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948 返回首頁    go 優酷網


網綜下半場:玩家隻剩下BAT,優酷繼續“買買買”,下一個爆款在哪?

從幾百萬成本起步的《侶行》和《曉說》,到今年夏天2個億投入的《中國有嘻哈》,“網絡綜藝”的身價早已經不同以往。上半年各大視頻網站的頭部綜藝紛紛表現搶眼,近日關於網綜市場的前景討論在“優酷秋集”中火熱展開。

在10月23日舉行的“優酷秋集”上,阿裏文娛大優酷大綜娛內容合作中心高級總監魯潔話語非常坦率——優酷在綜藝方麵上半場就是“買買買”,最核心的競爭力則體現在對電視“頭部綜藝”的采購製作上,拚的就是錢。

魯潔還表示,目前在網綜市場玩家隻剩BAT,網綜的投入越來越大,隻有互聯網巨頭會不計回報地投入,明年優酷將繼續加大綜藝的。有了阿裏的支持,優酷在網綜下半場依然會選擇“買買買”,但是會做更多的融合,如推出節目的“解密版”、“優酷版”,讓電視“頭部綜藝”變得更“頭部”。

在競爭對手愛奇藝用《中國有嘻哈》將網綜投入抬上2億後,優酷也不甘落後,接下來將推出的網綜項目投入也將來到同等級別,平台在內容投入上的競爭繼續加碼。

然而麵對“錢景”向好的網絡綜藝,關於題材一窩蜂、綜藝藝人資源不足等的討論也在此次“優酷秋集”上出現了。另一項現實的擔憂是,內容端投入上去了,廣告商們的錢包還跟得上嗎?

年輕人最愛“人設自由” ,爆款要靠精準把控情緒?

不久前,一部《尋找手藝》的紀錄片活躍在非主流的視線裏,被13家電視台拒絕後卻成為了B站的爆款。《尋找手藝》的製作非常粗糙,其製作團隊被圈內人士評為“最草台的草台班子”,但它在B站上有將近40萬的點擊量,最驚人的是互動達到了點擊量的10%。

阿裏文娛大優酷泛文化中心總經理何冀兵表示,“10%的互動在做視頻的人眼裏,是一個高不可及的數字,我們可能花1000萬都做不到。”

為什麼設備簡陋、製作粗糙的《尋找手藝》能成為引起這麼大範圍的討論?那麼這個世界到底發生了什麼?

何冀兵認為是目前的社會文化底層結構發生了變化,現在年輕人身上多了很多情緒和標簽,其中最能形成共振的則是“人設自由”。在《尋找手藝》當中有一幕是要專門拍風,B站彈幕裏就出現了很多“像風一樣自由”的回複,互動量非常大。現在想要做出“爆款”,就需要對年輕人的群體情緒進行精準把控。

何冀兵還跟記者分享了一個觀點,即現在年輕人正有一種新的情緒正在被激發,就是主動式探尋。也就是說節目本身不會把所有的話題都講完,隻會告訴觀眾一部分,其他的則調動觀眾主動去搜索。

“如在《了不起的村落》中,節目組用8分鍾的時間把一個村落拍得非常漂亮,並將一些背景故事做了很集中的展現。在這樣密集又唯美的的氛圍中,觀眾都在問這個村落到底在哪裏,這片土地上生活了怎樣的族群,以及他們為什麼會在這樣一個叢林,觀看節目的觀眾恨不得身旁擺一個搜索工具。”

《見字如麵》總導演、實力文化創始人關正文認為,具有文化內核的綜藝具有非常強的爆款潛力。高級的網絡娛樂節目,應該包括感官娛樂和精神愉悅。2017年的頭部網綜,其實都是具備了這兩點,既具有強烈的娛樂性,又具有很好的認知價值,最重要的是節目能提供思考價值的輸送。

