對你治國平天下的計劃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那「齊家」怎麼理解?有幾個意思:

1)你要配齊這個團隊,因為創業公司要做成一件事,需要不同的職能,很難有一個人各方麵都是天才。

2)英文版的《大學》把「齊家」翻譯成regulate ,意思是規律監管,聽起來有點奇怪,但很有道理。團隊十幾個人,雖然人數很少,但是大家的想法不會是完全一致的。你要使大家的想法盡可能一致,也就是心要齊。其實每個人的能量越大,最後的合力反而越不大。隻有當大家用力的方向一致,才能把事情往前推。

3)不管團隊裏的每個人在能力、態度上有什麼區別,你對待他們的標準都應該是一致的。這樣你才能把身邊的人帶好,讓他們很相信你,而且願意投入,他們一層層地往下影響。這是「齊家」的意思。

那麼你怎麼樣才能夠「齊家」呢?這就需要「修身」。作為CEO ,你就是公司的支柱,也是公司的天花板。如果我們不能不斷地提升自己,那麼整個團隊是不可能有提升的,整個事情也不可能做大。

我覺得CEO要做很多的事情,但是其中有一項非常要的就是修身。要吾日三省吾身,不停地反省,不停地學習,不停地想辦法提升。

我們要繼續展開「修身」會有很多層麵,在心力上要提升,在腦力上要提升,在體力上要提升。畢竟創業是一場長跑,想要把一個事情做好,需要又勐又持之以恒。

從一切地方學習,從書本和身邊的人學習,從比我們年長和年幼的人那裏學習,從我們過去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裏學習,從別人的成功經驗或失敗教訓裏學習。所以我覺得需要修身後才能齊家,才能治國,最後才能平天下。

最後更新:2017-08-23 09:14:46

  上一篇:go 美團與餓了麼對抗,背後似乎是與阿裏對抗
  下一篇:go 美團外賣內部人士談對手並購:完全不受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