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共享汽车
共享汽车的蓝海长路漫漫
文/张天宇
伴随着共享经济的崛起,传统汽车领域正飞快地向着共享经济转型,一时间包括一些车企在内的大量资本涌入共享汽车领域,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8月,国内注册共享汽车的企业已经超过370家。不仅是大量资本的涌入,共享汽车也得到了政策上的认可,8月8日,交通运输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小微型客车租赁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鼓励分时租赁新业态发展,合理确定分时租赁在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定位。
资本有了,政策支持了,共享汽车必然会成为下一个风口,但从实际出发,我国的共享汽车与国外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目前情况下并不能就缓解交通压力提供多少帮助;大量资本盲目涌入,运营机制却不健全;缺乏健全机制的同时还缺少法律法规的限制,用户素质参差不齐等都是不争的事实。共享汽车要想成功发展,还有非常的多的问题需要解决。
负面新闻频繁爆出
9月1日,据东方网报道,8月30日,一无证男子偷开共享汽车练手1分钟后先撞奔驰后撞树。作为共享汽车领域最新的负面新闻,共享汽车的发展现状又一次引起了关注。据了解,事故发生地点位于郑东新区CBD如意湖畔的千玺广场,肇事者年仅19岁,并没有驾驶证,也没有报名驾考或参加科目培训,这是一起无证驾驶引起的交通事故。
8月22日上午10点,在乐山市区黄家山附近,一位交警拦下一辆GoFun共享汽车进行例行检查,没想到这名驾驶员极不配合,引起了交警注意。“驾驶员看上去比较年轻,会不会是未成年人?”交警心里犯疑,经核查,驾驶员小涛(化名)不但没有驾驶证,还只有17岁,确实是一名未成年人。
4月25日晚,成都街头发生了一起车祸。一位刚毕业的大学生在驾驶证被扣12分的情况下借朋友的账号驾驶着盼达共享汽车送朋友,准备前行时却发现车在往后倒,他踩了刹车,但车没有停下来,拉了手刹,也没能制动。汽车一路倒车,最终将位于车后方的3人撞到,致1人遇难,另1人膝盖粉碎性骨折。
这些共享汽车有关的负面新闻,折射出的其实是背后其管理机制的不成熟。
与国外相比尚有差距
2017年被称为中国共享汽车元年,虽然发展势猛,但相比于国外来说,我国的共享汽车领域发展较晚,确实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取车、还车难一直是共享汽车产业的一个通病,而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政府都在解决共享汽车停车位的问题上发挥了主导作用。通过与政府展开合作,共享汽车公司的车辆可以停放在政府规划的道路两侧的车位上。这样大大提升了人们还车与取车时的灵活度。
除了停车难,国内共享汽车资本的盲目涌入也使得行业竞争混乱。国内共享汽车领域不但企业数量众多,而且就连共享的车型都“壕”到没朋友,从北京CBD附近出现的共享奥迪A3轿车,到沈阳的共享宝马,再到前几天赚足眼球的几百元就能开的共享跑车,好像共享汽车出现后我们不仅不用买车了,我们还能以极小的代价开到这辈子都可能买不起的豪车。但深入探究,国内共享汽车企业能够实现盈利以及良性发展的不多,甚至没有。
根据易观统计的数据,活跃用户规模排名前十的共享汽车平台中有四家出现了活跃用户环比增幅下滑,其中“一度用车”单月下滑超过43%,幅度最大。“听说运营状况不太乐观,估计悬了。”一位业内人士说,其情况或许与今年3月宣布停止运营的“友友用车”类似。友友用车联合创始人李宇事后曾表示,一个月亏损高达200万元,太吃力了。
红海变蓝海路漫漫
与大家期待的共享汽车蓝海相比,目前我国共享汽车领域还属于一片红海,要想实现转变,长路漫漫。
据资料显示,“车辆共享”这一理念最早于1987年由瑞士发起,在欧洲许多国家和城市获得推广。有调查显示,一辆私家车在一天24小时里,真正使用的时间平均不到3小时。在共享模式下,一辆汽车可以替代8辆私家车的功能,提高了汽车的使用率,同时减少对道路的占有。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共享汽车不仅是一种时尚、经济、便捷、无忧的用车体验,还是应对国内某些大城市买车摇号、拥车太贵、通行限号等困难的最佳选择。所以说汽车共享模式在汽车行业内爆发不是没有道理的。
我国共享汽车领域尚处于政策支持以及企业烧钱抢占市场的时期,但共享汽车想要稳健发展不仅仅是这两个方面可以满足的。企业运营机制的健全、法律法规的完善以及用户自身素质的提高才是这个行业健康发展下去的基石。也许,短途出行使用共享单车,长途出行使用共享汽车的出行方式距离我们不会太远。
最后更新:2017-10-07 23:5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