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2
天貓
阿裏財報背後的零售版圖新變局:天貓碾壓式增速印證新零售重構商業未來
麵對市場容量恒定的“盤子”,一方的增長意味著另一方的萎縮,在零售行業版圖裏,阿裏係,京東等在過去幾年加速蠶食傳統零售市場份額,創造出屬於電商的大時代,而如今,在線上線下融合、消除渠道邊界的全新零售商業形態中,這樣的增長與萎縮也開始了新一輪的遷移。
昨日晚間,阿裏公布新一季度的財報,收入同比大增61%,創IPO以來最高增速,在收入持續增長的背後,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天貓實物商品的商品交易額(GMV)同比增長49%,市場份額方麵,第三季度,環比第二季度增長7.4%。占市場份額59.0%。這裏需要拋出的疑問是天貓的增長的另一麵是誰在加速萎縮。
根據易觀日前發布《中國網上零售B2C市場季度監測報告2017年第3季度》顯示,本季京東市場份額下滑至26.9%,在市場份額嚴重萎縮的同時,京東的增速也在放緩,此前Q2財報顯示,京東增速已經落後天貓3個百分點。如今市場份額差兩倍還多,增速差距又進一步擴大到6個百分點。
那麼這也意味著,在過去,電商平台的增速得益於線上渠道對傳統渠道的蠶食,而如今競爭背景正在發生變化,即在新零售背景下,各大平台正式展開了正麵的角逐,這樣的局勢背後,零售行業的模式創新該如何進行?阿裏的新零售概念是否能成為重構未來商業的全新起點?
在財報發布會張勇簡單的闡述中,我們不難發現幾個重要的信息,即消費升級趨勢下,科技與模式創新為供需兩端創造全新的價值,這背後也體現出天貓這個全新的商業形態正在從各個方麵重構零售產業結構,零售平台的價值體係也在這樣的大背景背後被重新定義。
天貓持續擴大B2C市場領先優勢,新零售定義商業未來
正如上文的數據對比,零售行業的競爭格局或許才剛剛拉開正麵對決的序幕,在過去的二十年裏,電子商務等創新技術與模式更多的是對傳統零售形態的優化與更新,這是建立在注意力與流量遷移的基礎之上的必然性結果,更多的意義與價值在於渠道的轉移,對效率與體驗的改造,而當這項創新技術成為行業技術設施的時候,尋求全新的增長點,又需要全新的技術與模式創新為基礎,在現有的零售格局與各平台的數據對比不難發現,一場新的變革正在加速。
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能更好的去解釋天貓與京東在增速拉開剪刀差差距的邏輯。事實上,這樣的變化從馬雲提出新零售概念之日起就已經開始了,如今,我們也能更清楚的看到所謂新零售的脈絡,我們從幾個方麵去剖析。
首先我們來看看京東的基本模式,自稱為最大的自營電商平台,在京東的供應鏈體係裏,是一個依托於線上單一渠道的“經銷商”角色,即從品牌方供應端去進行商品的采購,憑借流量渠道優勢進行供應端的品牌議價,然後進行銷售,賺取進價與售價的差額,事實上這與傳統的商業模式是沒有區別的,隻是完成了對渠道的遷移,然而這樣的模式在產業升級的背景之下已經失去了原有的價值。
這一波的產業升級,主要體現在消費大爆發,但競爭加劇,產品服務同質化,這對於品牌端來說,運營成本大幅增加的同時尋求新增長點會越來越乏力,這主要體現在對需求的洞悉能力,產品和服務的生產迭代能力,以及庫存等等方麵,更加重要的是流量紅利的消失與再造;在消費端,眼花繚亂的產品和服務大幅降低消費者的決策能力,從而引發服務體驗的降低。
反觀天貓的邏輯是以零售行業基礎設施的角色定義自己,挖掘零售平台除流量之外的多元化價值,比如通過大數據賦能合作方,共同挖掘潛在的市場需求和機會,實現產品的差異化,產品服務升級迭代的方向,甚至控製合作方的運營成本;再比為合作方提供更加完善的經營體係,全渠道、全場景的實現流量的沉澱與價值、流量紅利的再造。
