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0
共享汽车
神马?共享汽车有2万亿的市场!可有人抱怨找不到车!
神马!共享经济的风口只能吹起单车、充电宝?这次人家把汽车吹起来啦!
近日,由交通运输部会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制定的《关于促进汽车租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开始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汽车分时租赁,就是我们俗称的“共享汽车”产业又勃起啦。
先有机构预测整个产业将在2020年成长到近百亿规模。紧接着又有分析报告指出,截至2018年,整个行业的潜在需求将带来接近2万亿的潜在市场。
眼看风越吹越大,业内人士却格外淡定,不提升客户使用体验,扯这些都白瞎。现在还有人抱怨找不到车呢!
2万亿的市场,60万辆车将被忽悠上街啦!
那家伙,不含糊!相比于此前对网约车和共享单车的心慈手软,这次监管部门“出手”就快多了。那家伙,还敢造次啊,连监管层都对资本家们吹泡泡的能力心有余悸啊!
先看一个普通版的,艾媒咨询发布的《2016-2017中国互联网汽车分时租赁市场研究报告》,2016年中国互联网汽车分时租赁市场规模已达4.3亿元,预计到2020年,整体市场规模将达92.8亿元。
不爽?再来看个狂野版的吧!
罗兰贝格的《2018年中国汽车共享出行市场分析预测报告》吧,报告显示中国汽车共享出行的直接需求将由2015年的816万次/天快速增长至2018年的3700万次/天,对应市场容量有望由660亿元/年增长至3800亿元/年,而潜在需求带来的潜在市场容量更有望达到1.8万亿元。
罗兰贝格更在另一份报告中预测,截至2025年,中国分时租赁汽车数量都将保持45%的年复合增长,并达60万辆规模!
60万辆车要上街啊,不管管,到时候是不是得疯啦!!
别逼逼!谁也不准疯狂铺车!
为防止重蹈此前共享单车“疯狂铺车”的覆辙,《指导意见》很早就将车辆的停放、管理等问题考虑了进来。里面写的清清楚楚哈,“推广应用“电子围栏”技术,设立虚拟停车区域,引导用户有序停车,加强停车管理”,“鼓励探索通过优惠城市路内停车费等措施,推动租赁车辆在依法划设的城市路内停车泊位停放”,“统筹安排租赁网点和停车场地,加强汽车租赁与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换乘衔接”。
还不够?
运输服务司有关负责人定性了哈,分时租赁有助于减少个人购车意愿,但它使用的仍是小型客车,相比大容量公共交通出行方式,仍是一种非集约化的出行方式,需要在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前提下,统筹考虑城市交通实际情况。这话说明白了吧,共享汽车行业想继续疯狂铺车的话,不仅成本罩不住,监管层也是第一个不答应了。
再说了,现在共享汽车的问题还就只是铺车?根据盖世汽车方面做的行业调查显示,客户反映的第一个问题居然是“找不到车”。精准定位系统的缺失,导致很多用户无法在预定时间找到车辆,更有用户反映部分公司车辆定位和导航不精准,推荐最近可供使用车辆时只能笼统显示直线距离,实在是令人难以忍受。
特别是目前一部分租车APP从预订成功即开始计费,定位、导航不精准产生的时间消耗将直接带来用户的荷包缩水。
除此之外,哪儿都不好找的充电桩也是个问题啊,仅以北京市为例,截至2016年11月底北京市已经建设了近6万个充电桩,其中专用充电桩7700多个,社会公用的充电桩超过1万个,私人建桩达到了4.2万个。不过,这与即将有可能快速爆发的共享汽车数量相比有不小的差距。
谁也别High,今年底前至少死一半!
由此可见,汽车分时租赁厂商要做的事情显然太多了,对车辆精准定位的需求仅仅是改善用户体验的必做功课之一。不然,等待这些“共享汽车”供应商的可能也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2014年7月,成立不到一年的CoCar正式宣布停止服务;同年12月,宝驾租车CEO李如彬对外宣布,将在广告、营销、运营等部门减员300人;2017年3月,获得三轮融资的友友用车成为先烈。分时租车品牌EZZY创始人、CEO付强判断,因为规模化问题,2017年底前至少一半的分时租赁公司都将“死亡”。
此次新政的到来更像是众多资本开餐的号角,资本的加速进入就意味着又一轮洗牌的开始,作为重资产行业,无法获得投资的分时租赁企业必将退出历史舞台。
眼看着又一波血腥的杀戮即将开始!
最后更新:2017-10-08 00:3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