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960 返回首页    go 共享汽车


共享汽车或许只能是“看上去很美”

最近,“共享经济”在中国极为火热,除了各种颜色的共享单车,如今还有了共享充电宝等,似乎企业不沾上“共享”的边儿都不好意思出门儿!这种风潮也蔓延到了汽车行业,“共享汽车”悄然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目前在国内商业化运营共享汽车的品牌有易多汽车共享,EVNET两家公司,汽车共享是移动互联网+车联网的复合性业务。在人均社会资源非常有限,大型城市限车、限号的情况越来越严格,以及买车、养车成本越来越高,城市停车位饱和等大背景下,汽车消费将是一个困扰社会的新问题。

共享汽车属于公共交通出行的补充,是满足自驾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国外有数据统计,一辆共享的汽车可以解决14个人的自驾出行需求,非常适合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型城市优化路面交通资源配置。通过汽车共享的运营,使大型城市既不用建设太多的停车位,也能满足市民自驾出行的需求,是适合现阶段中国实际情况的解决方案。

然而,当前的实际情况并不如数据预估的那般乐观。共享单车火遍全国,但共享汽车市场却处于一种不温不火的尴尬局面。造成这种状况的因素不只来源于某个方面,需求、成本、效率等各方面都出现问题,这一市场仍有诸多痛点有待解决。尽管共享汽车在时间上占据先机,但仍免不了“起大早赶晚集”的尴尬局面。

首先,从理论层面分析,共享汽车市场理应是一块大蛋糕。美国的共享汽车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才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格局,而中国近年来共享经济的火热与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普及,造就了共享汽车市场方兴未艾的局面。乐观的前景预测引人侧目,同时也吸引了许多企业和资本的入局。

然而,共享汽车存在高成本投入、需求不足、安全监管不明晰等状况,造成共享汽车市场“起大早赶晚集”的尴尬局面。

其次,存在市场缺陷。不论是汽车租赁还是汽车共享,在中国都非常难做。主要原因在于需求不足,而且共享汽车回报周期长、运营效率低且成本居高不下!这就造成了出现亏损和衰落的趋势。

共享汽车如果真正普及,或许还会遇到用户体验差、骗车、责任划定困难等现实问题。

就共享汽车而言,用户用完车辆后的车辆清洁问题已经很难保障,而且这些问题并没有具体的门店可以投诉。如果锁车后车内还有未被彻底熄灭的烟头,或者车辆被剐蹭、电子设备出现问题等,都可能引发安全事故!

最后,资金链问题。如果想做国内的汽车租赁生意,资金压力非常大。比如1万辆车,就需要10亿级别的资产,但这些资金并不能通过银行贷款获得,通过融资也不太可能实现!

由此可见,共享汽车或许只能“看上去很美”,实际上,并非和“共享”沾边就能做大。只有解决当下的诸多问题,才能让共享汽车摆脱目前的尴尬态势。

最后更新:2017-10-08 00:36:38

  上一篇:go 大规模的共享经济来临 你的出行方式多样化 共享汽车的发展极限
  下一篇:go 神马?共享汽车有2万亿的市场!可有人抱怨找不到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