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共享汽車
共享汽車的藍海長路漫漫
文/張天宇
伴隨著共享經濟的崛起,傳統汽車領域正飛快地向著共享經濟轉型,一時間包括一些車企在內的大量資本湧入共享汽車領域,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7年8月,國內注冊共享汽車的企業已經超過370家。不僅是大量資本的湧入,共享汽車也得到了政策上的認可,8月8日,交通運輸部、住房城鄉建設部聯合發布了《關於促進小微型客車租賃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意見明確鼓勵分時租賃新業態發展,合理確定分時租賃在城市綜合交通運輸體係中的定位。
資本有了,政策支持了,共享汽車必然會成為下一個風口,但從實際出發,我國的共享汽車與國外相比還有較大差距,目前情況下並不能就緩解交通壓力提供多少幫助;大量資本盲目湧入,運營機製卻不健全;缺乏健全機製的同時還缺少法律法規的限製,用戶素質參差不齊等都是不爭的事實。共享汽車要想成功發展,還有非常的多的問題需要解決。
負麵新聞頻繁爆出
9月1日,據東方網報道,8月30日,一無證男子偷開共享汽車練手1分鍾後先撞奔馳後撞樹。作為共享汽車領域最新的負麵新聞,共享汽車的發展現狀又一次引起了關注。據了解,事故發生地點位於鄭東新區CBD如意湖畔的千璽廣場,肇事者年僅19歲,並沒有駕駛證,也沒有報名駕考或參加科目培訓,這是一起無證駕駛引起的交通事故。
8月22日上午10點,在樂山市區黃家山附近,一位交警攔下一輛GoFun共享汽車進行例行檢查,沒想到這名駕駛員極不配合,引起了交警注意。“駕駛員看上去比較年輕,會不會是未成年人?”交警心裏犯疑,經核查,駕駛員小濤(化名)不但沒有駕駛證,還隻有17歲,確實是一名未成年人。
4月25日晚,成都街頭發生了一起車禍。一位剛畢業的大學生在駕駛證被扣12分的情況下借朋友的賬號駕駛著盼達共享汽車送朋友,準備前行時卻發現車在往後倒,他踩了刹車,但車沒有停下來,拉了手刹,也沒能製動。汽車一路倒車,最終將位於車後方的3人撞到,致1人遇難,另1人膝蓋粉碎性骨折。
這些共享汽車有關的負麵新聞,折射出的其實是背後其管理機製的不成熟。
與國外相比尚有差距
2017年被稱為中國共享汽車元年,雖然發展勢勐,但相比於國外來說,我國的共享汽車領域發展較晚,確實存在著不小的差距。
取車、還車難一直是共享汽車產業的一個通病,而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美國還是歐洲,政府都在解決共享汽車停車位的問題上發揮了主導作用。通過與政府展開合作,共享汽車公司的車輛可以停放在政府規劃的道路兩側的車位上。這樣大大提升了人們還車與取車時的靈活度。
除了停車難,國內共享汽車資本的盲目湧入也使得行業競爭混亂。國內共享汽車領域不但企業數量眾多,而且就連共享的車型都“壕”到沒朋友,從北京CBD附近出現的共享奧迪A3轎車,到沈陽的共享寶馬,再到前幾天賺足眼球的幾百元就能開的共享跑車,好像共享汽車出現後我們不僅不用買車了,我們還能以極小的代價開到這輩子都可能買不起的豪車。但深入探究,國內共享汽車企業能夠實現盈利以及良性發展的不多,甚至沒有。
根據易觀統計的數據,活躍用戶規模排名前十的共享汽車平台中有四家出現了活躍用戶環比增幅下滑,其中“一度用車”單月下滑超過43%,幅度最大。“聽說運營狀況不太樂觀,估計懸了。”一位業內人士說,其情況或許與今年3月宣布停止運營的“友友用車”類似。友友用車聯合創始人李宇事後曾表示,一個月虧損高達200萬元,太吃力了。
紅海變藍海路漫漫
與大家期待的共享汽車藍海相比,目前我國共享汽車領域還屬於一片紅海,要想實現轉變,長路漫漫。
據資料顯示,“車輛共享”這一理念最早於1987年由瑞士發起,在歐洲許多國家和城市獲得推廣。有調查顯示,一輛私家車在一天24小時裏,真正使用的時間平均不到3小時。在共享模式下,一輛汽車可以替代8輛私家車的功能,提高了汽車的使用率,同時減少對道路的占有。
對於普通消費者而言,共享汽車不僅是一種時尚、經濟、便捷、無憂的用車體驗,還是應對國內某些大城市買車搖號、擁車太貴、通行限號等困難的最佳選擇。所以說汽車共享模式在汽車行業內爆發不是沒有道理的。
我國共享汽車領域尚處於政策支持以及企業燒錢搶占市場的時期,但共享汽車想要穩健發展不僅僅是這兩個方麵可以滿足的。企業運營機製的健全、法律法規的完善以及用戶自身素質的提高才是這個行業健康發展下去的基石。也許,短途出行使用共享單車,長途出行使用共享汽車的出行方式距離我們不會太遠。
最後更新:2017-10-07 23:5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