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7
期貨
從業十二載 初心依然在
——專訪光大期貨動力煤分析師張笑金
在學習中成長在成長中豐富
張笑金2005年進入期貨行業,至今已經12年了。回想最初進入期貨行業經曆,原因起於她的一個同學。“我有個同學早早就在期貨公司實習,聽他聊起來,似乎總是出差、旅遊,我很是羨慕,對我來說,一個總去‘旅遊’的金融企業似乎是個不錯的選擇。”張笑金說,聽了同學的建議,就報考了期貨從業資格證,畢業後順利進入期貨行業。
然而,真正工作起來,似乎並不如想象中那麼美好。“我最初是做業務,考核的壓力還是很大的。白糖期貨剛剛上市,跟同事一起,四處跑著見客戶,公交車坐到終點站,還要換車跑到批發市場,跟做糖的商戶聊期貨。”張笑金說,盡管工作很忙碌,當時也不覺得辛苦,正是那段跑客戶的經曆,讓她更多了解到客戶的心態和需求,以及現貨人的思維方式。“後來做研究的時候,就能盡量站在客戶的角度,為他們的需求而寫東西,避免坐在辦公室看一堆數據,得出空洞的、想當然的結論。”
如今的張笑金,依然經常深入企業調研,用她的話說就是,這樣可以掌握最新最及時的信息,提供最全麵和穩妥的操作建議,這也是她最有成就感的事。
既然研究了“白糖”,為何還要研究跨度很大的動力煤這種“黑色品種”呢?對此,張笑金說,與動力煤結緣是在2013年。“當時鄭商所的相關籌備工作接近尾聲,7月在鄭州舉辦了一場培訓會,聽了兩天覺得挺有意思。因為以前一直側重研究農產品,需求彈性小,思維總是盯著麵積、產量等。有了一個這麼大的品種,而且產業鏈那麼長,跟宏觀經濟結合程度又極高,有一種感覺就是,這是一個跟經濟周期真正息息相關的大宗商品,做這個研究能學到很多東西。”張笑金說,對動力煤的研究,一做就是三年多時間,熟悉基本麵、搭建數據庫、調研、服務客戶,在學習中成長,在成長中豐富。
十二年時光十二年蛻變
張笑金告訴期貨日報記者,從2008年金融危機開始,期貨服務實體經濟的真正意義被更多人認知。也正是從那時候開始,市場對分析師的要求發生了重要的轉變。
“以前分析師很少離開辦公室,重要的工作就是數據收集整理,梳理供需平衡表之類的,出去也是給一些客戶講課,但內容更多還是偏重期貨理論的東西。”張笑金說,2008年以後,更多實體企業參與期貨套期保值,分析報告就要求有更多內容了,針對不同的客戶報告的側重點也會有很大不同。“要滿足這些實體企業的需求,就要深入企業進行交流,了解需求,在互動過程中,分析師會更加貼近現貨,了解所在行業的細微變化、行業動態,哪些變化會對商品價格產生什麼樣的影響,連每年有可能產生這些變數的時間節點都要清楚。”張笑金說,隻有深入行業,報告才會有價值。
隨著私募的發展,期貨研究不僅針對行情漲跌,更多時候還要投研結合,發現一些確定性的對衝套利機會。要求結合不同投資主體,給出適合的策略。“這些對分析師而言,又是更高層次的要求。”
張笑金回憶說,最初做研究特別迷戀完善、精準的數據,覺得掌握了全麵的數據就像掌握了行業的真諦一樣,非大而全的數據不足以體現專業。“不過很多時候也容易陷入苦思,比如數據真實與否,比如未能得到更詳細的數據,比如不能在第一時間獲悉行業動向,以為這些妨礙了自己的專業、對行情的把握。”
張笑金是一個善於反思、總結、好學的人,雖然不懂的時候也有過苦惱,但可以通過看書學習來悟。張笑金說,有一次看柴靜的《看見》一書,裏麵描述什麼是新聞記者所追求的事實真相——真相就是無底洞的那個底。“看到這兒,瞬間就釋然了,期貨分析難以得到全麵的數據、難以把握基本麵所有的變化、難以做到行業內大事小情瞬間獲悉,但這些都無礙於對期貨價格的研究和思考。”張笑金說,現在做研究早已經不拘泥於這些細節了,雖然也在搭建數據庫,但更多思考的是數據變化所折射出的經濟意義、背後供需邏輯的轉換、傳導的節奏和時點。“基本麵的全局就是那個無底洞的底,既然是無底洞,就不可能獲悉全部,知道什麼是關鍵、敏感因素,有一個努力探究、不斷思考、總結的心就夠了。”
溫故知新做調研中的有心人
對於很多分析師而言,研究一個品種,尤其是成熟活躍的品種,各種事情明顯增多,忙起來很難有空回頭去看之前寫的報告。張笑金說她會經常回顧和梳理自己的工作、寫的文章、製作的課件,在之前的基礎上認真總結,溫故知新,以期將研究做到極致。
在張笑金看來,現在期貨公司、投資公司、現貨企業的分析從業人員數量相當多,專業性也很強,平時很難有機會充分交流。而鄭商所的高級分析師評選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台,大家把研究成果通過這個平台展示出來,不但可以看到其他期貨公司分析師的角度和邏輯,也能看到投資公司、現貨企業分析師對同一問題站在不同角度的看法,“這樣自己做研究時,可以從更多角度看待問題,做出的判斷才更嚴謹、完善,對自己也是個提高”。
張笑金勤懇愛學習,總是積極參加各類調研和品種會議。“調研是取經的過程。不能為了調研而調研,思維也不能局限於某個區域,而是要把自己融入品種,把握大環境中的每個環節,這樣才能使調研的認知變成自己的。”從調研前期的發現問題,到調研期間的提出問題,到調研結束的總結問題,張笑金都在用心對待。她認為,身為一個分析師,做研究的時候,要用心去做,力求達到最佳的效果,不能有絲毫的放鬆和敷衍。“在期貨行業十二年,初心依然在。這是我的起點,但不是職業的終點。套用一句話,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責任編輯:DF306)
最後更新:2017-07-13 08:4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