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8
人物
2017火爆全國的“川菜走出去行動計劃”,國人為何鍾情辣味?
痛點觀察:
1月20日下午,“品味川菜 喜迎新年——北京四川美食薈”活動喜慶在北京開啟,此次活動是四川省即將啟動的“川菜走出去行動計劃”的序幕。
眉州東坡集團董事長王剛在活動中介紹,“無論互聯網有多發達,也無論世界多麼虛擬,吃飯還得張嘴線下吃,這個不能被虛擬。所以,近40%市場份額的川菜店,將成為互聯網時代不可多得的線下體驗平台,這個平台必然成為川酒川茶川味的消費體驗平台,也是向國內國外展示並輸出四川美食、四川美景、四川產品、四川文化的寶貴陣地。”
王剛指出:“中國很多行業,都是歐美的技術標準,中國的生產製造。川菜產業剛好反過來。比如眉州東坡,20年前在北京艱難創業起步,目前已在全球擁有150家門店、10000多名員工、南來北往消費每年達3000萬人次、已經漂洋過海在美國開了5家店……而眉州東坡在美國市場,就是四川的味道、四川的食材、中國的標準、歐美的生產!大家都說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而我要說,特色的才是四川的。簡單一句話:川菜店,一端連著世界的嘴巴,一端連著四川的泥巴——搞好四川特色的川菜產業,就是實實在在的精準扶貧!”
痛點思考:
如果有一種味道可以自成江湖,它火熱,又疼痛,炫目又神迷,叫人上癮,又令人不適,它有多美麗,就有多麻煩,它有多保守,就有多放縱,它可以佐餐當小妾,又可以轉正做正室,它可以辣的刁鑽,亦辣的渾厚,有人愛它,有人恨它,它既是孤單的,也是龐大的,它就是辣椒。
據查,全民嗜辣大概出現在2000年前後這個時間節點,與互聯網移動通信的全麵興起,以及城市空氣質量的整體變化都有著奇異的同步關係。
數以億計的手機低頭族,與數以億計的路邊攤吃辣族,似乎也有著人群上的某種重合之處。比如在上北上廣深,本地人口中大量上網團購麻辣餐飲的,基本都是35歲以下的年輕人群,而這個人群恰恰是隨著互聯網成長起來,現在低頭埋頭於手機的那個人群。
而在更年長一些的北上廣深人群中,事實上更多的還是保留了傳統清淡口味,並不嗜好麻辣。吃辣,事實上其實是對咀嚼的加快,是身體節奏的加快,從另一個方向來觀察,也正是生活時間更碎片化的過程。
未來的餐飲店,或將越來越趨向辣味市場,很多餐飲店的特色菜都將引入辣味,辣椒生意也會成為一個方向,如果在農村,種植一大片的辣椒,當然事先先要自己摸清市場情況,當下市場辣味品牌的企業都還不錯,比如:老幹媽、絕味等等,之前聽說最近特別火熱的“西少爺肉夾饃”也在趨向越來越辣。
年輕人越來越愛辣,所以,好吃的辣味餐飲市場值得期待!問一句,您是喜歡辣多一點嗎?
最後更新:2017-10-08 01:4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