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8
天貓
天貓開奢侈品快閃店;Zara盯上童裝市場;國產時裝品牌上市,然後呢?
1
天貓又開了個奢侈品快閃店,第一個賣的是 Loewe 手袋
天貓最近在奢侈品領域動作頻繁。繼8 月 4 日開出僅麵向部分用戶的奢侈品頻道 Luxury Pavillion,以及 8 月 7 日與萬豪國際宣布成立合資公司、運營萬豪旗下所有線上中文官方平台後,8 月 9 日,天貓又宣布正式上線奢侈品快閃店 Tmall Space。
首期與 Tmall Space 合作的品牌是 LVMH 旗下的羅意威。根據天貓提供的信息,快閃店在 8 月 10 日至 8 月 19 日間發售羅意威針對中國市場推出的七夕款巴塞羅那手袋,售價15900 元,限量 99 隻。
這款手袋也隻限於天貓快閃店銷售,線下門店僅作陳列展示。按照天貓的說法,Tmall Space 將“不定期與奢侈品牌聯合首發全球獨家新品,可定向觸達阿裏 88 會員精準人群, 並提供品牌互動、7 天無理由退貨 、48 小時發貨等售後服務等”
奢侈品牌與電商平台共同推出限時限量產品的做法並不新鮮。
對於前者來說,這是一種能與消費者增進互動、試水線上銷售同時兼顧品牌形象的低成本營銷手段;而對後者而言,不定期的獨家合作也有助於平台持續保持對消費者的吸引力,同時積累更多用戶數據。
2
Zara盯上了童裝市場 全球首家嬰童專門店在倫敦開張
童裝市場是時尚品牌們都想在當下抓住的新機會,奢侈品牌以及不少零售商已在高端細分市場中展開競爭。而在快時尚市場裏,類似的比拚更是曆時已久——Gap、Target等都曾高調宣布會將童裝作為公司的戰略核心。
最近,快時尚品牌Zara也加入了這個隊伍,它在英國倫敦著名的購物區考文特花園開了一家專門的嬰童裝零售店,這是其全球首家針對0-4歲嬰童開設的店鋪。
Zara此番開店是選擇倫敦作為其開拓全球嬰童裝市場的第一站,未來它很可能還會在其它地域市場開辟類似的門店,進一步擴大品牌在相關市場的影響力。事實上,在今年4月時,Zara在新加坡已經開過一家童裝專賣店,同樣打著“全新概念店”的旗號。
不過,那家店鋪麵積不大,僅有300平米,能展示和銷售的產品有限。而且它的目標顧客年齡層範圍更廣,銷售的產品也更雜,從嬰兒裝到童裝配飾都有,以大童裝為主,沒有剛開業的倫敦嬰童店來得細分和針對性強。
不難理解Zara想要精耕嬰童裝市場的原因。從大背景看,在全球零售環境不佳的情況下,品牌們都希望找到新的增長點。新的地區市場是一方麵,而新的業務條線同樣是它們努力的方向。童裝市場是這樣的大環境下,仍然保持著高速增長的細分領域。
根據歐睿國際的數據,自2010年至今,童裝市場的增速一直高於男女裝市場,而且這一勢頭目前預測將至少延續到2020年後。瑞士信貸的一份報告則更具體的描述了童裝市場的誘人之處。
該報告公布了各國父母為14歲以下兒童花費的年金額數據。以2015年的美國為例,當年該國父母平均會為自己的孩子花費487美元。在日本,這一數字為435美元。
Zara在這個有潛力的市場中,還找到了一塊仍有進一步發掘空間的細分市場——0-4歲的嬰童裝。這個市場中,諸如GAP、H&M等品牌也有涉及,但它們連同Target、COS等仍以大童裝為主攻市場的品牌,都在嬰童裝產品開發策略上相對保守,從產品豐富度到具體產品的設計都對顧客吸引力有限。
Zara開出嬰童裝獨立門店是給顧客一個它要專心做童裝,尤其是嬰童裝的最直接信號。而且為了撐起獨立門店,它勢必需要加大產品開發的頻率,這都將讓Zara迅速地在細分市場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3
越來越多的國產時裝品牌上市了,然後呢?
近年來,不少中國時裝品牌都有創立二十周年的慶祝活動,品牌有生命周期,能夠堅持二十年,且不斷為消費者帶來新意,並不容易,值得好好慶祝。改革開放以後,有不少品牌在資本市場上也取得了成功,走向了上市。
在國內,最早做服裝品牌且上市的企業是男裝品牌雅戈爾和杉杉,差不多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末登陸資本市場,但就目前來看,雅戈爾現在主營業務是房地產,在股市上,大家已經不將其歸在紡織服裝板塊,而杉杉的主業早就轉向了鋰電池,這批改革開放最早下海的企業家以服裝產業完成原始積累,隨後走向了多元化經營。
此後,第二批服裝企業集中上市差不多相隔了10年,報喜鳥在2007年上市,美特斯邦威是2008年,森馬則是2011年,前者拳頭產品和雅戈爾、杉杉一樣,均以男士西服為主,而美特斯邦威和森馬的主要品類則走的是休閑服裝路線。
目前國內服裝上市公司市值最大的海瀾之家,其市值超過400億元,去年銷售額超過170億,定位於“國民品牌”,沒有明顯的時尚屬性反而不受潮流影響;以及另一家市值排名前列的搜於特,直接麵向三四線城市,通過自有的10個子品牌在全國2000家“潮流前線”集合專賣店銷售。
海瀾之家在上市公司以外,還是意大利男裝品牌康納利的中國代理商,對於品牌的理解非常深刻。搜於特則投資了大量電商服飾品牌,有棉麻類、大碼類和民族風格的產品,這些細分市場雖不在時尚前沿,但需求巨大,對中國市場的理解很深入。
近兩三年上市的服裝企業則集中在女裝行業,維格娜絲為2014年,歌力思是2015年,安正、太平鳥、日播都在今年上市,以及暫緩IPO的地素。這些品牌都定位中高端,趕上中國時尚行業高速發展的年代,較高的毛利率使得在渠道上相比較中低價休閑裝更多元化,百貨店、購物中心、街鋪都可以,成功使得品牌跨入十億俱樂部。
如今,中國股市的市盈率是全世界最高的,前幾天一條新聞頗為諷刺,說中國的創業板經過兩年大跌市盈率終於跌到了納斯達克水平。
這意味著在國內上市的服裝企業可以募集到更多的資金,圈到了錢可以大踏步去實現品牌夢,但資本市場需要每年、每半年、每季度交答卷,而傳統意義上的品牌發展卻又需要較長時間積累,趕鴨子上架往往適得其反。
拿這兩年上市的服裝企業來看,有一些品牌出現了業績下降的情況,如此將很難維持原來的估值和股價,而這其中許多品牌都表示將堅持主營服裝業務不動搖,因此兼並收購成為合並報表提升業績的最簡單方法,而且現在又恰逢許多國外品牌待價而沽,或許這就是這一輪的主流。
好的,最後想要學習和了解更多時尚方麵的內容可以隨時關注和下載“學時尚APP”訂閱“犀牛日報”專欄,“學時尚就上學時尚APP”哦!
最後更新:2017-08-20 00:5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