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827 返回首頁    go 共享汽車


政策利好、資本回暖,共享汽車能否重獲新生?

金評媒(https://www.jpm.cn) 編者按:到2017年底,全國範圍內用於分時租賃的汽車將達到3萬輛左右,相當於減少了35萬輛私家車上路。

相較於共享單車的爆發式發展,共享汽車市場一直是不溫不火,受車輛數量少、項目投資大等諸多因素影響,其發展速度一度緩慢。而監管層麵鑒於共享單車誕生之初的瘋狂場麵,提前給共享汽車打了預防針,這也使資本在麵對共享汽車項目時表現的較為謹慎。

8月8日,交通運輸部、住房城鄉建設部聯合發布了《關於促進小微型客車租賃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鼓勵分時租賃,這也是鼓勵共享汽車的積極信號,不過意見中還提出了落實身份查驗、確保押金安全、建立信用體係等要求。這也是區別與共享單車的主要地方,監管層麵的意圖很明顯,雖然共享汽車與共享單車一樣,可以成為減緩公共交通問題的有效途徑,但是其發展必須控製在政策框架內,一定不會采用共享單車一樣的管理模式,總量肯定要得到控製。

據相關資料顯示,截至2016年初,汽車分時租賃約有30餘家初具規模的企業,且整個市場仍然在以超過50%的速度飛快發展。盡管企業眾多,但由於投入高、基礎設施尚不完善等原因,共享汽車行業很難形成像共享單車的規模效應。但其對公共交通的改善效果卻十分明顯,根據第三方機構數據預算,到2017年底,全國範圍內用於分時租賃的汽車將達到3萬輛左右,相當於減少了35萬輛私家車上路。

作為典型的重資產運營模式,共享汽車如何實現盈利是投資者非常關心的問題,而目前行業內的人都在生存線上苦苦掙紮,根本無心考慮盈利。服務能力和基礎設施的不匹配,讓很多共享汽車平台麵臨找不到車、可用車輛少、停車難、充電樁少等問題,若想改善這一尷尬局麵,實現市場的良好運作和合理配置,就離不開政府、運營者、服務平台以及消費者整體配合。這也是為什麼業內人士一致認為新政的出台,有利於規範行業運營、擴大行業規模、吸引資本注入的原因。

在吸取共享單車的經驗過後,監管希望讓共享汽車在一個相對理性、規範的市場環境中有序發展。所以,在共享汽車平台準備起跑前,不妨事先多與相關部門密切溝通,獲取更多的政策支持,輔助完善整個行業條例的規劃和監管機製,這些無疑是現在所有共享汽車企業的頭等大事。雖然前路充滿坎坷,但是在這一過程中的領跑者,待市場真正完善、形成規範競爭環境後,其行業地位也將不可動搖。

(編輯:田躍清)

最後更新:2017-08-27 23:52:00

  上一篇:go 科技引領時尚潮流 共享汽車到底離我們還有多遠?
  下一篇:go “共享汽車”開10公裏隻需10幾塊錢!但交停車費時傻眼了……