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5
共享汽車
友友用車的悲劇或將重演?共享汽車隻是曇花一現
當共享單車和共享汽車都在輪番粉墨登場的時候,友友用車的停止服務或許更值得關注。2017年3月中旬,友友用車發布公告稱App、服務器、線下客服以及車輛租賃業務已停止服務,原因為資金鏈斷裂。
事實上,這家成立於2014年初的公司,在獲得兩輪融資後曾交出過優異成績單,出租率達到九成以上,每輛車訂單不少於3單,盈虧比近九成等。友友用車的前身以P2P租車模式呈現,看中分時租賃市場後轉型,但沒有傳統車企做“背書”使得所有車輛必須靠租賃獲得,這其中涉及到三個問題。首先是巨額租賃費用和運營費讓友友“吃不消”;其次是國家補貼會給車企而不是給友友;最後是人員管理問題,人員過多權利分散使得公司失去了扁平化管理的優勢,“公司養了挺多閑人,人員成本也算是負擔”。
共享汽車並非新概念。包括首汽Gofun在內的多家運營平台表示,此前行業內通俗說法為分時租賃,但多數用戶對該詞匯不理解,自共享單車概念普及後,大多數企業順勢將分時租賃改名共享汽車。
截至目前,北上廣深等至少24個城市出現了共享汽車,品牌數已達30餘個,其中有超過五成品牌獲得了融資,為人熟知的包括Gofun出行,途歌TOGO、零派樂享、一度用車等。
友友用車的“悲劇”或許正在其他平台上演,無論是企業運營還是用戶體驗,共享汽車都存在諸多弊端。從企業運營角度看,車輛、牌照、充電樁以及停車位等都是困擾因素。部分運營平台表示,共享汽車的運營與單車相差很大量級,在很多地方都存在障礙。而對用戶而言,車量少、網點少、取車不便等吐槽聲屢見不鮮。有用戶表示,部分車輛還存在“虛電”情況,行駛途中電量急劇下降,用戶在路邊等待拖車救援的情況時有發生。
共享汽車作為新生的事物存在的困境和問題太多,也許真的隻是曇花一現。
最後更新:2017-10-08 01:0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