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4
期貨
幫助客戶把握市場熱點和矛盾點
——專訪中信期貨棉花分析師王燕
提要
王燕表示,期貨分析師一定要提升研究能力,不斷滿足客戶需求的同時,盡可能發現或找到市場關注點。
王燕,2005年畢業於中國紡織大學,主修紡織工程專業,獲碩士學位。2012年進入期貨行業,2014年入職中信期貨,專職棉花研究。在此之前,她曾在中國棉花信息網擔任紡織頻道編輯和主編。一直不斷提升自己,從未止步。她曾努力考過律師從業資格,後又考取期貨從業資格,因此有機會進入期貨行業。
對期市抱有敬畏之心
“期貨最有魅力的地方就是不確定性,期貨最大的風險也在於不確定性。無論是投資者,還是期貨從業人員,對市場都要抱有敬畏之心。”王燕認為,不確定的東西不隻是期貨,生活中隨處都存在不確定。作為期貨分析師,當判斷形成之後,更應關注潛在不利因素的出現和發酵。在自己的研究體係中,選擇概率最大的方向,盡可能多地考慮不利因素,做好防守。
期貨的研究價值最直接的體現是對價格的把握,無論是單邊價格走勢,還是各種價格之間的相互關係,“投資者總希望能以盡量好的價格進場或出場,但在實際研究中發現,有的價格行為可以通過商品供需來解釋,有的價格行為需要通過資金、市場情緒解釋。有時候需要看基本麵,有時候需要看技術麵。”王燕告訴期貨日報記者,在研究中,如何把握好基本麵和技術麵的切換,是她一直不斷學習的地方。
“期貨研究有利於分析師自我完善和升華。在研究期貨的同時,會發現很多東西與我們的人生、與社會發展有很多相通之處。每一段價格曲線都可以看作人生的跌宕起伏,或是整個社會波瀾壯闊的發展史。看到這些之後,對於生活中遇到的很多問題,處理起來就會比較淡然。”王燕說。
在她看來,期貨公司是賣方研究,以客戶需求為導向,客戶需要什麼,就研究什麼。期貨公司的研究範圍廣,相對一些專業投資機構和產業客戶來說,深度可能欠缺一些。對成熟的機構客戶和產業客戶來說,期貨公司的研究如果邏輯清晰,能為其正在進行或準備進行的頭寸提供有幫助的研究角度和研究思路,那就是成功的。
至於行業研究,她將其理解為買方研究,研究方向要結合企業或投資機構的盈利模式和操作風格,研究相對細致,需要承擔執行後果,以交易結果為判斷標準,這將影響其後期的資金募集能力。
努力了解客戶的需求
從事期貨分析以來,令王燕最難忘的事情有兩件:一是2015年新疆棉花種植調研。當時有不少期貨大佬參與,在聽到有人說做期貨很容易掙錢時,一位操盤手表示,這都是假象——你們以為我們這些人做期貨容易賺錢,實際上有很多賠錢、甚至破產的人,你們是看不到的。“期貨投資成功的背後,可能要付出更多努力、汗水以及常人難以企及的心靈曆練。”王燕說。
二是2016年3月、4月的棉花行情出現拐點。“我剛開始是看錯行情的,認為價格難以上漲,等到行情出現逆轉時,才發現自己的研究體係存在漏洞,進而在研究體係中強化了基本麵和技術麵分析角度的切換,之後的價格預判與行情走勢沒有太大出入。”王燕向期貨日報記者舉例說,近期為棉花產業客戶提供的一係列投資策略報告,準確預判了春節後的上漲行情、儲備棉輪出後的走弱行情,以及可能的點位區間,為企業投資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
據她分析,在大資管時代,對期貨研究來說,客戶需求就是把脈市場的重要渠道,客戶的關注點很可能是現在或未來的市場關注點。不同的客戶群、不同的產業環節,存在不同的邏輯思維方式和交易方式,對行情在級別和節奏上的取舍存在不同。她說:“期貨分析師一定要提升研究能力,不斷滿足客戶需求的同時,盡可能發現或找到市場關注點,多考慮客戶需求的出發點,這樣才會幫助客戶更好地把握市場熱點和矛盾點。”
未來期貨研究有怎樣的發展趨勢和空間?王燕表示,從國際範圍來看,期貨對行業的影響更大,某一品類大宗商品的價格走勢關乎整個行業。“投資機構喜歡價格大幅波動,產業客戶喜歡價格平穩,但價格不斷變化是永恒的,需要投資機構和產業客戶在不斷交流或碰撞中達到某種動態平衡。”她認為,期權市場的健康發展,將為各類投資者進行風險管理和投資套利提供更多工具,所以期貨和期權市場無疑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責任編輯:DF306)
最後更新:2017-06-18 01:2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