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5
天猫
“天猫双11”点亮“中国方案”:从东南亚到北美,阿里式创新如何改变世界
10月26日,在杭州举行的第二届全球跨境电商峰会上,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总结了阿里集团近年来在全球化战略上的集中探索,并宣布今年“天猫双11全球狂欢节”,将帮助100个中国的品牌走向海外市场,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走向“中国品牌”。他特别强调,阿里巴巴致力于提供跨境贸易的“中国方案”,而天猫双11正将这一“中国方案”推向全球。
阿里巴巴的底气来自于天猫国际在2017年双11前夕晒出的最新成绩单:跨境进口电商市场规模持续第一,已累计服务近5000万名用户,未来将服务1亿中产消费者。
作为阿里巴巴集团全球化战略核心业务,天猫国际于2014年2月正式上线,是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唯一的跨境零售进口B2C平台,也是国内跨境进口电商保税模式的首创者。天猫国际在过去几年引进来自包括欧美日韩东南亚等63个国家和地区,覆盖3700个品类、14500个海外品牌,其中八成以上通过天猫国际第一次进入中国市场。
而在2017年6月12日,天猫在“天猫618”之前宣布“天猫出海”项目正式推出。“天猫出海”是以天猫作为主引擎,利用阿里巴巴核心电商板块20亿商品,依托过去十几年打造的涵盖交易、支付、物流、营销、数据、技术等方面的新经济基础商业设施,将天猫生态模式逐步成功复制并落地到东南亚、印度以及全球市场,提高当地电商效率,服务海外消费者。
无论是“天猫双11”还是“天猫出海”,最终目标都立足于提供跨境贸易的“中国方案”。
中国经济已经保持了近四十年高速增长。但仅仅在十几年前,为全球商业发展提供“中国方案”,仍然是看似难以企及甚至不可想象的愿景。阿里巴巴作为一个立足中国的企业,开始实现这一愿景,也就意味着,对中国而言,过去数百年间技术与组织管理从“先进国家到落后国家”的“倾泻传授”模式,出现了微妙的改变,甚至预示着拐点的到来。
局面的改变固然有实力决定的因素,比如中国市场的爆发、中国经济的总体体量、仍然令多数经济体艳羡的增长速度,但也有企业本身价值取向及抱负决定的一面。以阿里巴巴而论,其一直以来坚持的“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天下”二字,未尝不是国际化方向选择的初心。
“中国方案”毕竟是一个大词。愿景虽美,难在落地。落地之难,首先是参与其中的企业,要有实现双赢的胸怀,其次,要有在不同商业环境下变通的能力,第三,对具体的问题,要能给出切实的技术和商业解决方案。
“天猫出海”在东南亚的深耕落地,就体现了这些能力。
东南亚市场的战略重要性毋庸置疑。阿里巴巴从进入东南亚开始,就没有把业务重点局限于单纯扩大市场,而是致力与本地商家建立伙伴关系,参照中国国内经验,赋能中小企业。
2016年4月,阿里巴巴收购了东南亚领先的电商平台Lazada的控股股权,以加强阿里巴巴在区内的电商基础建设布局。2017 年6月,阿里巴巴宣布计划进一步将其Lazada持股增加至大概83%。阿里巴巴一直向Lazada输出阿里巴巴积累的市场知识、技术能力以及在物流和支付方面的经验,Lazada在东南亚的业务得到进一步扩充。通过Lazada平台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及泰国推出“淘宝精选”频道,使他们的本地消费者能够购买优质的中国商品。
2017年8月, 阿里领投11亿美金入股印尼最大电商Tokopedia。Tokopedia不仅是印度尼西亚最大的电商平台,也是访问量最大的印尼网站。与此同时,阿里巴巴还与泰国政府共同发展电子商务并提升物流;投资于新加坡邮政,提升在东南亚的物流能力。
除了物流和电商,阿里巴巴还推动当地电子商务人才培养,通过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来支持和孵化初创公司,促进东南亚数字生态系统发展。
2017年3月,阿里巴巴还在马来西亚推出首个eWTP海外中枢,成功融入马来西亚的数字自由贸易区(DFTZ)发展。eWTP是一个开放透明的平台,致力帮助中小企参与跨境贸易。对所有希望加入的企业开放。
另一个案例是新加坡的EZ-LINK项目。新加坡人每天用EZ-Link卡搭乘公交、地铁、在便利店消费,日均交易超过800万笔,这些数据此前只能趴在库里无法发挥价值。借助阿里云的平台和技术,以及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数据分析模型,EZ-Link可以根据对用户历史行为的理解,对未来的用户行为作出预测,提供更多的关联服务,比如优化市民的出行和每一次现金充值的过程,通过对市民使用易通卡的位置等数据进行挖掘,做出人流情况的精准分析,方便商家做到大数据选址。
在东南亚及印度,“天猫出海”主要的模式是复制既有成功经验。相对而言,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更高的欧美及大洋洲国家的合作,更考验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除了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天猫国际已与“一带一路”沿线21个国家和地区有进口贸易, 阿里研究院披露的《网上丝绸之路大数据报告》显示: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以色列、捷克成为天猫国际跨境进口零售排名前五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2017年天猫双11全球狂欢节,将有包括梅西百货、Costco、麦德龙等在内的全球零售巨头参与。
2017年1月,梅西百货宣布关闭68家门店,并削减10000个岗位。与此同时,梅西百货致力于与阿里巴巴长期战略合作。这种合作显然不是简单的分享市场、合作开店。合作中,梅西百货这样的零售巨头,确实会接受一些“本土绝招”的输出。从在天猫国际店铺发个五元优惠券都要思前想后,现在满减、免赠、秒杀等玩法都愿意尝试,梅西百货越来越接地气,2016年双11,梅西百货还首次大胆尝试由阿里技术支持VR购物。
但更长远的合作基础,必然是实打实的创新研发。
一个例子是天猫国际全球溯源计划。2017年3月,阿里巴巴与普华永道、恒天然等澳新合作方分别签署全球跨境食品溯源的互信框架合作协议,共同宣布将应用“区块链”等创新技术,在中新、中澳之间推动透明可追溯的跨境食品供应链。2017年的“8.8进口狂欢节”上,天猫国际全面启动全球溯源计划——利用区块链技术以及大数据跟踪进口商品全链路,给每个跨境进口商品打上“身份证”。这项计划未来将覆盖全球63个国家和地区,3700个品类,14500个海外品牌。除了海外大牌,共同参与该计划的还包括英美日韩澳新等多国政府,中检集团等“国家队”。
从阿里巴巴在海外介入的领域来看,几乎是全方位的:从新零售到物流到云计算,几乎都是阿里巴巴在过去几年中着力最多、技术优势最强、经验最丰富的领域,相关创新最具有独创性。
跨境电商的“中国方案”,最终必然以创新为导向,实现互惠共赢,而不会是非对称的挤压。自由公正的贸易创造财富,使人类世界变得繁荣,这是今天人类社会最为普遍的共识之一。心系复兴的中国,未来在多个领域,都有可能给出“中国方案”,正如今日阿里巴巴所做的一样。而中国企业能做到这些,是因为包括阿里巴巴在内的中国企业正确认识和顺应了互联网时代的大趋势。这一趋势,当然不会到此为止。
最后更新:2017-10-27 21:1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