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3
天貓
雙11第1天,天貓與家電廠商爆發風波,追趕京東的路上請不要心態失衡
每年的雙11,電商行業都風波不斷,這不,在雙11第一天,天貓家電那邊就出事了!
事情的原委是這樣的,有媒體報道,天貓家電為了在11.11那天創出驚人的銷售數字,用發券的方式進行預售,強製家電廠商將價格降到有可能低於商品成本價的地步。而且,為了讓家電廠商就範,天貓家電甚至直接將廠商的庫存鎖定,強製他們參加促銷。
此舉引發了美的、格力、方太、老板、華帝等主流的家電廠商抵製。有消費者發現,這些家電品牌的天貓旗艦店在11.1這天幾乎同一時間出現“庫存問題,暫停預定”或者“暫停預售”,頁麵開天窗了。
根據媒體報道,涉及的相關家電廠商非常憤慨,如某家電企業內部人士說:“天貓強製的促銷價格是我們的生產成本完全無法承受的,這就像有電信詐騙犯鎖住你的銀行卡,強行盜刷你的存款,你還毫無辦法,隻能眼睜睜地看著錢被人轉走。”
某家電廠商A相關業務負責人表示“正在采取激烈手段”與天貓交涉。某家電廠商B的副總裁級高管更是直言:“天貓亂價行為必須馬上糾正,否則將單方麵下撤所有商品。”
最新的消息是,天貓家電和家電廠商們進行了緊急溝通,暫停預售的問題得到了解決。為了挽回影響,天貓家電還拉來美的進行“聯合辟謠”,稱“是因為預售消費者熱情太高,所以出現商品短缺,目前已經恢複預售”。
雖然通過雙方的妥協,問題暫時得到了解決,但毋庸置疑的是,天貓和家電廠商們之間的裂隙已經鑄成。例如,有媒體對家電廠商進行了采訪,這些廠商的官方旗艦店雖然不再“缺貨”,但卻退出了天貓雙11的大額滿減預售活動。即使對於一起辟謠的美的來說,相信也是暫時博弈和妥協的結果,傷害已經鑄成。
媒體與各大家電品牌的客服對話,顯示官方旗艦店幾乎全部退出天貓雙11的大額滿減預售活動。
為什麼天貓家電會有如此輕率的舉動?我覺得,很大程度上是來自老對手京東家電重壓下的心理失衡。在家電品類,勝負的天平早已經嚴重傾斜,工信部賽迪研究院的數據顯示,京東已經成為中國線上線下最大的家電零售渠道,占據中國家電網購市場六成份額。最近中國家電網聯合市場調查機構美蘭德在全國範圍內針對國內主要城市、有過網購經曆的消費者進行了一項調查,結果同樣顯示京東家電具有壓倒性優勢。
對手已經足夠強大,而且更可怕的是,這次雙11,京東家電儼然變成了主場。10月30日,京東家電投放全量朋友圈廣告,這意味著地球上的微信用戶都看到了京東家電,都受到了“中國人自己的家電網購”、“家電網購六成來自京東”這樣大紅色的衝擊。
在11月1日的京東超級秒殺日上,家電10分鍾破10億,1小時超越2016年當日全天銷售額。京東將雙11變成了不再是1天,而是十幾天,反觀天貓,隻能在11月11日一天銷售,眼睜睜看著被京東家電截胡,自己創下的雙11成了對手的主場,差距越來越大,怎能不心急火燎?
但是,著急歸著急,天貓家電要追趕京東家電,本可以用正道的方式公平競爭,沒想到急火攻心下,卻選了一個最下策:用強製的方式壓迫家電廠商降價。或許是家電廠商們終於忍無可忍了,強製之下引發反抗,最後就造成了這樣一個兩敗俱傷的後果。
當然,用戶也是這場風波的受害者。用戶11月1日費半天勁兒搶到的大額滿減優惠券,一下子就成了沒法使用的“紙麵優惠”,你說用戶招誰惹誰了?
其實,不管你領先也好,落後也罷,作為一個零售平台,在和品牌商合作過程中都應該采取開放合作共贏的態度。隻有這樣合作才能持續。在這方麵,京東和天貓的做法可是天壤之別。相比天貓的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強製舉動,京東的做法就不一樣。在雙11前夕與家電廠商的大佬會晤時,劉強東表態:“如果一個商品的淨利能有10%,京東隻要3%就足夠了,希望留給家電品牌的利潤永遠是京東賺到的2倍,品牌商的利潤永遠都是京東的2倍,京東的目標就是幫助優秀的品牌做大做強”。
兩個平台,不一樣的做法,透露出不一樣的品牌合作策略,也透露出不一樣的格局、不一樣的價值觀。
馬雲天天大談新零售,今年雙11也說玩法要變了,要成為新零售的展示場。沒想到,在家電品類,雙11還是要靠促銷,要打價格戰,這不是回到舊零售的老路上了嗎?
打價格戰也行,那你就用自己的綜合實力來打,用更低的運營成本來打贏對手,但絕對不應該是壓迫廠商,犧牲廠商利益,並且以可能低於成本價格的強製措施來進行不正當的競爭!
說到底,今年雙11天貓家電碰了一鼻子灰,歸根結底還是心態問題。如果心態問題不解決,勢必還會有更多殺雞取卵的錯誤舉動,不僅不會縮小與對手的差距,相反會更加招致廠商們的抵製、用戶們的反對,在追趕的路上不斷落後。
最後更新:2017-11-03 00:3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