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15 返回首頁    go 共享汽車


共享汽車進入快車道路仍坎坷“跑不快”

車輛一年增四倍 成本、盈利、運能仍是三大“絆腳石”

隨著共享概念火爆,共享汽車也從試水慢慢變得普及,“一元租車,即開即還”“15元起步開奔馳”等廣告語常常出現在申城市民的視野中,馬路上看到共享汽車的頻次也越來越高。然而,在《IT時報》9月15日的《共享汽車遭遇“共享之痛”》報道中發現,共享汽車無論是停放、使用還是還車,麵臨的問題比共享單車更多、更複雜。而且,這些問題並非表象那麼簡單,在規模化發展的同時,成本、運能、盈利等等都是這個領域創業者們試圖解決的問題,但顯然,陣痛難少。

IT時報記者 潘少穎 丁曉東 圖 東方IC

規模化:一年間車輛增近四倍

“去年,我們全國有3000多輛車,今年已經有11200多輛車了,其中5000輛左右在上海。”共享汽車中的主力軍EVCARD汽車數量在一年間翻了近4倍,在首席市場官黃春華看來,共享汽車市場在不斷趨於成熟。

共享汽車平台TOGO(途歌)副總裁蔡炯也有同感,三年前,途歌正式開始運營,目前在北上廣深四個城市投放車輛,“一開始,用戶數是萬級的,現在用戶數達到了百萬級。”

雖然沒有形成共享單車那樣的規模,但實際上,國內單做汽車分時租賃的企業就已超過300家,成規模的也已超過30家,比共享單車市場熱鬧多了。

隨著出行場景的豐富,共享汽車的被接受度也在提高。在上海長寧區的一會館,有8個EVCARD停車位。近日,記者來到該會館停車場,半個多小時裏,這裏的車位都是空的。停車場管理人員告訴《IT時報》記者,EVCARD很受歡迎,特別是周末高峰期,一輛車停在這裏不到一小時就會被開走,“靠近商務樓,車輛平時使用也很頻繁,正常情況下停車位上也隻有兩三輛車。”

靜安大悅城的停車場是TOGO汽車的停放點,該處的管理人員表示,周末是TOGO使用的高峰期,平時工作日的晚上六點到八點使用人數也相對較多,但很少出現一輛車都沒有的情況。

運能低:平均上架率僅為75%

“共享汽車講究無人值守、自助取還車,在這個過程中,需要高效、強大的運營才能支撐這種業務模式。”寶駕出行副總裁王海濱表示,分鍾計費、自助租車、異點還車、樁位一體的運營模式,對網點的建設密度和運營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

“不僅需要電池續航能力、場站資源、成本、互聯網數據等做支撐,更需要整體規劃和策略。”首汽GofunCEO譚奕告訴記者,這個行業需要資金,更需要資源:充電資源、車位資源、汽車製造資源、運營資源等。

最突出的一點是,目前,大部分共享汽車是新能源車,需要停放在固定停車網點,並配置充電樁,並不能像共享單車一樣隨意停放。

“在大城市,停車位是稀缺資源,實際上,對於共享汽車來說,車位也是各平台之間爭奪的焦點。”黃春華對此深有同感,此前,EVCARD進駐了某省會城市,進駐時,車位費是每月200元,現在,共享汽車平台多了,車位費被炒到了300元。在一些城市,車位費更是達到每月上千元。

黃金地段的商圈地產車位是最難拿到的,但矛盾的是,這些地區恰恰是需求量較大的地區。這也使共享汽車網點投放存在不均衡狀況,布點較多的郊區出現長期空置狀態,而在熱點地區又存在網點少、找車難問題。

針對市區內車位不足的情況,EVCARD甚至在構想推出上門取車服務,但他們深知這會對運營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在譚奕看來,目前,共享汽車麵臨的一個難題就是如何保證高效運營。“共享汽車要保證便利,必須要有足夠的密度,而密度則和城市人口有關;此外,要保證車輛有足夠的上架率。”所謂上架率,就是可以實際上路行駛的車輛數量。

