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远口发豆腐—美食标杆
二维巴迪。大家好!我是小编:A先生
美食链接:
远口镇磨山村及远洞村距县城30 公里左右。这里盛产苗杉、桐油、茶油、毛竹,发豆腐是远口美名远播的传统佳肴,得缘于这里富含独特矿物质的山泉水精制而成。
远口“发豆腐”是当地传统食品,用优质大豆,环保天然山泉水,特产山茶油,采用祖传工艺精制而成,品质优良、柔软香酥、口感好、营养丰富,长期食用可降血压、血糖、减肥,对人体机能起调节作用,是馈赠亲友的健康食品。
如果要问,最能代表天柱地方特色的美食是什么,估计十有八九的会说是“远口发豆腐”。这话不假。远口发豆腐那柔软绵韧、百折不损、肉质细滑、清香诱人的独特口感,成了天柱的一道美食标杆。
远口发豆腐又叫“水皮子”,据传,明洪武年间,磨山村放排工杨世江放排顺清水江而下,经湖南洪江市,取道洪水、进洞庭、达长江,在长江一带偶遇一位美丽的姑娘刘氏,二人情同意和,结为良缘。刘氏温柔贤惠,心灵手巧,尤精女工。刘氏嫁到磨山后,把在家乡做豆腐买卖的绝活用在了新建的小家庭中。刘氏见磨山漫山遍野都是山茶油,产量多,且清香,清亮、优质。聪明的她就试着用茶油炸豆腐吃,一试之下,味美酥香,用磨山麻栗冲泉水一泡,其味更加可口诱人。惊喜之下,刘氏把这一发现告诉丈夫杨世江。二人一合计,于是就做了这样的豆腐并用木桶挑到远口街上叫卖,湖北、江西等地的木商见炸豆腐居然泡在水里,纷纷大叫“水皮子、水皮子”,并纷纷前来抢购,远口的水皮子因此而得名。
虽说远口发豆腐起源于磨山村,但现在在远口,已经有好几个村庄都在做发豆腐了,毕竟是一江之水,同样的技术做出来的口感基本上是没什么差别的。这次,我们要说的是远洞村土料冲的发豆腐。制作发豆腐的女主人叫余秀英,一位才26 岁的家庭主妇,她说她16 岁便从从江县来到土料冲,10 年的耳濡目染,她已经熟练的掌握了制作发豆腐的全套技术,我们来到她家的时候,她正在磨浆,磨浆是繁重的体力活,浸泡好的黄豆倒入磨眼,随着石磨的转动,倒入的黄豆被磨压破碎,豆浆缓缓溢出。她的婆婆则在灶房里用“摇架”过滤豆浆,只见她手握摇架的两只角,不慌不忙地摇啊摇,洁白纯净的豆浆便漏到下面大锅里,浓香随着热气弥漫开来。
发豆腐的制作过程是极其繁琐的,整个生产过程有20 多道工序,主要包括选料、浸泡、磨浆、纱布过滤、加热、点酸、模压、切块、油炸、去油、浸泡等。但发豆腐最关键和神奇之处在于“点酸”,这里的发豆腐是不用石膏水来点的,而是用自制发酵的“酸水”来点卤,酸性物质让大豆蛋白凝固。伴随着点卤的过程,其中的微生物也随之流入,像种子一样被埋植进豆腐当中迅速发泡。点酸的量则根据季节和温度的不同来调配的,这样的经验余秀英已经了如指掌。
油炸程序也是很关键的,油选用当地的优质茶油,现代人为了追求食物的纯正,也有用黄豆油来炸的,先将豆腐均匀划块放入热油锅中炸3—5 分钟,待豆腐块色泽金黄时即出锅并迅速放入温水中浸泡,把油挤干,再放入清泉水中浸泡,浸泡后的发豆腐皮薄柔软、质地细嫩,弹性十足,我们试着拿一张“水皮子”卷成书卷样,展开后依然完好无损,一张平凡的“水皮子”能有如此的韧性,实在令人叫绝。
目前,由于产品行销在外,年轻人更会用电商来拓展市场,作坊式生产已经不能满足市场上的需求了,于是余秀英便和村里人一起创办了“土料冲发豆腐合作社”,深山里的美味终于能搭上了时代的快车,走向了全国。不过,你大可不必疑虑,即便是合作社式生产,其程序和做法依然是原生态的,口感高度的保持一致。也许,这也是远口发豆腐即使经过了时间的摧残,美味却依然风华绝代的秘密。
——End——
爱小编的请点
直接与小编工资挂钩哦~
1个大拇指3毛钱!求求鼓励!
来源:天柱政府网
综合编辑:天柱信息港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想了解更多,请关注我们
天柱第一综合信息门户平台
最后更新:2017-10-08 09:0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