在關正文看來,精神愉悅是文化內核,感官娛樂即是表達形式,二者缺一不可。“一些所謂的IP,空洞無物,缺乏內涵,所以從去年到今年的,很多備受關注的大IP一直在折戟沉沙。”但他同樣批判了輕“感官娛樂”的主流意識,即行業內大量存在對感官娛樂的鄙視鏈,在他看來,鄙視感官娛樂,就如同在戀愛領域中否認人對肌膚之親的需求,這很“虛偽”。

市場最缺脫口秀演員,廣告投放蓋不住內容的“鍋”

縱觀中國的網綜發展,節目製作公司和播放平台都呈現了從分散向整合的趨勢。

目前,播放平台基本完成了整合的初步階段,市場上剩下的玩家追根到底也就是BAT三家。對於平台來說,網綜比拚已經進入戰略上“合縱連橫”的下半場,團隊、模式、爆款成為三大痛點,其中團隊合作問題,是平台進一步拓展節目影響力的關鍵所在。

近兩年來因《吐槽大會》而一炮而紅的製作公司笑果文化,成為各大平台競逐的重點。雖然已經連續製作了《吐槽大會》、《今夜百樂門》和《脫口秀大會》這樣的當紅網綜,笑果文化董事長葉峰仍然直言,在中國做喜劇和脫口秀節目時困難重重,找不到優秀的喜劇演員和脫口秀演員成為最大的問題。“笑果文化做喜劇脫口秀是從零開始,帶著老外一起做新嚐試。”

興格傳媒創始合夥人、執行副總裁陳曄認為,網綜項目的成功在於類型化、細分化,笑果文化確實擅長製作喜劇類節目,興格傳媒則更擅長沒事、家裝類節目。“專而精的製作團隊在市場存活概率更大,接下來每個細分領域都有可能出一到兩個爆款。”

提到細分領域的爆款,就不得不提上半年由湖南衛視推出的《向往的生活》,收視與口碑雙收,還成功帶起了今年的“慢綜藝”之風,王征宇團隊也成為平台力邀的“香餑餑”。

王征宇表示綜藝風都是一陣一陣的,歌唱類以及戶外競技類節目都到了一個發展瓶頸,觀眾審美也出現了疲勞,“慢綜藝”剛好貼合當下的群眾的心理。而《向往的生活》是他做的唯一一檔節目,初衷並不是因為自己向往“慢生活”,而是成本低,適合自己做。“現在大家一窩蜂的全去做“慢綜藝”,市場可能又要看好鬧騰的‘快綜藝’了。”

《火星情報局》總導演胡明認為在網綜下半場,最重要的就是製作團隊的原創能力,而原創能力則需要創作團隊對社會現象進行深入洞察。胡明坦言《火星情報局》裏拍了很多“不正經”的事兒,自己的夢想是拍電影,如果給擁有足夠多的資源,他最想去拍《三體》。

阿裏文娛大優酷MAD工作室總經理宋秉華則從廣告投放的角度給出了自己的看法:在網絡綜藝的下半場,其實不缺內容,但很可能缺廣告商。

他提供的一個數據對比是,從2016年11月到現在12個月以來,整個市場上廣告的投放總額,可能小於全中國所有製作公司的投入預算。

“這就意味著網綜市場上,廣告這個‘鍋蓋’未必蓋得住內容這口‘鍋’(投黑馬>專注於文創領域的眾籌平台),同時也意味著新出現的網綜節目,在第一季的招商上會麵臨很大的壓力,更有可能招不到商。”宋秉華表示。

目前來看,不管是內容創作還是廣告招商,在網綜“下半場”,各家製作公司和播放平台都呈現出了激烈競爭的局麵。隨著市場的逐漸穩定,馬太效應也將愈加明顯,頭部內容和頭部廣告投放永遠是稀缺的,誰能“肉食叢林”中收獲眾人的目光以及廣告商的青睞,已經成為了一個愈加艱難的命題。

(文章來源於:數娛夢工廠摘編)

最後更新:2017-10-26 20:52:26

  上一篇:go 優酷高價買下的不止是《長安十二時辰》,是一個全新“華劇”時代的門票
  下一篇:go 鹽亭金和集團投拍電影《如果愛有明天》優酷網點擊量破百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