和共享單車一樣,共享汽車不可避免地也會遭遇損壞,不影響使用的小剮小蹭還算好,如果要進廠維修,則必須保證盡快回流到市場。在譚奕看來,車輛上架率在95%左右才能滿足用戶的需求,而現在行業的平均上架率僅為75%。

成本高:從重資產向輕資產轉型

共享汽車平台的基礎就是車,在車輛購置方麵,平台不得不重金投入。共享汽車的重資產屬性,注定再大規模的融資額也不足以完成快速和全麵的擴張。

“一輛車的運營成本由購車、網點、電樁、人力運營組成,購車成本占到70%,每年一輛車的成本至少要三四萬元。”擁有整車廠商背景的EVCARD在購車成本上還不算太高,但黃春華坦言,希望能從重資產向輕資產轉型,對降低運營成本和讓資本方看到運營能力都有好處。

“整車廠商推廣分時租賃在某種程度上能達到多贏的效果。”陳海濱告訴《IT時報》記者,政府對新能源汽車補貼正在退坡,甚至有可能取消,2018~2020年將會是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時間段,車企需要大規模釋放產能,分時租賃正是他們不二選擇。

那些背後沒有整車製造背景的參與者,在車隊組建一事上,多采用了融資租賃模式。“都說汽車分時租賃屬於重資產行業,但我們公司屬於輕資產。”蔡炯表示,TOGO在搭建車隊上並未采用購買模式,而是向4S店、汽車廠商用融資租賃形式取得車輛兩到三年的使用權。因此,對TOGO來說,車輛的租金、保養、維修占去一輛汽車成本的一半以上。“TOGO用的是燃油車,對於停車位的要求不像新能源車那麼高,因此車位的成本可以降低一點。現在一二線城市對汽車保有量都在進行控製,不會允許任何一家公司過度投放。”

盈利難:有的城市九年才能收回成本

有業內人這樣估算:假設共享汽車的用戶占整個無車本本族人數的5%,他們每周使用3次共享汽車,客單價在20元/次,這個市場規模也有百億級別,堪稱是一個亟待分享的“大蛋糕”。

然而,要“吃上這塊蛋糕”,也沒那麼容易。

“爭取兩年內盈利”“明年希望能在部分城市盈利”“局部盈利可以實現,但整體盈利還是有很大的壓力”……麵對盈利問題,不少共享汽車平台相關人士都表達出類似觀點。

“一輛車每天要接到6~8單,才能較大程度地發揮出運能,每天的收費120元以上,才能實現盈利,目前部分車輛已經達到這個要求,但主要集中在上海。”黃春華給記者算了一筆賬,EVCARD在上海每天的單車訂單量在5~7單之間,一個訂單使用時長通常在20~60分鍾內,每輛車每天的總使用時長約在220~260分鍾,每分鍾租金0.5元,一輛汽車的日收入約在110元到130元之間,但有的城市,一輛車每天的訂單隻有3~4單。

另有一本賬顯示,某平台在一個城市投放了600輛共享汽車,一年的運營成本總計約8216萬元(含車輛購置成本7800萬元),以一年22萬次使用頻次統計,其收入約1200萬元,照此速度,需要近9年時間才能收回成本。

“雖然共享汽車達不到共享單車的規模,但根據不同的用戶場景,為目標客戶提供個性化的車輛使用方案,仍是汽車分時租賃提升服務的重中之重。”黃春華告訴《IT時報》記者,從短期來看,分時租賃業務收入來源主要是租賃費,但因處於早期推廣階段和短期內難以產生規模經濟,租賃收入相比成本投入,顯得有些單薄。

最後更新:2017-10-08 06:40:00

  上一篇:go 共享汽車Gofun出行登陸福州 國慶長假就可使用
  下一篇:go 共享汽車來臨朐了,停哪?我來告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