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
优酷网
当网剧过渡到超级剧集时代,如何定义“超级”——优酷秋集速递
文 │辛迪
10月24日,为期两天的优酷秋集在上海盛大举行。在剧集论坛上,业内大咖云集,精彩观点纷呈,干货满满。
从网剧到超级网剧,再到超级内容,直到今年超级剧集的提出,概念更迭的背后,反映了网剧的变迁和影视行业的变革。
主流视频网站责无旁贷地担负起行业引领者、规则制定者和标杆树立者的角色。定义概念也是视频网站占领心智和抢占市场先机的重要手段。
超级剧集,所有跨媒体联播的剧集都属于超级剧集,单平台播出的剧集,只要符合电影级制作、有影响力的IP、有号召力的主创其中一点当属超级剧集。
自今年“春集”上提出超级剧集的概念以来,今年优酷推出几部超级剧集——《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春风十里不如你》《白夜追凶》等等,引发广泛的社会反响,还有《天意之秦天宝鉴》等一波超级剧集来袭。究竟何为超级剧集?如何打造超级剧集?在论坛上,优酷的制作人以及业内大咖给出了各自的观点。
超级剧集关键词
五元文化创始人五百认为,其实不存在网剧了,现在已经不是那个阶段了,叫网剧很奇怪,其实就是剧集,只是说在哪个平台播出,哪个平台属性就稍微强一点。
在慈文传媒董事长马中骏看来,剧就是剧,只不过因为长度不一样而造成形态不一,剧集的类型化越来越明显,这样带来的一个好处就是受众圈层越来越清晰,剧集的针对性会越来越强,只有少量超级剧集才有可能老少通吃,一般来说,细分人群将成为剧集的主要支撑者。
工夫影业总经理陶昆也认为,无论从电影的角度,还是剧集的角度,类型化肯定是一个方向,合家欢也是一种类型,不需要人为地把它切割开,还是需要从具体的创作者和制作者的角度去看待这个事情。工夫影业就比较坚持类型化的方向,不去奢求寻求最大程度的接受。
柠萌影业创始人兼总裁苏晓表示,无论在电视台还是视频网站,超级剧集的收视数据都是在增长的,但视频网站的增长速度要远远超过电视台——十倍的差距,由此可想而知,视频网站投入超级剧集的价格还在节节攀升,那是因为视频平台在整个链条上可以通过广告、会员赚到更多的钱。但另一方面,视频网站在现阶段还是比较依赖网台联动,网台联动还是目前很重要的方向。总的来说,视频网站的自制能力大幅跃升,是超级剧集火爆的主要原因。
阿里文娱大优酷总裁助理兼高级项目总监许志敏认为,超级剧集一定是稀缺物种,处在金字塔的塔尖,在这背后则需要更多更强资源的整合,需要花更长的时间和付出更多的心血。
超级剧集有一个长期开发的过程,一部剧做系列开发是完全有可能的,这也意味着制片方和平台的关系会变成长期的合作关系。大家在做项目的时候会有长远的规划,在规划之外,还可以结合阿里大文娱、阿里生态做更多衍生,还有更多横向打通的可能。
超级剧集如何引导创作?
《海上牧云记》《长安十二时辰》的导演曹盾表示:“从剧集制作人来说,当然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片子做成一个超级剧集,有梦想总是好的,但需要脚踏实地去做,不要一开始太过于急功近利。作为制作者来说,不能把自己手里的东西变成产品,而是要变成作品,作品要盖上自己的烙印的。”
《大丈夫》《好先生》《情圣》的编剧李潇的观点与曹盾一致,“我们大家所从事的事业是创意产业,最珍贵的是创造力,将来能称之为超级的剧集,首先得要有心,无论是价值观念,还是表现手法,甚至是平台的呈现方式,或者盈利方式。我们朝那个方向努力吧。”
而网剧先网后台、季播化、小屏幕播出,又给导演、编剧的个体化创作带来什么影响?
