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7
共享汽車
共享汽車為什麼不能像共享單車那樣得到普及
最近共享單車非常的火啊,無論筆者走到哪兒都能看到赤橙黃綠藍靛紫各種顏色的共享單車,用起來也非常方便。隻要下個軟件,存上押金(有些共享單車不需要存錢)存上金額,再找到相對應的共享自行車,掃下二維碼就能正常使用了。這種服務一出自然是得到眾多消費者的一致喜愛,尤其是下了地鐵公交還需要走一大段路的用戶,因為它很便宜使用起來又方便。
可能很多朋友會問,那有了共享單車,有沒有共享汽車呢?有的,共享汽車的競爭並不比共享單車差,在中國也有數家共享汽車,但時至今日,共享汽車仍不能像共享汽車那樣擁有較大的穩定用戶群體,甚至大部分用戶僅僅使用了一次之後就卸載了軟件再也不用。
以比較出名的TOGO途歌共享汽車舉例,2015年9月開始正式上線,向消費者提供共享租車的服務,旨在通過共享汽車以計費自駕的形式,減少私家車保有量,緩解交通擁堵。從設想上來講確實非常好,和共享單車相似的使用模式,所有的操作都能夠在手機上完成。並且在這個互聯網時代,其運營模式和快速取用的特點都非常好,但為什麼理念這麼好的產品到現在依然得不到大量用戶的青睞呢?
取用不夠方便
汽車和自行車不同,它需要較多的城市資源,無論是行駛道路、停車區域、維修管理還是違章處理等內容遠不是共享自行車所能相比的。由於汽車的成本較高,首先在數量上無法形成太大的規模,至少無法像共享自行車那樣普及。用戶想使用共享汽車的時候,需要手機app裏找,如果趕上運氣不好,共享汽車離自己當前所在的位置比較遠就很尷尬了。
不好停車
共享單車能夠被用戶認可的主要原因就是能夠隨處停車,隻要不違章停車,隨便路邊一停就成了。其實之前市政的紅色公共自行車沒能廣泛應用的主要原因就是需要把它停到固定的停車樁上,非常麻煩。雖然現在很多熱門商區、辦公大樓集中的區域都有專門為共享汽車設計的停車位,但依然不能像共享自行車那樣自由。而且停到普通的停車場中還會產生停車費問題,尤其是上一位用戶沒有把車停到共享汽車的專用停車位上,下一位用戶在使用之前海鮮需要繳納一筆不菲的停車費。相信有過這樣一次體驗之後,絕大多數用戶都不會再選擇繼續使用。
網點分布不均
現在共享汽車大多數集中在熱門商區,這一區域人口稠度較高,可能使用的人數較多。從用戶人群上分析確實是這樣,但是並不是人流越密集的地方,希望使用共享汽車的人就越多,共享汽車公司在這些地區投放的汽車數量也會越多。但這就會引發一個問題,人口密集的地方,共享汽車紮堆子,稍微偏遠一點的地方,完全沒車用。而且說真的,城市太大了,尤其是北京,想橫跨北京市區,沒個幾個小時真沒戲,投放的幾百輛汽車相對於基數龐大的用戶和不同位置的使用需求來說,完全是杯水車薪。用戶在稍微遠一點的地方想用車也完全找不到,難不成還得打車去自己預約的共享汽車位置嗎?那還不如幹脆直接打車算了。
車型和用戶定位矛盾
現在的共享汽車車型大多是小型汽車比如smart,再或者是電動車,比如奇瑞或北汽的電動汽車。但實際共享汽車的用戶定位則是中高端人群,滿足他們短途的交通代步、上下班等需求。但實際上,這類人群往往都有自己的汽車,並不非常在意每個月是否少花千八百塊錢。而且這類人群對於自己的座駕有一定的要求,我們可以想像一下,從望京SOHO裏麵出來的一位西裝革履的成功人士,到外麵找到一輛小小的萌萌的smart鑽進去,這個畫麵一定非常違和對不對?
還有,剛才我們說了,它的分布非常不均勻,絕大多數共享汽車集中在熱門商區中,而並不集中在住宅區,滿足上下班的需求就不太可能實現了。除非您住在一個熱門商區附近,要去另一個熱門商區上班,但滿足這樣條件的用戶又有多少?通過我之前和周邊人的交流和采訪知道,使用共享汽車的用戶大多就是圖個新鮮,對於它是好奇心理,想去嚐試一下。
花費較高
共享自行車的成功除了能夠隨便停以外,還因為其押金較低、使用成本較低的特點。而這一點在共享汽車上完全做不到,首先大多數共享汽車都需要押金,少則幾百塊,多則幾千塊,雖然對於共享汽車的用戶群體,幾百上千元並不算多,但在體驗感上和百餘元的共享自行車押金依然有很大區別。雖然共享汽車公司認為提高押金能夠保證用戶的素質和減少公司的運營成本,但在一方麵上也減少了願意接受產品的用戶數量。
其次,共享汽車的正常使用費用不菲,筆者沒有體驗過所有的共享汽車,不過根據查到的數據,大多數共享汽車的使用費用高於出租車價格。而且共享汽車還需要自己開,有可能造成違章。相信更多的用戶在體驗過產品之後都會更加傾向於使用專車或直接打車,打車不需要自己開,能夠休息或者繼續處理工作,而且還不會出現違章需要自己交罰款的問題。
最後
共享汽車的理念其實還是非常好的,尤其是在一些小城市中,使用共享汽車的成本會比自己養車低不少。但在北京、上海這種大城市,諸多的問題短時間內仍無法解決,相對的,共享汽車被用戶的接受度在短時間內也不會有顯著的提高。
最後更新:2017-08-23 11: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