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674 返回首頁    go 人物


我愛發明 美味奇緣

中國的美食煎餅、蓧麵窩窩、揪片、月餅都是老百姓鍾愛的食品,以往都是人手工製作,那它們能夠用機器來製作嗎?機器做出的美食又能否得到老百姓的認可呢?其中又蘊含怎樣的原理?主持人和嘉賓在節目中為您共同解讀。

煎餅機的靈感來源於傳統手工攤煎餅,手工製作費時費力,因此發明人製作了一台結構複雜但是效果不錯的機器來完成煎餅的製作。煎餅機分為兩大部分,麵煳塗敷裝置,由刮板、上煳大板和降溫清理器組成,刮板貼合上煳大板旋轉,將麵煳刮在鏊子上,降溫清理器旋轉清理殘留麵煳,同時給扣合部分降溫;煎餅烘焙裝置,由五個鏊板和爐子組成,爐子用無煙煤來加熱,通過鼓風機來調節爐子的溫度,鏊板圍繞中心軸旋轉的過程中,完成對煎餅的烘焙過程。由於火候的把握十分困難,發明人經過幾次改進才實現了精準控溫,做出金黃薄脆的美味煎餅,在人工的對抗中取得了勝利。

蓧麵窩窩是流行於山西、內蒙等地的美食,口感勁道。雖然味道好,但製作蓧麵窩窩的師傅卻很辛苦,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河北80後發明人孫現峰發現了問題,並製作出了一台蓧麵窩窩機。原理雖然簡單,但是製作的蓧麵窩窩像模像樣。孫現鋒的蓧麵窩窩機由電機、減速器、絲杠裝置、麵盤,麵桶等五部分組成。開動電機,在電機和減速器的共同作用下,絲杠下方的圓盤就會緩緩向下,均勻施壓。受到擠壓的整塊蓧麵通過模具,成為一籠屜的窩窩。利用絲杠的擠壓配合模具成型,來模擬人手完成蓧麵窩窩的製作。最終從速度到口感上都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揪片又叫掐疙瘩,鱉跳崖。在山西無論城市與農村,它不僅是一種家常便飯,而且也是用以招待客人的特色美味。發明人製作的這台揪片機,原理上與蓧麵窩窩機十分類似,它由電動機、壓麵筒和切麵刀組成,工作時,電動機帶動傳動軸使壓麵筒旋轉,通過旋轉與擠壓,麵團迅速成形,並由固定刀片切斷,揪片就這樣做好了。經過三代的改進,機器可以對抗多名人工師傅。

本期節目的最後一個發明項目是製作月餅的機器,月餅是老百姓中秋節必吃的節令美食,深受大家的喜愛。但是,發明人何世寶的夢想卻是要通過自己的機器,把月餅從“節令”的魔咒中解放出來。何士寶發明的月餅機,主要由放料裝置和成型裝置構成,放料裝置中的麵皮和餡料,通過攪拌後被同時輸送到成型裝置,擠壓成型後,通過輸送帶輸送到月餅托盤裏,完成月餅製作。和麵的裝置一直在轉動中往下送料,與此同時另外一邊的餡料很快會被麵皮包裹著往外出來,成型以後,緊接著後麵的節奏就快了起來。一個一個的小麵團包裹著豐富的肉餡在履帶上,很快便能製作出一大盤的月餅。在完成了雲腿月餅的製作後,為了製作廣式蛋黃月餅,在機器原有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一個加蛋黃的裝置,成型的月餅通過機器時,先被打上一個圓孔,再由蛋黃推送裝置放入蛋黃,最後人工封口,以此完成添加蛋黃的工作。

我愛發明

《美味奇緣》

播出時間:

9月19日 18:58

監製/張廣義 主編/劉銘 黃麗君

編輯/石岩 王玉劼 劉婧怡(實習)

最後更新:2017-10-08 04:29:02

  上一篇:go 美食街:越南河粉
  下一篇:go 莊臣:美食家的味蕾 相傳於西關的粵劇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