对于正在拍摄《长安十二时辰》的曹盾来说,最大的挑战来自季播。以前拍电视剧是拍了多少集就是多少集。而这次则是要把一部剧分成三季,每一季之间还要隔一段时间才能播出下一季,“很多事情包括剧本,对时长的控制都要做出调整,从画面到色彩,很多东西都要重新去构想,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新课题。”
李潇同样认为,季播需要剧本的黏连性更强,就是所谓的一环套一环,这个其实是对剧本最早的要求。剧集按季播出,每一季都不会很长,可能是十几集到二十几集之间,他说这个对于编剧来说是很开心的。传统电视剧动不动就45集起步,任何一个戏剧都很难持续到45集,以至于60集那么长,往往为了拉长剧集的量而牺牲剧的观感。“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同时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混日子的人会越来越难混,专业性变得非常重要。”而对于电影化拍摄,他认为,与其说电影化制作,不如说需要制作精良,大家需要一起去探索制作适合用小屏幕观看的作品,用电影化的方式拍摄反而会损失很多细节。
论坛上阿里文娱大优酷影剧中心高级总监袁玉梅分享了《白夜追凶》的经验。从一个原生IP成长到现在,对优酷来说是超级剧集的一次精准实验。她总结,不要以人带戏,而是要戏带人,网感格外珍贵,推广的本质是互动,“好的制作+好的平台”携手才能成就真正的超级剧集。
超级剧集的核心在于工业化生产
阿里文娱大优酷元气工作室总经理王平认为,所谓的超级剧集,某种程度上其实是国内影视从业者比肩美国、韩国的同行,中国影视的工业化水平亟待提高。
曹盾对此颇有感触:“不管是超级剧集,还是什么其他行业,当春天来临的时候,我们一定会发现,在所有有利可图的点上,我们都与时俱进,但是在无利可图的地方,我们都没有做到与时俱进,这个是一个挺大的问题。
具体说,我们都希望自己拍的戏是所谓的美剧水平,现在还有人跟我说,我们要拍英剧水平,因为英剧比美剧更有style,但是怎么去拍呢?投资者也说,你能不能拍出一个美剧一样的剧,但是他没有告诉我,或者说没有跟我们来探讨一个标准的美剧制作流程。
流程特别重要,美剧是怎么一步一步制作出来的,花了多少精力、时间、人力、物力、财力,我们都忽略了。然后我们来要求制作人能不能拍一个美剧,就好比要求中国山寨产品生产商做出正品的质量。我觉得,不管是制作方还是平台,如果我们都做好了准备去面对一个标准化的流程,这才是最重要的。
所谓超级剧集的季播,带了一个好的可能性就是修正。以往一次拍完全部集数,有时候不得不往里头玩命灌水,撑到资方想要的结束,季播的好处就是所有人在做季播的时候,肯定希望播出很多季,随着平台、观众的互动,不断去改正剧的错误,我觉得这是让我欢欣鼓舞的地方。”
类型化是剧集发展的一大方向
李潇感觉,未来电视剧能不能也像电影那样细分出很多类型,电影有类型片,但现在电视剧基本是题材之间的区别,而没有类型之间的区别。如果区分类型的话,就需要从剧本阶段,以至后期影片的调性方面等都需要事先定型。
网剧类型化是大家一致认可的方向。苏晓敏锐地意识到网剧用户群体在逐渐扩大,电视台和视频平台的用户趋于整合。“我们是电视台出来的,原来电视台的电视剧主要服务于中老年观众,尤其是女性观众,视频网站针对的用户则主要是年轻观众,这两拨人是分开的,但现在我认为,真正的超级内容是有可能把这两类人群打通的,越来越多的产品不光是在电视上受欢迎,在视频网站同样受欢迎,这是有可能的。”
与此同时,四屏合一的趋势也愈加明显,大家看同一内容在生活的任何场景中都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进行观看。多屏合一的背景下,用户基数增加、用户群体扩大,如何更精准地抢占用户?网剧越来越走向类型化。
“我觉得今年的趋势非常明显,好的爆款网剧类型一定非常清晰,不一定是追求全人群,但对人群的追求非常明确,比如像罪案剧,像校园犯罪剧,如二次元剧。在剧的类型上面,也会产生多元化的卖点,如在一部剧中既能看到人物命运的起承转合,又能看到爱情,也有悬疑要素等等。这也是柠萌努力的方向。”
《白夜追凶》无疑是今年类型化的典范,袁玉梅在演讲中说,《白夜追凶》成为爆款之后,她收到了很多相关、相似题材,罪案类题材又重新复活了一样,“但对于类型化的探讨,并不是在同一类型下寻求重复,而是应该拿出创新思维在类型化上做内容和制作升级,我希望《白夜追凶》带给大家的类型片成功的案例,大家更多看到的是精准组局的成功,以及精耕细作的成功。”
此外,《镇魂街》也是二次元IP的一个典型代表。阿里文娱大优酷自制剧高级总监丁恒介绍,大概在年底左右该剧就会在日本的电视台来播出,“这也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走向海外的一个最新的成功的案例。”
超级剧集对行业的影响
苏晓还认为,超级剧集的诞生,实际上是平台对市场的引导,再往后,随着超级剧集市场效应越来越大,平台还会进一步分层。如视频平台有S级,现在还出现S+级的,甚至出现S++级,未来判断一个剧集到底会产生多少流量和拉动多少会员,那么相应的投入又会有差别。
他认为,这个引导带来的效果对市场是喜忧参半的。一方面,最直观就是跟风的产品会非常多。“比如,今年上半年电视台排名前五的剧两部是古装剧,视频网站排名前五的剧三部是古装,我就会理解为什么市场上越来越多古装剧扎堆,相信《白夜追凶》火了以后,市场上会出现大量的涉案剧,所有的制作都会一哄而上,但事实会证明,观众很快就会看厌。”
“另外一个可能出现的情况就是全面涨价,各个工种,连群众演员都涨价,但我认为市场会自然调节,一旦有大IP搞砸几部,或一线明星搞砸一部,市场自然会降低对它的预期,价格就会下来。”
苏晓认为,超级剧集对市场好的、促进的地方,更多的在于工业化水平和专业能力的提高。随着超级剧集能够拿到更多的投资、预算,在工业化程度和专业能力就更有可能去精耕细作。“这一两年,制作也越来越细化,出现了很多原来没有的或大家不重视的工种,比如演员表演这个环节,专门为年轻演员做表演辅导的公司也出现了,这些都是一些好的、有利于工业化的方向。”
许志敏认为,超级剧集一定是有很强影响力的内容,能成为一个强大的品牌,这个品牌能够在商业体系里给其他业务赋能,带来更多的附加价值。
总之,未来超级剧集在内容生态中一定会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最后更新:2017-10-24 23:5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