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597 返回首頁    go 美團網


美團與點評可以如何借鑒日本的新美大?

極牛的市場總監Daniel Chang在少年時期前往日本東京,因為家庭因素16歲開始工作並獨立生存。快速融入到當地人文的他,工作後就從未被認出是“非日本人”。因在日工作與生活時間長達16年之久,深入了解與體會日本在日常生活與商業文化。這個係列將從Daniel個人的角度來分享與日本與創業相關的人事物。

日本美食點評服務裏有眾人皆知四大天王:擁有7500萬用戶數的Tabelog、20年曆史的美食餐廳介紹Gurunabi、大受女性歡迎的優惠券服務Hot Pepper以及近三年來快速成長的實名製評價Retty。日本與中國的文化大有不同,但追求極致用戶體驗的日本互聯網企業所做出來的美食點評服務,一些在國內不常見的嚐試與成功案例,或許有國內的新美大可以借鑒的地方。

500日幣的美味午餐

對於居住在城市的日本人而言,一餐500日幣(約30人民幣)的午餐是相當劃算的。如果是一分錢一分貨的午餐,沒有什麼吸引力,但食記(Tabelog)推出的這個優惠活動吸引了許多日本人參與。(因為都是美味超值的精選午餐)

可想而知,這樣的美食的確可以吸引許多日本人,但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實際上,要享受這個 500日幣美食,必須要成為食記的付費會員。一個月500日幣即可享受這些美麗優惠,而且不限量,天天都可以去尋找各式各樣的美味午餐。但食記的“付費”會員服務還不隻這個,還有:

優質折價 (Premium Coupon)

付費會員可以享受比一般會員還要更優惠的折扣,也標榜著“絕對比其他點評服務還有優惠,至少5%!”的廣告詞。要享受20%~50%的特級優惠,每個月隻要支付300日幣(18人民幣左右),的確很值,所以對於吸引了不少用戶來付費。根據食記在2016年3月份的發布,“優質折價”+“500日幣美味午餐”的付費會員已超過150萬。這意味著,食記在B2C的商業模式上,從用戶取得的流水每一個月有150萬 x 18或30人民幣 =2700萬人民幣~4500萬人民幣。

名人點評

食記的 “名人點評” 並非名人代言,是實際由名人親自品嚐後的點評,所以來自演藝或娛樂圈的名人都不是第一線,但其他各式各樣領域的名人有不少是業界的知名人士包含作曲家,投資人,模特兒還有曾今為世界冠軍的拳擊手。透過這些KOL影響粉絲,增加互動,讓食記的用戶有不同的樂趣同時也吸引了更多非用戶來使用,提高活躍度。

實名點評

四大點評APP的月活率,最高為Retty、接下來的順序為食記、Hot Pepper與美食導航

餐飲業的“顏值”

相比服務終端消費者的食記與Retty,美食導航(Gurunavi)的核心服務對象則是餐飲業者。20年的經驗累計讓美食導航打通餐飲業的上下遊,從食物原物料、酒品的信息整合之外,也幫助餐廳對廣泛的消費大眾進行推廣。其中一個嚐試則是讓主廚成為餐廳的代表。透過主廚的背景、信念、喜好來傳遞餐廳的特點,讓一個沒有溫度的點評網站多了些故事。主廚的露臉與自我介紹也增加了消費者對餐廳的理解以及信任。根據美食導航的調查,主廚的“顏值”可以打動更多的消費者來光顧。

優惠、優越與優質

食記推出的30元美味午餐以及“優質折扣”之所以吸引消費者,最主要的點就是:

超值:真材實料的美食,隻需要半價,甚至於更低,且享受與其他客人同質的服務。

特權:與他人一摸一樣的美食,但隻有會員的“我半價,其他人沒有”的優越感。

限量:人對於越是不容易得到的東西越想得到,更何況是物超所值的美食。

所以有150萬人的消費者願意掏出18元或30元成為會員,享受上述的物質上的優惠與精神上的優越。因為會員優惠隻能在一部分的商家享受,這幫助消費者認知了之前沒有嚐試過的美味餐點、沒有聽過的酒類齊全的居酒屋,以及沒有享受過的優質服務餐廳。直接幫助餐飲業者從單純的“點評決定生死”的框架中跳脫出來,增加曝光,做出差異化。同時,這也讓食記與其他點評平台做出了差異。

現在的大眾點評,所有店家優惠都是通用的,每一位用戶都可以享受同樣的待遇,這幾年來的使用場景也是一成不變。不知道要吃什麼的時候打開點評看看,或是吃了之後查查有沒有什麼優惠。但大眾點評的優惠券的消費者心態建立於“撿便宜”,所以如果支付寶的優惠額度更大,那就用支付寶支付。如果百度外賣的優惠多,那就選擇百度外賣。實際上,許多商家也會主動告知消費者哪一個支付優惠更大,所以不但用戶沒有忠誠,商家也是如此。

