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
期貨
WTI原油發展曆史是怎樣的?
20世紀70年代中葉,國際社會連續發生了多個導致原油市場波動的事件,包括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引發的第一次石油危機,1979年伊朗革命引發的第二次石油危機。為削弱OPEC國家對石油價格的控製,完善以市場供需為基礎,通過交易形成價格的定價機製,歐美國家逐步放鬆了對原油及成品油的價格管製,原油及成品油期貨市場應運而生。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國,成熟的成品油期貨市場誕生於原油期貨市場之前。1978年,取暖油成為在NYMEX交易的油類期貨品種,1981年,NYMEX又推出了汽油期貨。WTI原油期貨則產生於1983年。從曆史的角度來看,美國政府在1981年1月放開對原油價格的管製這一事件改變了美國乃至世界的原油市場格局,特別是對西德克薩斯原油的交易量和現貨價格透明度有著重要的意義,庫辛成為了新的紙貨合約的現貨交割地點。由於合約有很高的流動性和透明度,其價格逐漸成為國際市場的標杆價格。
1985年末,原油價格大幅下挫,主要原因是OPEC內部出現分歧,沙特阿拉伯決定放棄官方製定價格的方式,改以參考WTI定價。1986年更是將其它各大交易市場納入參考範圍,其他OPEC產油國相繼效仿,導致原油供應方競爭加劇,價格暴跌。當然原油價格的暴跌也導致庫辛地區的產油公司的倒閉。這也造成了後來美國海灣地區煉油廠多數依靠進口原油,而庫辛和奧克拉荷馬地區煉油廠依靠當地供給的局麵。
隨後的一段時間裏,WTI、美國海灣地區原油、路易斯安那輕甜原油以及布侖特之間的價格關係成為許多交易商、研究人員、政策製定者的研究對象。針對WTI價格中出現的升貼水以及其與其它地區之間價差等套利空間,許多交易者選擇在交割WTI的庫辛地區建立儲油設施以捕捉這些機會。由此,庫辛地區作為原油集散地的作用逐漸超越其作為產地和消費地的作用。
1987年到2003年,WTI原油的價格一直相對比較穩定,從2004年起,原油價格經曆了史無前例的大波動,從2004年中葉的30美元每桶一路漲到2008年末的接近150美元每桶。隨後,由於美國次貸危機不斷引發金融風暴,全球石油需求步入下降通道,原油價格快速下跌至40美元附近。油價的暴漲暴跌一度使WTI的價格基準地位受到懷疑,美國國會也召開了聽證會,要求市場參與各方解釋油價劇烈波動的原因。
從市場結構來看,受美國限製原油出口政策影響,WTI通常被認為是一個針對美國原油市場的套保品種。但是,由於美元與原油價格之間的捆綁效應,美國原油供給與需求占全球市場的比重,以及WTI本身所具有的透明度,其期貨價格極大地影響著世界原油價格。
(責任編輯:DF306)
最後更新:2017-06-18 01:2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