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
機器人
機器人也阻止不了人類懷舊
這和那電台現已在 喜馬拉雅FM 開播,每周一期,用聲音帶您進入不一樣的非遺和民藝世界。歡迎大家前往 喜馬拉雅 搜索訂閱 “這和那” ,比別人更早一點聽到這個有溫度的節目。
阿爾法狗進化了
阿爾法狗又來了。
AlphaGo,中文名阿爾法圍棋。
它是第一個擊敗人類職業圍棋選手,也是第一個戰勝圍棋世界冠軍的人工智能程序。
也可以說,AlphaGo是“圍棋天下第一高手”。
去年,他以4:1大勝世界圍棋冠軍李世石。
今年5月,他又來到中國的烏鎮,以3:0贏了排名世界第一的中國圍棋高手柯潔。
賽後,20歲的柯潔評價說:“AlphaGO這次的棋和去年的棋完全是兩個人,去年的還像個人,現在太厲害了。”
AlphaGo被自己的升級版打敗了
但沒想到的是,這才過去5個月,這個“不像人”的AlphaGo,現在已經被幹掉了。
新的“天下第一”, 正是他自己的升級版:AlphaGo Zero,取勝比分100比0。
更逆天的是,贏得這場比賽,AlphaGo Zero隻花了3天學習,而且,沒有人類指導!
這意味著,AlphaGo Zero已可以不再受限於人類知識局限,通過純強化學習,從0到1,無師自通。
這個消息公布的當天,柯潔在微博上無奈說:“人類太多餘了。”
確實,當地球上有了無數
比柯潔厲害的棋手,比梅西厲害的足球運動員,
比李白厲害的詩人,比愛因斯坦更聰明的科學家……
而且他們全都是機器人,人類要怎麼辦?
這就是人工智能時代特有的焦慮症吧。
那麼,如果人類都多餘了,人的愛好、記憶、情感,人類整體的曆史、文化,還有價值嗎?
還是要懷舊
關於機器人,我對2008年的一部科幻動畫片《機器人總動員》印象深刻,它是皮克斯出品的,又名《瓦力》。
這個電影假設,地球被人類破壞得滿目瘡痍,無法繼續居住,但依靠發達的科技,人類坐上飛船,開始漫長的度假。
在飛船上,人類一代一代過著徹底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
甚至連繁衍後代也實現了一條龍智能化作業,無需人類直接參與。
這樣的畫麵,給人的感覺卻是驚恐而不是美好。
電影裏真正充滿生趣的,是來自地球的東西,像魔方、留聲機、卓別林的電影……
瓦力給“心上人”表演人類舞蹈
(電影《瓦力》劇照)
為什麼會覺得充滿生趣?這就是懷舊了。
清代詞人納蘭性德有句比本人還出名的詩:“人生若隻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懷舊,聽起來很個人、很雞湯、很無用。
但其實國內外各界,經常將它作為一種人類心理行為進行專門研究。
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就有專家通過研究發現,當人們回顧往事時,會傾向於記住更美好的經曆,從而產生一種“懷舊偏好”。
所以,“懷舊”是人類作為社會性動物的一種本性。
人類社會已經發展了數百萬年後,今天依然在追問自身的起源。
這除了自然科學的價值,從根源上也是需要通過懷舊尋求歸屬感。
文化的力量
其實,人類並不是第一次遭遇來自非生命體的碾壓。
19世紀的工業時代,大機械生產來襲,廉價的流水線產品迅速取代了傳統的手工日用品。
那是一個大機器碾壓手工業者的霸權時代。
但現在100多年過去了,雖然我們的生活被形形色色的工業產品填滿,但很多優秀的傳統技藝依然被傳承了下來,並且受到尊重和認可。
工業革命時代的歐洲,人們在接受工業生產便利的同時,卻將“手工製品”等同於“優質品”。
這種意識現在依然存在。
現在有些人到歐洲旅遊,會專門去造訪手工作坊。
這些作坊往往存在於一些不起眼的小鎮,卻隱藏著很多如雷貫耳的高端品牌。
國際上很多奢侈大牌,也有和傳統手工藝結合開發的意識。
比如,香奈兒、蒂凡尼、卡地亞等,都有以日本漆藝為特色的高端首飾。
傳承下來的造物有其無可替代的美
(這和那大漆木碗)
傳承下來的造物,似乎有他們值得被繼續傳承下去的無可取代的美感和實用價值。工業時代趕不走他們,人工智能時代也一樣,因為他們是曆史延續的重要憑據。
我們現代人念著千年前的唐詩,穿著民國風的旗袍,或者像這和那團隊,去最角落的地方尋訪唐卡畫師、苗繡藝人、侗族鼓樓營造人等。
這都是因為,這些東西,在造型、技藝、文化、情感等方麵,存在一些無可替代的美好,成為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的集體懷舊。
這樣的懷舊,大機器阻止不了,機器人也阻止不了。
我們現在有了汽車,也還是要跑步;有了輪船,也還是想遊泳;AlphaGo是天下第一了,我們依然覺得圍棋很有趣;唐詩宋詞當不了飯吃,我們還是覺得他很美。
所以,人類一直走到今天,依靠的不僅是智力積累,還有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的探索世界的勇氣。
就像屈原說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失去運動能力的船長,實際已被舵輪取代
(電影《瓦力》劇照)
可能有一天,人工智能在知識積累上,會無限地逼近人類,甚至超過人類的大腦容量。
但從更長的時間尺度看,人類終究要從過往中汲取經驗和力量,以更好地處理當下,預判未來。
現在包括霍金在內的很多科學家和各界人士,都在不斷發出“警惕人工智能”的信號。
對人工智能時代的預警,可能更主要地是人類會不會迷失其中,將科技變成災難。
這樣的災難也包括,在人工智能時代,人類會不會失去運動能力、勞動能力,直到最後忘記懷舊,忘記傳承人類這個族群的獨有文化。
電影《瓦力》的最後,像豬一樣喪失運動能力的船長,看了一圈牆上的照片。他發現,一代一代的船長來了又走,但每一位身後都有一個舵輪。
隨著時間越來越近,舵輪離船長越來越近,好像馬上要取而代之站到前麵。現任船長這才恍然大悟:看來,現在船長已經不是我,而是舵輪了。
本期撰文:李亞蟬(這和那主理人)
最後更新:2017-10-27 13:1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