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288 返回首頁    go 共享汽車


共享經濟亂象如同當年的O2O 共享汽車也難逃厄運

共享經濟已經像洪水泛濫般不可收拾,從最初的互聯網打車,到現在火爆的共享單車,從共享單車又衍生出來共享充電寶、共享房屋、共享健身以及共享汽車,幾乎凡是可以用的東西都已經加上“共享”兩字,這讓人難免想起當年已經陣亡的O2O。

近日,沈陽出現的“共享寶馬”,再一次將共享汽車推上各大新聞頭條,無需要加油,無需停車費,隻需注冊繳納999元的押金即可根據地圖找到共享寶馬汽車,每公裏1.5元繳費即可隨時開走,即使在行車過程中發現沒油也會有專人負責。

對於這樣的共享汽車,其使用方法與其他共享經濟無異,在收費標準上也處於較低水平,比出租車的費用還低,盡管如此,市場依舊對其褒貶不一。

首先,共享汽車與大城市發展理念相違背。

大城市早就麵臨著“城市病”,盡管地鐵、公共交通等不斷完善,但城市擁堵問題依舊難以解決。汽車保有量高,大量的汽車尾氣帶來的環境問題也已經成為難題。

所以,網約車出現之後,由於瘋狂發展沒有監管,加劇了“城市病”,而出台的《網約車新政》在一定程度上限製了網約車的發展,也是因為以上原因。

共享汽車或許可以減少城市汽車保有量,但這隻是在理想狀態下,有車的用戶多數情況下不會使用共享汽車,而那些沒車也可能因為費用、限製多而不願意去使用。

同時,政府鼓勵發展共享汽車,但鼓勵發展的共享汽車是微小型汽車,最好還是新能源汽車,也就是所謂的純電動汽車,而不是寶馬、奧迪等傳統燃油的中級汽車。

其次,共享汽車的盈利模式受到質疑。

就以共享寶馬而言,其收費標準是一公裏1.5元,並由平台運營商提供汽油和停車費用,按照這樣盈利模式,單從油費上來說,其一公裏利潤可能在1元左右,如果再算上停車和日常保養費用,其利潤幾乎微乎其微。

企業不是慈善機構,其存在就是為了賺取利潤,沒有利潤的事情,其根本不會去做。共享汽車要是想從用戶使用裏程上賺取利潤,幾乎是不現實的。那麼,其最大的利潤來源可能就是押金。

每位用戶押金為999元,200人就湊夠了一輛1係寶馬汽車,注冊用戶越多,押金就越多,平台就可以利用這些押金進行金融獲利,但這對於用戶而言並不安全,其可能麵臨押金無法退還的現象。

所以就目前來看,如果用戶注冊量大,共享汽車可能會生存下去,如果注冊用戶量少,押金難以持平汽車成本,其很大可能就會消失。

最後,共享經濟都是披著租賃的外衣,無論哪種形式的共享經濟,在全球範圍內來看,其除了獲得資本認可炒概念之外,市場並沒有引爆,而各種共享經濟平台也沒有從市場獲得高額利潤。

就以目前的互聯網打車而言,國內滴滴稱霸市場,但滴滴的日子並不好過,由於網約車新政的關係,滴滴的發展受到了限製,無論是滴滴還是旗下的司機都要獲得運營資格,並且,司機所帶來的車輛也要符合網約車新政的規定。

在國際市場上,UBER發展也已經遭遇困境,目前正在尋求新的融資以度過難關。

同時,國內共享單車行業也開始洗牌,已經有三家共享單車企業倒閉,在《共享單車指導意見出台》之後,還將加速行業洗牌。即使沒有新政的影響,共享單車的發展一直都是依靠融資燒錢。就目前而言,摩拜單車以及ofo等依舊在推免費月活動。

也就是說,無論是互聯網打車還是共享單車等,多數共享經濟都是難以實現盈利的,燒錢培育市場,但並沒有從市場上獲得大量利潤,共享汽車也難逃盈利困局。

而共享經濟之所以能夠無限製擴張延伸,多數都是玩概念,就像當年的O2O,所有的服務都當成O2O來做,上門洗車、上門美甲等等,但最終這些都不複存在,共享經濟的發展也是如此,隨著時間的推移,多數共享經濟都將不複存在。

最後更新:2017-08-23 10:31:05

  上一篇:go 共享汽車要來了?這麼多共享產品,你最喜歡哪一件?
  下一篇:go 共享汽車“駕臨”蘇城 記者親試哪樣更省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