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0
共享汽車
共享汽車沒有駕照也能開!
導
讀
資源越來越少,share(分享)越來越重要,出行領域更是如此。在共享單車、共享電單車之後,共享汽車也頻頻出現在街頭。
所謂共享汽車,即通過互聯網平台,租借一輛車,開車人對該汽車隻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操作模式和共享單車比較類似,尋找附近的車輛、取車、開車、還車。不過,無論是停放、使用還是還車,共享汽車麵臨的問題比共享單車更多、更複雜。
1
沒駕照也能開走共享汽車
鑒於頻繁出現的安全問題,國家相關部門和一些地方政府出台規定,禁止平台方向12歲以下兒童提供服務。相比較之下,共享汽車對於使用者的規定理應更嚴謹,除了使用者是成年人之外,還必須有有效駕照。
近日,記者在EVCARD和途歌兩大共享汽車平台上進行注冊,兩者的注冊方式較為類似,都需要上傳身份證和駕照,EVCARD的注冊過程更為嚴格,需要拍攝本人持身份證的照片。根據App的提示,上傳完證件之後,等待後台審核通過。大約一個小時左右,記者收到了途歌審核通過的通知,但EVCARD則是在兩天之後,記者打電話詢問後方被通過。
9月11日下午,記者使用EVCARD租車,頁麵顯示距離1.5公裏左右的一個停車點有一輛奇瑞EQ,同時顯示出的還有這輛車的續航裏程,點擊“確認預約”。到達停車點後,隻需點擊App上的“開車門”即可。
操作看似沒問題,但卻暗藏安全隱患,共享汽車平台如何確保承租人和駕駛者是同一人?記者了解到,大部分共享汽車上沒有配備行車記錄儀和駕駛員識別係統,在開車前,平台也沒有二次確認的方式,這意味著沒有駕照的人也可借用別人的賬號開走共享汽車。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即使是有駕照的人通過了平台審核,平台也不能保證該用戶當前的狀態是否適合駕車,比如他是否喝過酒、有沒有毒癮等,“這在一定程度上要靠租用者的自律,但是平台在對租用者的把關方麵做得還不夠。”
2
找到它並非易事
不像共享單車在街頭遍地開花,想要找到共享汽車並開走它,並不是件容易事。
記者在江寧路地鐵站搜索附近的共享汽車,EVCARD上顯示最近的停車網點在1公裏開外,且隻有1輛車,距離2公裏左右的中信泰富廣場,雖然有EVCARD停車點,但卻沒有車輛。而在途歌上,顯示距離最近的車在3公裏外的大悅城,那裏有4輛smart車。
記者選擇了EVCARD上顯示距離最近的一輛車,它在某大廈的停車場。這裏的停車場分為地上和地下,記者尋找了很久,也沒有看到EVCARD,後來詢問保安才找到。在EVCARD上,預約車輛成功後,保留15分鍾,由於記者沒有在規定時間內找到車輛,導致預約失效,不得不重新預約。
“網點和車輛都太少了!”家住金橋的馬先生也向記者吐槽。馬先生體驗的是途歌,當他通過駕照認證並交付1500元押金後,手機上顯示附近可用車輛卻為“0”,“最近的一輛在東昌路,真要體驗還要坐地鐵‘騎驢找馬’,太不方便了!”
找車不易,還車也不簡單。EVCARD客服人員告訴《IT時報》記者,必須還到EVCARD的指定停車位,給車充上電,才能結束用車,建議在用車前先確定目的地附近有沒有停車網點。途歌客服人員則表示,途歌有指定的停車位和停車區域,停到停車位上,不會額外收費,而停到停車區域內的社會停車點,則根據該區域離最近停車位的距離加收費用。如果停到停車區域外,則無法還車。
但途歌采用的相對自由的隨地還車模式,也遭到吐槽。“停在非網點的車被稱為‘接力車’,取車的用戶要繳納前者的停車費用。如果前者將車停在了20元一小時的停車場,停5小時,下一位取車的人就要額外付100元的停車費才能取車。”馬先生告訴《IT時報》記者。
3
車輛安全不容忽視
目前,投放到市場上的共享汽車大多數是新能源車,由於車型不同,操作也有盲點,尤其是對於偶爾駕駛共享汽車的開車者來說,更是要先摸索一下。
記者在EVCARD、途歌等共享汽車的車內並沒有看到車輛使用注意事項,甚至在大部分車輛內部,找不到車輛使用手冊。在它們的App上,也找不到關於汽車操作的指導。
、
實際上,此類車的使用和一般家用車是有區別的。比如電動車的POWER一鍵啟動功能需要駕駛者適應,並且不能隨便亂按。在EVCARD的奇瑞EQ上和途歌的smart上,記者也是摸索了很久,才敢啟動車輛。
一位汽修店工作人員告訴《IT時報》記者,共享汽車其實比私家車更容易出現問題,每天都要被不同的使用者使用,有的人粗暴駕駛,有的人開車去走很差的路況,對車輛的損傷大,如果出現問題沒能及時檢查出來,會有比較大的安全隱患。
一些共享汽車的使用者也表示,很少碰到嶄新的共享汽車,“外觀的擦碰還算小事,最怕有看不見的隱患在行車過程中突然發生。”
4
價格差異大
作為私家車的一種補充方式,共享汽車的價格也受到關注。
共享汽車的押金相對而言都比較高,EVCARD的押金是1000元,途歌的押金是1500元,如果要退還押金,則都要在退款申請之後20個工作日左右到賬,這是為了查違章。
現在,各大共享汽車平台的價格有一定差異,比如EVCARD的單價是0.6元/分鍾,部分網點還有還車服務費和不計免賠保險費。記者駕駛EVCARD的奇瑞EQ行駛了20分鍾,大概5公裏左右的路程,最終收費23元,其中包括10元的還車服務費和1元的不計免賠費用,價格比出租車略便宜。
途歌的smart起步價是15元,裏程費是1.98元/公裏,日間(7:00~21:00)時長費是0.35元/分鍾,夜間(21:00~7:00)時長費是0.02元/分鍾,此外還有還車附加費5元/公裏。記者行駛了約7公裏半小時不到,收費48元,其中還車附加費20元,價格比出租車貴。
在一些共享汽車的使用者看來,如果路途較短的話,還是騎單車比較合算。
記者手記:共享汽車的“小而美”之路
節約道路資源、保護環境、滿足用戶的差異化需求,共享汽車是未來的趨勢,但現在還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審核時間過長、平台管控不嚴、下單後找車困難,還車時必須停到固定網點,這些都反映了現在共享汽車行業的不成熟。
不過,大多數共享汽車的發展模式還是比較健康的,因為從一開始,它們就受到監管部門的製約和引導,其中不少企業有整車廠商和國企背景,可以說,入局玩家“非富即貴”,因此在發展時不會像共享單車那麼迅勐,還是比較謹慎。
眼下,共享汽車平台要做的是提升用戶體驗,比如對於使用者的管控,可以和個人信用聯係起來。目前,共享汽車還不能算是一種主流的出行方式,因此還要更無縫地融入公共交通係統。雖然一些用戶自身行為無法控製,但平台方應最大程度將自己的服務做好。
最後更新:2017-10-08 03:2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