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機器人
專家:人工智能人才全球缺乏,名企高薪難求人才
美國史丹佛大學人工智能實驗室主任、Google雲端首席科學家李飛飛今天指出,人工智能近年來非常熱門,但長遠來看,這個領域還沒發展到物理學中的「牛頓時代」,相關人才更是「全球缺乏」。
在全球對人工智能(AI)需才若渴下,李飛飛說,人工智能研究任重道遠,想投身AI的學生,「不要因為火,才來。」
綜合新華社、新浪網報導,「2017未來科學大獎頒獎典禮暨未來論壇年會」上午在中國北京舉行,李飛飛在會中發表演講時做以上表示。
李飛飛說,雖然近年來人工智能非常熱門,出現了許多重大進展,但還是要提醒大家,人工智能僅有約60年曆史,長遠來看仍處於非常初期的階段。
她認為,與物理學的發展對比,人工智能還沒有達到「牛頓時代」,還沒有出現一套像牛頓力學那樣奠基性的理論,可能還處於「伽利略時代」或還要洪荒。
李飛飛指出,在人工智能這個發展階段,相關人才可說「全球稀缺」、「不管是學術界還是工業界,全世界都是大大的供不應求」。她憂心,如果不從上遊的教育開始加大支持力度,人工智能領域可能會出現危機。
李飛飛說,最近有很多學生聯係她,因為人工智能很火熱,想投身其中。但在十幾年前,她選擇人工智能時,這個領域非常冷背,不受關注。她是憑借對科學的追求和堅韌才投入其中。
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係副主任周誌華也指出,人工智能人才稀缺問題在中國更嚴重,現在中國人工智能企業對人才的需求非常旺盛,「但大家都想去挖人,在上遊人才培養方麵卻想得不多」。他希望能有更多學生投入這個領域。
報導指出,中國今年7月印發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也直指人工智能尖端人才遠遠不能滿足需求,並表示要加快培養聚集人工智能高階人才。
LinkedIn網站數據顯示,Google自今年5月起就開始在北京招攬研究科學家、機器學習技術的技術主管和軟件工程師。此外,Google自6月起開始延攬雲端機器學習產品經理。
IDC預估,全球認知、人工智能(AI)支出將自今年的125億美元升至2020年的逾460億美元。麥肯錫日前指出,中國AI應用市場年增率將高達50%,遠勝全球的20%年增率。
CNBC 9月1日報導,高盛(Goldman Sachs)發表報告指出,中國在全麵擁抱AI的過程中已經掌握人才、數據以及基礎建設這三大要素,目前僅缺乏電腦運算能力。高盛預期中國將在2020年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屆時世界將有20-25%的數字信息出自這個國家。
高盛表示,百度、阿裏巴巴以及騰訊(這3家公司簡稱:BAT)將會是中國發展AI的早期受惠者。高盛點名美團點評(Meituan-Dianping)、滴滴出行(Didi Chuxing)、科大訊飛(iFLYTek)、海康威視(Hikvision)、出門問問(Mobvoi Inc.)、商湯科技(SenseTime)、大疆創新(DJI)及優必選(UBTECH)為中國值得關注的AI企業。
學習人工智能也許是未來非常好的就業方向,你會選擇嗎?
最後更新:2017-10-30 09:5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