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869 返回首頁    go 共享汽車


共享單車令人心寒,共享經濟真的如此難堪嗎?共享汽車會給你答案的

文|何岩鬆

進入了物聯網時代,能共享的東西越來越多。先是共享單車,再到後來的共享充電寶,共享籃球,直到共享汽車的出現,刷新了共享物品的價值高度。共享單車算是一個成功的例子,至少能夠運行到現在,而且分布的規模很廣,實屬不易。共享汽車能否借助這股共享浪潮獲得成功,我有一些見解,看一下各位跟我的觀點有什麼不同。

共享單車之所以能獲得現在的發展規模主要取決於用戶體驗和運行模式。在信息發達的時代,不講用戶體驗是不可能的。因為隻要產品一上線,產品內容足夠新鮮,上微博的熱搜不在話下,各個論壇貼吧肯定先會熱烈討論一波。用另一種方式講就是,利用合理的公關手段來建立口碑是一個產品邁向成功的第一步。

共享單車是怎樣體現用戶體驗的呢?便捷!所有事情都在手機上麵完成。押金和車費的支付,借車還車的掃碼都在手機上的應用完成,還提供單車的位置。應用的界麵設計得還挺漂亮,操作邏輯比較友好,還跟其他的應用可以做綁定,這樣用戶很快就可以完成注冊並開始使用產品了。共享汽車在用戶這一端跟共享單車的操作也大同小異,最大的不同是還車時要找到正確的停車位停好車,和車上要有行駛證和油卡,如果動力來源是汽油的話。

汽車的購置成本比單車要貴很多,把共享汽車成為規模並沒有共享單車那麼容易,所以目前共享汽車的數量還是非常少。這就決定了用戶使用共享汽車的活動範圍隻能在城市裏麵,前段時間一個使用共享汽車的網友把自己的經曆發到網上就體現了這個特點。那個網友把共享汽車開上了高速,需要在服務區停留。不幸的是,他離開車時按了還車,等到他準備再次使用共享汽車離開服務區的時候,發現車已經被其他人借走了。如果在城市裏麵打個快車或者的士就能解決,不至於叫天不應,叫地不靈。如果數量足夠多,共享汽車的公司在服務區也有租車的網點,也不會出現這種尷尬的情況。

現在投放到市場的共享汽車的車型大多是A級車和A0級車,最近也有豪華品牌的低端車型投入市場,動力也有分純電動,混合動力和純汽油。不在指定網點的車就很有可能出現用戶上車的時候才發現車上沒有油或者沒有電,對於急於出行的用戶就很不方便了。

最後一個是乘坐品質。現在的共享汽車所采用的車型都隻是有很普通的代步屬性,不要對乘坐品質有太高的期望。共享汽車現在來說還屬於新鮮事物,車身肯定會有作為廣告的貼紙,走在街上的時候肯定會產生一定的回頭率,對於一些人來說是一種不好的感受。車身保潔也不能像單車那樣簡單,所以很多車的外觀也是比較髒的,內飾清潔的頻率也比較低,對於衛生要求比較高的人來說就會介意了。

那運行模式是怎麼樣呢,畢竟共享汽車比其他的共享物品的價值貴那麼多。共享汽車是由市售汽車改裝車機變過來的,這台車機可以控製車門的鎖閉,引擎的點火和發出定位信號,比單車上的智能鎖要高級多了。共享汽車公司的主服務器要獲取車輛的全部信息是通過車機內置的SIM卡連接到4G網絡,位置信息就依靠GPS芯片獲得。主服務器知道有用戶需要用車就會提供車輛位置信息,用戶要走到車邊連接車機發出的熱點或者藍牙才可以開車門和點火開車。這樣的係統對於車輛的安保是相對安全的了。

用戶一旦完成注冊的賬號,就相當於簽訂了一份責任協議,租車後行駛在路上的責任是由用戶百分之一百負責的,對於公司和用戶都受到法律的保護和約束。如果動力來源是汽油的話,加油費是不會消費裏麵直接體現的。車上的加油卡隻是公司賬號的一張副卡,卡裏麵的錢直接由公司的賬號劃扣,隻需要拿卡去油站加油就行了。

運行模式還存在很多有待解決的問題,比如車輛的維修養護。車一直放著也會壞的,車輛出現問題一定會派人員去解決。車沒有油或者沒有電,都是不能啟動的,那麼應該要拖走呢,還是在原地解決呢?車輛被開到比較偏遠的地方了,很長時間沒有被使用,怎麼樣回收到網點。車身布滿了灰塵,車內也很多雜物,怎麼做清潔。畢竟汽車不像單車那樣堆在貨車一拉就可以完成轉移,這涉及到資源調動的問題。汽車維修養護的項目多,成本高,如何平衡運行成本和用戶體驗。這些都是要經過時間去摸索的,共享汽車公司和市場也會不斷做出改變,找到平衡點才會繼續發展。

現在的共享汽車真的僅僅是起步階段,不能隨便模仿其他的共享項目。首先要解決還是數量問題,如何培養基礎用戶。有了基礎用戶,再運行一段時間才擴大規模。規模開始發展,用戶數量才會跟著增長。企業要積極研發新科技,把運行成本降低,不斷地讓產品迭代更新,來提升用戶體驗。實現多樣化,滿足不同用戶需求。這些套路很類似製造電子產品,因為共享汽車也屬於高科技,同樣需要提供服務,唯有這樣共享汽車這個產業才能成長起來,有成功的希望。

最後更新:2017-08-25 17:12:02

  上一篇:go 市場未火,政策先行,共享汽車不會太火爆?
  下一篇:go 共享汽車肇事逃逸誰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