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3
共享汽车
共享汽车之殇 难逃恶意破坏、盗用乱象
随着共享经济的火热,似乎任何东西只要在前面加上“共享”两个字就成为一种共享经济,从最初的网约车到共享单车,随后又衍生出来的共享充电宝、共享房屋、共享雨伞、共享硬币以及共享汽车等,几乎所有的东西都变成了共享的产物。
的确,相对于公交地铁的拥挤和出租车较高的价格,共享出行的方式可以更方便快捷的满足自己的出行需求。共享单车的出现满足了用户“最后一公里”的需求,但是长途出行,仍然是个问题,虽然可以使用随叫随到的网约车,但是随着《网约车管理办法》的出台,网约车的发展受到限制,于是共享汽车应运而生。
但其实早在前两年,共享汽车就出现了,由于一系列原因,一直处于不冷不热的状态,直到共享单车受到市场和资本的追捧,共享汽车迎来发展新机遇。近段时间,共享汽车在北京、上海、重庆、成都、广州、杭州、太原、石家庄等数十个大中城市悄然兴起,也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青睐,共享汽车已然成为一些大中城市居民出行的新选择。
但是,由于没有实时监控,共享汽车也重蹈共享单车的覆辙。此前,共享单车在一些城市推出后便遭到大量破坏,盗用、破坏、扔进河里等现象屡禁不止。现在共享汽车也遭遇了同样的事情。
一般情况下,共享汽车一般会放在路边停车位以及专门的停车场内。但是,并没有人会时刻监控着汽车的状态,大部分共享汽车上也没有相关的记录仪之类的产品。而这,便给了一些人恶意破坏的机会。
日前,海南出现了国内第一起“恶意破坏共享汽车”事件,其中10辆车40个轮胎全部被扎,4辆车前挡风玻璃和车窗被击碎,共有14辆车严重损坏,涉案金额数十万元。
除了恶意破坏,由于不是自己的车,一些用户在使用汽车的时候很粗暴、不注意车内卫生、玩漂移、无照酒后驾驶等等,对车子的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甚至共享汽车也出现了被盗用的事情。今年5月,有用户在北京朝阳区望京保利国际广场附近,利用某公司投放的共享汽车车窗没有完全关严的机会,打开车门,并通过割断车钥匙钢丝、刮掉二维码的方式,将这辆共享汽车非法占有,供自己使用。
此外,除了盗用、恶意破坏、暴力虐待等共享经济的行业痛点之外,违章行驶等安全问题也令人忧心。有媒体报道,在9月9日下午日前,三个不满16岁的少年在重庆撬开了共享汽车,一路狂奔。他们不仅撬车门偷车,还各种交通违章,甚至一边喝酒庆祝一边开车。
这些问题的存在让共享汽车蒙上了一层阴影。
首先在成本上,一辆汽车的成本远大于一辆单车的成本,被盗用、破坏现象会给共享汽车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其次,违章行驶等安全问题相比较单车也更为严峻,毕竟汽车因为体积庞大造成的事故伤害比单车要更为严重。
最后在城市管理问题上,由于共享单车爆发式的投放,多座城市已经暂停共享单车的投放。随着共享汽车的发展,城市管理将难以跟上。牌照、停车位、充电桩等公共资源短缺,成为制约行业快速发展的瓶颈。
国家大力提倡新能源汽车,提倡共享经济,主张绿色出行,可以说共享汽车的前景是乐观的,但是如何解决这些痛点仍然是一个问题。对于一些恶意破坏的行为,在车上装一些报警以及记录设备,提升汽车安全方面的保障以及对用户的审核这很有必要。
最后更新:2017-10-08 03: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