我不知道國內的消費習慣是否適用於日本食記的會員策略,但“撿便宜”是全球通用的消費者心態,利用消費者心態做生意也是商業行為的通則。有如健身房的運作模式,平均招募會員的標準都是健身房可容納人數的2~3倍,因為企業清楚人是三分鍾熱度且懶惰的動物。當然,人們對於品嚐美食的動力遠大於健身,但在精細的策略規劃與足夠的信息分析下,應該還是有機會找出一個優惠、優越且優質的付費會員方案來造福用戶、商家與平台。

朝向製造業邁進的外賣

日本之所以沒有成功的外賣平台,可能是因為:

人力成本高(不夠便宜)

衛生要求高 (很多餐廳甚至不允許打包)

自行烹飪人口多(家再怎麼小,都有廚房)

外食便宜也方便(吉野家一碗牛肉飯也就13塊錢)

便利店與超市有大量的便當(好吃、不貴)

沒有外賣平台不代表沒有外賣的生意。許多餐館願意各別提供外賣服務(日文:出前),但頻率非常低,所以都是自己人來進行配送。不但可以保證品質,也不需要額外花費人力(一次外賣的運費從200~500元日幣不等)。

就在從前一陣子每日人物執筆的“送餐小哥”的文章刷屏了之後,這一張便簽出現在我點的麻辣燙容器上,很明顯地就是為了評價的一張紙。但即便如此,這便簽讓我感覺到了溫馨。因為商家為了不過是一碗20塊錢的麻辣燙,在忙碌的外賣業務中抽空手寫問候,打動了我的心。

這一張簡單的手寫便簽凸顯了在美團、餓了麼等平台上求生存的店家,在標準化的平台上沒有更好的方法可以做出差異化,不得不透過線下的努力來做出差異化,取得更多的好評以及降低差評的機率。這使得代表服務業的餐飲行業,因為外賣追求的速度、價格、品質而逐漸朝向標準化的“製造業”邁進。

的確外賣與外食領域大有不同,要求的用戶體驗也不一樣,但是否都可以參考美食導航(Gurunavi)在嚐試的“主廚顏值”,提高消費者對餐廳的正麵印象的同時,幫助餐飲業者做出差異化。加入些“人”的因素,讓一個點評工具多幾分溫度。

平台升級、體驗升級

長期看來,中國少子化將導致絕對消費者的減少,外食或外賣行業為了在人口紅利逐漸消失的時代中求生存,就必須提高產品與服務的質量。當人口減少1/4時,這些點評與外賣企業為了保持業績,必須推出對於消費者更有價值的服務提高平均消費單價,也因為勞動力減少將導致食材、商家、送餐、服務的成本上升,售價的上升是無法避免的趨勢。

中國經濟的發展方向不再是求有不求好、廉價低質的大量銷售,而是重視感受、由細致精品創造出來的口碑與品牌所帶來的體驗升級。因為在Park Hyatt Tokyo工作,留日時期也從事服務業多年的經驗,一直認為國內的服務品質有很大的進步空間。的確,這很大一部分的確與國民平均所得以及文化背景有很大的關係,但我們已經看到不少餐飲業者在服務與消費體驗上投入很大的功夫來吸引消費者。外食產業日後將有更多各式各樣的模式與風格來做出差異化。

日本的食記有30元的美食會員,美食導航有主廚的顏值經濟,中國的大眾點評與美團也可以有。日本秋葉原有女仆咖啡,中國北京也可以有個旗袍茶館或梁山伯客棧。日本有漫畫動漫等IP,中國也有4000年曆史累計的IP,隻要加上些現代的運用,例如韓劇常見的穿越時空+性別互換+失憶+恢複記憶+再度失憶等情節,沒有理由不受消費者青睞。

創意來自連接與結合。隻要給予足夠的發揮空間,擁有4000年曆史與13億人口的中國必定能夠作出令人驚豔的消費體驗。因此,掌握用戶入口的點評與外賣平台除了追求效率之外,如果能夠提高可以做出差異化的空間,中國餐飲業或許可以開啟互聯網時代獨有的創意與創造,並在消費體驗升級上有所貢獻。

關於極牛

極牛聚集了頂級互聯網公司的CTO、首席架構師等技術大牛,提供技術谘詢與外包服務。已服務300多家從天使輪到上市公司的企業,900+的項目,包括紅杉資本,真格基金,經緯中國,IDG資本等頂級投資機構,和快速崛起的創業公司如和創科技,VIPKID 、大姨嗎、助理來也、周末去哪等。

極牛為了解決軟件外包領域的兩大問題,花費了大量時間建立了一套內部架構來提高品質與降低成本,以便成就客戶的技術創新。

最後更新:2017-10-08 01:19:51

  上一篇:go 美團打車——滴滴的“情人劫”or “TMD聯盟”的終結者?
  下一篇:go 同是電車上討生活,美團餓了麼為何要街頭鬥毆?小牛電動有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