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
共享汽車
共享汽車還能火嗎?又一家宣布倒閉,三年燒光1.3億
在共享寶馬爆紅前,分時租賃已經過了幾年的發展。雖然沒有引起人們太多的關注,但借著共享經濟的大風,仍有近百家分時租賃公司加入這場前途未卜的激戰。幾年下來,近百家公司中j幾乎沒有一家能夠實現盈利。
近日,友友用車宣布停止運營,稱投資款項未如期到位,友友用車線上APP、服務器及線下客服、車輛租賃業務均已停止服務,用戶賬戶退款服務將持續進行。這家主營業務為電動汽車分時租賃的公司在共享經濟火熱的浪潮中,黯然退出。
據公開資料顯示,友友用車的前身是友友租車,成立於2014年3月,早期的模式是用戶把自己閑置的車輛放到平台上以供有駕照沒有車卻想自駕出行的人租賃使用。2014年9月和2015年3月,友友租車先後獲得近兩千萬美元的融資。2015年10月,宣布戰略升級為“友友用車”,主打電動汽車分時租賃業務。
根據友友用車曾公布的數據,截至2016年3月,其在北京布點近70個,運營車輛近300輛。但到同年8月底,北京運營車輛僅剩下200輛,運營網點也減少至50個。當時官方解釋稱,北京市場的收縮是由於公司主要精力將拓展至二、三線城市。
有業內分析表示,受車輛維護、人工成本、停車位和市場紅利的限製,國內分時租賃三五年內都很難實現盈利。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分時租賃平台的運營總監說到,不包含人工在內,僅汽車自身成本、停車成本、充電費用和運維成本等,一輛用於分時租賃的新能源汽車,平均單輛車虧損在一天50元~120元。
友友用車官方解釋也證實,資金鏈斷裂是其死亡的導火索,對於互聯網創業公司而言,資本是難以跨越的難關。
近兩年,進入分時租賃領域的企業猶如過江之鯽,既有整車廠商、汽車經銷商、新能源運營企業,也有互聯網創業公司、租車公司及分時技術服務商等。據統計,截至2016年11月底,國內進入新能源汽車租賃的運營商已經超過100家。
實際上,虧損背後是分時租賃高額的成本。有人算了一筆賬,如按一家分時租賃公司使用補貼後價格為12萬元的北汽EX260作為運營車,若以運營3年可收回成本來計算,每月的單車購車成本約為3333元,再加上充電費、停車費、調度等費用,一輛車每月的成本在4000元左右。
而就行業的發展情況來看,受到網點數和使用便捷性等限製,目前分時租賃單車訂單數較少,使用頻率不高;在定價上,分時租賃企業在初創期需靠打折以吸引顧客,較低的單價導致了整體收入偏低,在短期內,企業成本難有改善空間。
分時租賃無疑是一塊好蛋糕,但卻不是一口就能吃著。從全球範圍來看,汽車共享並不是個新生事物,汽車廠商已經做了很久,國外也有成功案例。奔馳的car2go在全球9個國家投運近1.5萬輛,在國內重慶等城市已經開始運營。但即使是比較成功的car2go,也用了7年才盈利,前5年都是入不敷出。
在共享單車獲得一輪又一輪上億元的融資後,業界把眼光又投向了共享汽車,期待它們能解決出行難的問題,並產生幾個大鱷。“友友用車”的宣布停止運營,這無疑給現在看起來火熱的共享汽車行業潑了一盆冷水。
最後更新:2017-10-08 05: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