在過去的幾年裏,我們也明顯的看到各大品牌與天貓之間更加深入的合作關係,比如在中國最重要的數碼家電品牌均與天貓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其中美的在今年7月率先在天貓單平台銷售超100億。在天貓首發新產品已成為眾多手機廠商“標配”,新款iPhone手機在天貓旗艦店首發僅50分鍾就超過去年iPhone 7全天銷售額。此外,天貓大數據正成為家電製造業的新“生產資料”,孵化出一係列新產品,推動家電新製造全麵升級。天貓在快速消費品品類上同樣展現了持續領先的優勢和新零售成果。截至今年8月,天貓已有近500個快消品牌銷售破億,並成為品牌的首要運營陣地。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在目前的商業體係裏,阿裏已經成為如同水電網一樣不可或缺的存在,無論是雲計算業務還是文娛體係,構建出了最完善的商業場景,在新零售戰略的背景之下,天貓同樣通過技術與模式創新加速渠道、場景的融合,天貓引領的新零售正在持續融合線上線下,全新的商業業態帶來巨大的消費增長爆發力。在即將到來的天貓雙11期間,海內外超100萬商家線上線下打通, 52大核心商圈、近10萬智慧門店、超50萬家零售小店、5萬家金牌小店、4000家天貓小店共同為消費者帶來上下通達、立體聯合、全網協同的新零售體驗。可以預見的是,天貓正在構建一個全新的零售商業形態,將是一個囊括了全渠道、全場景的未來商業體,靚麗的財報之外,必然是新領域賦予的強大勢能,同樣,這樣的勢能也將成為零售行業豹變的開始。
京東難阻持續衰退,渠道本質決定“早衰”
回過頭來看,京東緣何衰退萎縮,我們也有了更好的答案,其原本的物流優勢和線上流量優勢已經不足以講出一個令人信服的故事,更別談在新零售時代的變革推動力。自然,京東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在今年的618期間,根據上季度財報,其市場營銷費用飆升63%至41億人民幣,雖然在營銷方麵不惜血本,但收獲甚微,援引京東2017年Q2財報,京東本季度活躍用戶增速同比下跌49%。人均訂單量僅為7.56,相比於去年的7.78大幅下降。巨額的市場費用投入,並沒有換來用戶的增長,反而人均訂單量大幅下降,這意味著在拉新不理想的同時,京東的用戶粘性也在加速下滑。
同樣的,一向敏感的資本市場也給京東做出了明顯的回應,自第二季度財報公布後,京東股價也一直未有強勢反彈,按照Analysys易觀的分析,本季度是電商市場的常規淡季,但同時也是廠商陸續推進戰略部署、備戰年終銷售規模衝刺的關鍵時期。京東因此將麵對上季度失去“增速故事”以來更為嚴峻的局麵:在新的商業業態革新整個市場的背景下,京東既往的渠道本質越來越難以提供增長動能;在體量還遠未成長到“安全基準線”之前,“早衰”卻已來臨。
據媒體報道,京東增速已經連續兩年加速下跌。京東2016全年交易總額(GMV)為6582億元人民幣,GMV增速在2014年為107%,2015年下跌至 84%,2016年更下跌至47%。如果從收入角度來看,京東在此前已連續經曆了七個季度增長的下滑。從2014年4季度到上一季度,其收入增長從73%一路下滑到38%。
正如上文所說,京東的模式決定了在未來商業形態中增長與效率、體驗之間本身存在極大的挑戰甚至矛盾。更致命的是京東渠道本質所帶來的平台與品牌之間的博弈關係,這樣的博弈關係也導致在品牌急需轉型升級的當下的加速逃離。
那麼很直觀的可以看出,天貓與京東的剪刀差式的發展路徑,也透露出了未來零售行業的發展趨勢與未來產業結構升級的方向,繼電商改寫零售格局之後,零售行業又一次重大的變革正在加速到來,收割與退場同時上演也是必然之中。對於平台渠道來說,隻有加速深挖多元化的平台價值實現對產業的賦能才是未來零售的平台價值體現,而這個雙十一或許就是一個全新的開始。
----投稿及投訴----
科技四少開放投稿、投訴功能
“科技四少”由四位資深媒體人創辦。其四位有著多年的從業經驗,報道過並參與過互聯網眾多標誌性事件,目前“科技四少”垂直於互聯網科技行業,致力於科技互聯網行業的觀察和報道,挖掘行業內幕引領行業熱點。“科技四少”目前微信受眾四萬多,60%閱讀者為,媒體,公關,企業管理者!深受讀者喜愛!另外,在百度百家,搜狐自媒體,網易,界麵,今日頭條,鳳凰、一點資訊,一鳴網,創業蜂巢,UC,艾瑞、藍鯨TMT,砍柴等都有自媒體專欄!
最後更新:2017-11-04 07:5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