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9
天貓
第35類商標兵家必爭之地!天貓也來湊熱鬧,哪些企業一定要注冊?
《天貓2017年度賣場型旗艦店入駐資質細則》已於前不久(2017年9月11日)正式生效。
細則其中一條就要求:
賣場型店鋪、商家入駐天貓平台需要提供其商標在第35類注冊的資質。
我們都知道,商標共有45個類別,其中1至34類是商品類別,35至45類是服務類別。
而此次天貓要求的第35類商標屬於服務類別,這可不是隨便指定的,商標第35類別在江湖上的爭議由來已久:
有人覺得它屬於萬金油類別,誰都要注冊,還不如沒有;
有人覺得它還是有存在的必要。
第35類商標主要針對為他人提供廣告、營銷、財會服務等。例如我們快法務就注冊了第35類的商標。
其中最為人詬病的就是3503“為他人推銷”,因為這意味著,如果你沒有注冊該類,而別人注冊了,那麼他就可以正大光明的打著你的旗號去賣其他商品或服務,隻要他不涉及你的商品,你也不能把他怎麼著,因為他就是搞推銷的嘛。
小快小栗子:
A企業是製造服裝的,注冊商標時隻注冊了25類服裝類別,沒有注冊第35類,後來A企業搞大了,品牌知名了,B企業見勢,去注冊了A企業商標在第35類別的專用權,然後開了同名的服裝店,賣各種牌子衣服,就是不賣A品牌的。
後來A企業在注冊其他商標時,一點都不加考慮,全都囫圇吞棗的注冊第35類。
商標第35類成了防禦性類別
從上麵的例子咱也可以看出,商標第35類別已經變的像“防禦性類別”。
很多企業可能並沒有相關的服務,但又怕別人侵權,也不得已要將商標多注冊一個類別,注冊完了暫時又用不著,又怕別人侵權,又怕撤三,所以這個類別是很多企業商標注冊過程的痛點。
那你可能會說:
既然是防禦性類別,也就是說大家為了防禦別人侵權自己的商標就都會去注冊這一類別,大家都注冊了還有什麼意義,這和大家都沒在這個類別注冊起到的效果是一樣的啊。
根據奧卡姆剃刀原理,如無必要勿增實體,搞這麼一類別不科學啊。
非也,因為市場上確實是有很多企業是專門提供這類服務,他們沒有另外的產品,所以如果取消商標第35類別,那麼他們的品牌將得不到保護,他們的市場將一片渾濁。
為什麼商標第35類是必注冊類別?
其實,各個商標類別本來是沒有太多交集的,因為如果有較大交集,他們就會被合在一類。
可既然是沒有太大交集,又怎來“商標第35類別是必注冊類別”這一說呢?
商標第35類主要針對為他人提供服務,例如,電視台為他人打廣告、營銷公司為他人做推銷。
當然也可以為自己打廣告,但不能隻是為了自己,你得有從外界獲得的營業收入。
也就是說,第35類商標原本是針對這些為他人提供服務的企業。發展到後來,很多本來在隔壁類別注冊商標的人心想:
這個萬金油類別是侵權高發地啊,為了以防萬一,多花點錢吧!
由此它慢慢的卻變成了一個防禦性類別。
從這個角度講,第35類並不是天然的“必注冊類別”,隻是相比其他類別而言,如果別有用心之人想要侵權,會更大概率的找這樣一個容易“占到便宜”的類別。
搞清楚這些之後,其實你沒有必要不管不顧的一定要在第35類也注冊你的商標了,說到底還是根據你自己的需要:
如果你企業的業務確實或多或少的涉及“為他們提供廣告、推銷、商業谘詢相應服務”,
或者不久後就有往這個方向“進軍”的打算,那你確實是可以在第35類別注冊;
如果你沒有這個需要,隻是風聞別人說第35類好重要,你就想在這個類別注冊,我還是勸你,不要浪費錢了。
哪些企業一定需要注冊商標第35類
像天貓、京東、淘寶這些平台首先是自己本身要注冊第35類的商標,現在也開始要求一些在入駐的店鋪的第35類商標。
還有,互聯網公司一般都會注冊這個類別,因為隻要沾上互聯網,就意味著你可以在你的APP頁麵、網站頁麵為他人打廣告之類的。
另外,常見的一定要注冊商標第35類商標的企業還有如下:
廣告公司、策劃公司、設計公司。
進出口貿易公司、電商企業。
商業管理谘詢服務類公司、公關公司。
醫院、藥店藥鋪。
獵頭公司,招聘服務及人事管理等類型的公司、例如智聯招聘。
財會服務公司、例如快法務。
文秘服務、辦公服務公司。
要大規模入駐電商平台的企業。
若有不當之處,歡迎留言指正!
若覺得還不錯,別忘了點讚轉發哦!
快法務:一站式創業法律服務平台,提供公司注冊、財稅記賬、商標知產、人事社保、專業法律等創業公司需要的泛法律服務。
最後更新:2017-10-08 06:2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